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荷 《中国减灾》2009,(9):46-47
孙叔敖(公元前650-593年),姓荔,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  相似文献   

2.
历久弥新的基本政治单元"(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史记·秦本纪》一行史诗、寥寥数字,记载了春秋时期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初设县制,用于对战争中所征服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195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面免征牧业税。从此,始于公元前594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已产生。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就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实行法治。他说,"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是: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使执政和属官不能假借公职,营求私利","取得特殊的权力。"我国古代有过一场延续了400多年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法治思想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公元前645年)开其先河,经过战国初期的李悝(?—公元前359年)、中期的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等人的阐发和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实践,至战国末期的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集大成。管仲认为,"以法治国,举措而已。"有法  相似文献   

5.
楚武王熊通,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君主,于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期间执掌国政。这半个世纪,正是楚国转弱为强、由小变大的关键时期。楚武王执政前期,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中原板荡。《史记》记载"晋之曲沃庄伯弑国君晋孝侯"、"郑伯弟段作乱"、"郑侵天子之田"、"卫弑其君桓公"等,王纲解纽,周天子的威风已经荡然无存。风云激荡,正是英雄一试身手之时。楚武王是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来,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国、滋养着中华文化,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对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的启迪、警醒和前瞻意义.皇宫看故宫,道宫看太清. 典籍中的老子故里 老子是中国哲学体系的重要构建者,是道家的创始人,是被民间神化的圣者. 据文献记载和学者考证,春秋时期,鹿邑是厉国所在地.公元前538年,厉("厉"通"赖"...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11)
<正>事实上,"丝绸之路"这个最具东方色彩的词汇并不是中国人命名的。尽管这条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商业贸易通道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就开始出现,然而直到两千年后的19世纪七十年代,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到中亚考察,才正式提出"丝绸之路"概念,他结合考察情况,又对照中国历史,提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存在着这样一条丝绸之路。由此并得到中外学术界的认可。公元前二世纪,张骞通西域,开了这条路。但这如果仅仅是一条交通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自晋巫臣使吴(公元前584年,鲁成公七年)至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的七十多年中,吴从极为落后的国家,一跃而为军事强国,把肇基数百年的强大楚国打败,灭掉了楚的东方属国徐、群舒、吞并了楚的大片东部领土,如州来、钟离、巢等地,尤其是柏举(今湖北麻城)之战,吴联合唐、蔡从淮水流域分三路进军,取得了五次决定性的胜利,一度占领了楚国的郢  相似文献   

9.
毛清均 《春秋》2014,(4):48-51
正会盟是春秋时期周天子与各诸侯国之间或各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国内卿大夫之间相互协调关系,聚会结盟的重要礼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争斗激烈,会盟频繁。仅《春秋》一书就记载了242年间的大小盟会共450多次。公元前500年的夏天,齐、鲁两国在夹谷举行会盟,由于孔  相似文献   

10.
<正>贺州,桂东北的一座古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古代湘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传入广西的要点之一,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已建城。而象征着贺州文化的国宝级文物——春秋时期的青铜雕塑麒麟尊,以及在贺州桂岭镇出土的同时期的大量陶器,更是证明贺州的历史和文化的悠久灿烂。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清末重臣于式枚、民国三任总统顾问张廷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主阶级政权的建立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发生在春秋战国之时。具体地说,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时代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代,当时,奴隶主贵族之间为了兼并土地,经常发生战争。春秋初期的140多个诸侯列国,经过连年争战与兼并,到后来只剩下几个大国,他们之间,为了争夺霸权,仍激烈地进行着争夺。  相似文献   

12.
魏姓与台湾魏姓源流沙旭升魏姓是中华大姓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其起源,主要有以邑为氏和以国为氏。据《史记·魏世家》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第十五子子高受封于毕国,后国灭。春秋时期,毕公高的裔孙毕万为晋献公大夫,毕万于公元前661年受封于魏邑(今...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已于四月中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之后,将在芝加哥、波士顿、沃斯堡和洛杉矶陆续展出。展品是公元前十九世纪——前十六世纪的二里头文化,即夏王朝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青铜器和玉器,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年)、春秋、(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战国(公元前四七五一前二二一年)和秦(公元前二二一—前二○六年),汉(公元前二○六—二二○年)各个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考古发掘所得中最有典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26)
正河南偃师二里头拥有"最早的中国"遗迹。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这里曾有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上演过夏的繁华和夏商王朝更替的壮阔史剧。随着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兴建,众多中国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浮出水面。你知道"最早的中国"在哪里吗?——河南偃师二里头。洛河南岸一个普通的村庄,看似与中原大地上的千  相似文献   

15.
<正>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一改以前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孙叔敖公元前630-前593年,楚国期思(今河南省固始)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熟悉的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丘(公元前五五一——公元前四九七年)曾被历代儒家尊为‘葛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在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大师司马遷(公元前一四五——公元前八九年)在他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布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一词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是不一样的。在古代基本上是地域和文化的概念。"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中国,仅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不算中国。以后,中国的概念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并且包括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例如匈奴等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到唐朝时已经被认为是中国的—部分了。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18)
<正>我国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先民祭图腾,帝王祭天地,百姓祭祖宗,久而久之,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祭祀文化。其中,祭孔是对"先贤"——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尊敬仰慕和追思纪念活动。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敦王四十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由于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很高,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到了隋朝,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21世纪,一百年前出现的"打倒孔家店"倾向,又开始回摆,在"复兴国学"的旗帜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和其他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热起来。经历了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激烈动荡,中国的文化教育界又开始重新认识孔子的价值。作为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及其思想再一次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重要内容,几乎有关中国的各类专业历史都会谈到孔子,出版的各类相关著述文章更是汗牛充栋。为了在浩瀚的书海中选择理智的路径了解孔子及其思想,特对可见的"孔学"著述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并就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20.
苏娜 《前沿》2015,(3):71-73
早在公元前六百余年的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管仲这样的一位经济管理学家,他的经济管理思想《管子》称得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珍稀瑰宝。从《管子》一书中可以归纳出一套我国最早的税收思想体系,它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当今管子的税收思想也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细致挖掘,并服务于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