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7,(3):1-1
正当市委启动今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之际,我们市委机关刊物郑重推出公仆楷模——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的“特别报道”。邓平寿堪称干部作风的典范,他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值得重庆的广大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8):121-122
“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这是重庆市梁平具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常说的一句话。31年来,邓平寿为虎城镇的百姓无悔奉献着,即使要将他凋任到县里工作,他都拒绝了,只是为了他曾经的承诺。而2007年2月1日,邓平寿却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和眷恋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7,(3):28-28
一、今年是市委确定的“作风建设年”,市委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廉从政、服务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本期在“特别报道”栏目浓墨重彩地报道了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的感人事迹。邓平寿同志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干部作风的好榜样。各级党组织要号召党员干部学习邓平寿这样的先进典型,切实搞好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中组部、中宣部率20余家中央媒体到邓平寿的家乡虎城镇采访。采访团成员跋山涉水深入田边地角、单位车间,走访了大量群众,听取和见证了邓平寿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的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多年来扎根深山,带领干部群众,把虎城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远近闻名的富镇。邓平寿始终保持着浓浓的“土气”本色,始终在思想、感情、行动上贴近群众,始终把自己融入到群众当中,与老百姓心相通、气相投,坚持步行下乡,用脚步丈量自己深爱的土地,赢得了群众的拥戴。  相似文献   

5.
汪洋书记在重庆市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干部大会上讲话时,引用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为干事者鼓与呼》。无独有偶,邓平寿同志在生前曾剪下这篇文章,两次组织镇机关干部、村干部一起学习过。都是书记,一位是市委书记,一位是镇党委书记,都不约而同地对这篇文章钟爱有加。这让人十分感慨。邓平寿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为民干事者,他一心一意想干事、任劳任怨在干事、千方百计干成事,他的一生,无悔于自己的事业,无愧于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6.
感慨 网友“刘志华”2007年3月10日13:14:08发表评论《怀念邓平寿同志歌》: 老百姓,朴实语,邓平寿,好书记。爱人民,知民意,想百姓,急民急。  相似文献   

7.
我1989年任虎城区楚家乡副乡长,邓平寿当时任乡党委书记。到2002年我离开虎城调大观镇工作,已和邓平寿共事14年。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口头禅,叫我难忘。  相似文献   

8.
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泥脚书记"、"挎包书记"的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病逝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为他送行。老百姓对他的感情如此深厚,是因为他和群众打成了一片。群众从来不把邓平寿当做"官",而是当做兄弟看待。  相似文献   

9.
邓平寿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多少人因为他的事迹潸然泪下,多少人因为老百姓失去这样的“脊梁”而扼腕叹息,更有多少人决心以他为榜样,重新掂量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没有哪一场报告我能忍住眼泪,真是情何以堪!” 今年2月以来,梁平县发生了众多让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与一个人有关,他叫邓平寿。  相似文献   

11.
一心为民的“草帽书记”黄成模,以自己多年来身体力行的“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为群众办事就要一竿子插到底”等朴素信念;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如今,一位和黄成模一样一心为民、绿叶无悔扑向大地的“草鞋书记”邓平寿硬是用脚踏平了办公室与田间地头之间那道坎。但这位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已经累倒在那道田坎上,永久地离开了他日夜牵肠挂肚的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12.
邓平寿 《当代党员》2006,(12):60-60
《当代党员》编辑部:我叫邓平寿,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曾光荣地成为贵刊2005年第4期“封面故事”《一股劲一种情一个梦》里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7,(3):21-21
在邓平寿的灵堂外。记者在花圈丛中发现一只特殊的花圈。花圈中间贴着一份打印的悼词。悼词左右两边贴着手写的对联“身去音容存;寿终德望在”。采访得知,悼词的执笔者为邓平寿的老同事、老领导。今年70岁的虎城镇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罗顺安老人。这份镶嵌在花圈中的悼词。引起了前往祭奠的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4.
虎城人民的好儿子邓平寿,有一个用了20年的保温杯。早上一上班,他就泡上一杯茶,自己喝,也给前来找他办事的村民喝。后来杯子坏了,他听从同事劝告,换了个“老板杯”。但来办事的村民却推辞说“口不干”,不喝了。了解到“老板杯”在他和村民之间设了一道障碍后,邓平寿立即又买了个和原来那个外形很相似的保温杯,村民们来了,又像过去一样,端起茶杯就喝。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初,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首先发现原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这一重大先进典型。《当代党员》在今年第三期首家对邓平寿的优秀事迹进行大规模集中报道后,受到市委领导高度重视,3月下旬,全市媒体纷纷进行集中宣传报道。邓平寿爱民、为民、忘我、奉献的感人事迹被广为传诵,引起中央领导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07,(4):32-33
本刊今年第3期报道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等乙根边远山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后,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在我市“作风建设年”里,广大党员干部向邓平寿学什么,下面是5位专家学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2007年2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当红网(http://www.1uckup.net)率先发布邓平寿病逝的消息《虎城镇万余群众含泪送别好书记邓平寿》,迅即在网友中产生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纷纷留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红网”和“人民网”等网站上,《公仆楷模——邓平寿》的报道叩动着广大读者的心扉,一些熟知邓平寿的网友。在网上满含深情地讲述着邓平寿的故事,现摘编几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事情还要从姜大文和他的搭档原高岭镇党委书记汪百祥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说起。2003年11月汪百祥到某市高岭镇当书记,一年后,两人的关系就有了疙瘩。此前,姜大文已经在高岭镇担任镇长两年多,在这个镇里的“组织原则”是“镇长是一把手,党委书记是二把手”。汪百祥处事风格偏软,两人的关系在最初一年的时间里还比较融洽。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07,(14)
2007年2月5日,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的上万群众在雨中为病逝的党委书记邓平寿送行。这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用他31年的工作铸就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