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城市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作为现阶段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夜间经济具有拉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拉动消费的一把“金钥匙”。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文化优势、消费优势方面都具备繁荣夜间经济的潜力和条件,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根据沈阳夜间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打造“璀璨沈阳”,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9,(23)
<正>近年来,夜间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多个城市的重要话题,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也将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作为其中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的重点任务。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南京等城市更是相继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力图开启夜间经济这一消费领域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3.
杨志纯 《群众》2020,(16):4-6
夜间经济活动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人笔下就有“千灯夜市喧”“夜市三更尽、五更又复开”等生动描述。改革开放以来,夜间经济在我国从早期的灯光夜市、夜间排档、夜间休闲商业街区等形态,逐步演变为以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城市消费经济,越来越成为城市繁荣发展的标志。进入新时代,夜间文旅消费正扮演着夜间经济的重要角色,承载着人们深度感知文化和多维体验生活的追求向往。逛夜市享美食风情,坐游船赏城市夜景,进剧院看夜场演出,泡书店品夜读书香,到博物馆感历史气息……越来越多的居民和游客愿意走进夜间休闲“打卡胜地”和精神文化“深夜食堂”,乐享“月光下”的多彩生活。这不仅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拓宽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9,(20)
<正>上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提出了"夜间经济"的概念,指晚上6点至次日凌晨6点之间,在城市中以文化旅游、餐饮休闲、购物健身等为主的消费活动总称。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随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南京等城市相继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良好开局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经济运行新困难期正向内生性动力缓慢发育期转变,内生性动力拉动经济增长特征已经初步显现。随着内生性动力的缓慢发育,形成了新供给新就业新消费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的若干新增长。跨周期调节要重视经济运行内生性动力培育,推动内生性动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形成一个效率更好与质量更高的增长周期。  相似文献   

6.
正当夜晚降临、华灯初上,观夜景、看演出、品美食、享购物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夜间消费快速增长,夜间经济日渐繁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和创业"风口"。为此,《中国政协》杂志记者采访了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史可。史可说,我对夜间经济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研,今年两会上也提交了《完善市场环境,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的提案。夜间经济是由政府主导,通过精心策划将城市夜晚点亮,体现城市文化的同时促进消费,从而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包括购物、餐饮、文化、休闲、  相似文献   

7.
杨波 《群众》2024,(4):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目标是南京商务商贸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建邺区将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消费创新策源地、面向华东区域的新兴消费首秀窗、辐射南京都市圈的全时消费引力场,为南京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金玉梅 《群众》2020,(8):45-46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消费短期内造成较大冲击,扩大消费成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若干举措》,这都释放了鼓励和促进消费的积极信号。因而,在不断巩固拓展我省疫情防控成效的形势下,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速消费“回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9.
纪勇 《前进》2010,(1):51-52,5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消费,启动内需,这些都与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息息相连。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精神之一;拉动国内消费,启动内需式增长,这是当前在出口、投资不能有效持续保证我国经济增长之后的必然选择;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0.
崔晨 《北京观察》2013,(11):26-29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首次把“三驾马车”的序列做了调整,把消费在拉动中闺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提到了第一位。发展实践证明,在这三大因素中,消费需求是经济有效增长最持久的动力。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速旱稳步增长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一驾快车。  相似文献   

11.
在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扩大内需、激发经济增长潜能的“重大引擎”;集聚资源、优化消费资源配置的“全球枢纽”;引领潮流、促进消费创新创意的“策源中心”三大功能。实践表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经济发达、服务能级高、消费地标明显、国际消费者众多、文化软实力强、全球消费资源配置力强、消费营商环境优越等特征。对我国五个试点城市而言,聚焦“国际”“消费”“中心”三点,是未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1,(11)
正扩大消费、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夜间经济是促进大众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夜间经济的消费方式、消费业态、消费结构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必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转向相对充裕的温饱型经济。在这个时期,消费成为制约或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为了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也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消费不仅影响家庭、个人生活,还影响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个人、家庭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应该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的消费政策相一致,提高生活消费水平,改变旧的消费观念。在短缺经济时期,政府和各级组织长期把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新三年,…  相似文献   

14.
张明之 《群众》2020,(16):7-8
在各地“六稳”“六保”的政策支持下,中国正率先走出疫情带来的阴影,复工复产进展显著,消费市场回暖。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的预期收入、消费方式、消费心理仍受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发展夜间经济成为可供中小企业、生活性服务业解困的一种可行思路,也是在特殊情况下破解就业难题、提振消费水平的一种应急手段。其实,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夜间经济本身就有其存在的合适土壤。加强政策供给,通过规范市场运行、调节市场供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可从制度上保障夜间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长效活力。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0,(12)
正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夜间消费需求的满足是衡量一个城市温度和生活归属感的风向标。而对于城市自身而言,夜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意味着拉动经济、完善城市功能,它更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品位、气质,甚至是特色。夜幕降临,成都宽窄巷里灯火通明,人们一边享受红彤彤的火锅美食,一边观赏着百变的川剧变脸术。华灯初上,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身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省就业工作时刻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大人群”,注重发展经济拉动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优化服务助推就业“三个环节”,就业工作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注重扩大就业,向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的转变,积极实施援企稳岗措施,将减少失业的防线提前到稳定就业岗位;二是由过去注重帮扶就业,向注重帮扶就业与促进创业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7.
谢国庆 《群众》2023,(16):55-56
文化和旅游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南京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从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到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再到2022年入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地方名单,南京探索建立并推出了一整套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形成了可持续、可推广、可借鉴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模式。文旅市场供需“双向奔赴”,不仅呈现持续强劲恢复势头,还爆发出强大的市场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20,(6):12-12
上海市商务委把加快发展“五个经济”作为减轻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制定出台更大力度的促消费政策。一是做强“夜间经济”。丰富业态,促进夜购、夜娱、夜健、夜读、夜展、夜游等消费场景集聚。完善配套,更大力度推动实施夜间交通、市容环境、安全等保障措施,探索试点24小时营业区政策。提升能级,塑造大型夜间消费活动IP。打造地标,推出一批品牌化、标志性商旅文体一体化项目,进一步拓展夜经济集聚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不断有经济学家通过城市夜间灯光的变化作为衡量国家、城市是否繁荣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夜间消费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据统计,在北上广深等前线城市,夜间消费的比重早已占到了全天消费的50%以上,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不少城市也已经注意到了夜间消费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所在,2018年12月21日,北京商业高峰论坛如期举行,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透露,研究出台全市繁荣夜间经济消费政策成为2019年的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大》2010,(3):23-23
“收藏业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其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建立全国收藏品交易中心,可以活跃文化市场,推动各种新的文化产业如拍卖、鉴定、中介等产业的发展,帮助减少城市的就业压力,拉动国内消费。”全国人大代表王建华这样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