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格把对俄关系放在外交政策的第一位,同时积极与西方国家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美国从格独立后便开始进入外高加索地区,直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军事力量进入格鲁吉亚,为格培训军事人员,并开始介入阿布哈兹事务,在格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越来越明显,而俄美在格的争夺也愈演愈烈。本文阐述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关系的变化,以及格俄关系起落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伴随社会转型,俄罗斯的非政府组织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并对俄社会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俄社会转型为宏观历史背景,介绍苏联解体以来俄本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外国非政府组织对俄的渗透,归纳俄非政府组织的构成、分类及其运作方式,深入剖析非政府组织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并对俄当局管理非政府组织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独联体国家与俄罗斯的多边结算制度[俄]嘎·沙嘎洛夫苏联解体后,其领土上形成了独联体。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中最大的国家,缺乏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的意识,对此俄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没把独联体区域内各国的边界界定上升到国界的高度;第二,仍把原苏联通行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苏联解体、俄罗斯转型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1998年秋天爆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又给学者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素材。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项目高级助理安德斯·阿斯朗德在《外交季刊》1999年9-10月号上发表了题为《俄罗斯的倾塌》一文。该文以俄罗斯金融危机为契入点,分析了从苏联解体前后到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和社会因素,揭示了金融危机深层次的背景,同时也分析了西方援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辛格外交思想中有一个强烈的文化一国家模式理论,基辛格对俄罗斯(苏联)国家的文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西方反俄思想传统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作为德国犹太移民的身份,另一方面也与他所接受的学术训练有关。同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尖锐对峙的冷战格局是形成基辛格对俄战略观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基辛格的美国外交战略图景中,俄罗斯(苏联)国家始终是美国外交战略中永恒的对手。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演变同俄对独联体政策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加强了对外高加索事务的介入,以解决“热点”问题为契机,双边关系得到一定发展。但在美国和北约等外部强大势力对该地区的渗透之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在对俄罗斯失望之余,双边关系很快冷淡下来,格俄之间甚至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7.
俄报载文称,苏联解体时居住在俄罗斯境外的俄罗斯人有2560万,其中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有1270万,在哈萨克斯坦有620万,在乌兹别克斯坦有170万,在波罗的海3国有172.6万,在原苏联其它共和国有300多万。在苏维埃政权年代,这些俄罗斯人对非俄罗斯共和国的开发建设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些俄罗斯人在“近邻外国”的生存基础受到动摇,由此而产生的“俄罗斯人问题”正日益尖锐。  相似文献   

8.
南奥塞梯战事与俄罗斯-北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分歧是苏联解体、独联体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本地区内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复杂。美国与北约的介入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北约向亚欧大陆腹地挺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对俄罗斯来说,南高加索地区属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北约在这一地区的扩展触动了俄罗斯忍受压力的底线,俄不能对局势的发展无动于衷。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在本地区关系的紧张化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与美国:蜜月已过[俄]阿历克西·K·普什科夫俄国人对美国的态度已在发生重大变化,这显示了俄罗斯新近产生的政治心态有了急剧变化:从最初的欢欣鼓舞到比较清醒理智,其中有些人产生了怀疑看法甚或愤怒情绪。叶利钦的俄罗斯保持了苏联时期对美国的"爱憎观"的...  相似文献   

10.
1991年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俄罗斯对其住房制度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大力推动住房私有化。 在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俄一直实行福利性住房制度。公民住房的建设使用与维修保养,都由政府作为向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包揽下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陆续通过或颁布的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法律、法令、政府决议和条例达50余项,内容涉及住房制度的各个方面,但最基本目标就是要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 ,其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如何构建行政诉讼制度 ,其理论走向如何 ?这些问题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荒漠的领域。笔者认为 ,俄罗斯已仿照西方国家初创了与苏联有本质区别的行政诉讼制度 ,还亟待改进和完善。为此 ,俄罗斯学者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从理论走向看 ,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围绕行政诉讼概念、本质和特点进行行政诉讼基本理论研究 ;二是俄罗斯行政诉讼的应然模式和行政诉讼法典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莫斯科人谈中俄经济合作[俄]波·米·莫济阿斯90年代初苏联发生了尖锐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991年末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新政府在1992年初实行了彻底的改革,成功地防止了相当范围内的经济崩溃,但1992年的经济并未得到稳定。与1991年相比,工业产...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与我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俄台)关系在苏联解体前已启动。俄独立后,在双方的有意推动下,发展势头迅猛,在某些方面已对中俄关系形成麻烦和威胁。  相似文献   

14.
俄侨史研究在苏联受到诸多限制。在斯大林时期,凡与俄侨有关的题目都成了学术研究的禁区。直到赫鲁晓夫改革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消灭历史空白点”等政策的实施,俄侨史研究中的禁区逐渐被打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俄侨史研究出现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却日益减少,而且人口结构开始老龄化状态,这些问题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俄中央政府为降低人口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自苏联解体后开始吸收外国移民,以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俄中两国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输出过程中应当力求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出了"欧洲选择",将"融入欧洲"作为国家的发展方向.虽然俄罗斯对"回归欧洲"充满渴望,也付出了努力,但总体来看"欧洲选择"是失败的,在事关俄罗斯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欧盟并没有与俄罗斯相向而行,俄罗斯也未能实现"融入欧洲"的目标.乌克兰危机的爆发终止了俄罗斯"回归欧洲"之路.希望、失望、争执、对抗一直伴随着俄欧关系发展的始终.俄罗斯认为,欧盟应承担俄欧关系恶化的主要责任,欧盟在东扩过程中无视俄罗斯利益、双方关系中置俄罗斯于不平等地位、在俄罗斯与欧洲之间人为制造分界线、排挤孤立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制造政治动荡等等,都是导致俄欧关系发展不畅的重要因素.目前俄欧关系处于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水平,尚不具备实现正常化的条件,俄罗斯与欧盟握手言欢仍路途遥远.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俄罗斯提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已有16个年头了.俄美双边协议的签署曾经使得俄罗斯离WTO大门仅一步之遥,但随后俄美关系紧张加剧又让俄罗斯在入世问题上踯躅不前.回顾十多年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历程,俄罗斯经历了不同的遭遇和对手,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较量也从无奈、被动逐步转向强硬、主动.普京政府上台后的强势战略、日趋好转的经济表现以及灵活有效的对外政策是俄罗斯在美俄博弈中取得主动的关键.而美国对俄战略的转变和调整以及美国政府换届也都成为影响俄罗斯入世进程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因素.2008年的格俄战争以及当前仍在肆虐的全球金融风暴同样对俄罗斯入世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是战后国际关系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两极体系中一极的“坍塌”使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俄罗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俄罗斯地缘战略的走向如何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状况苏联解体造成了自莫斯科公国对外扩张以来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逆向地缘政治变动,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俄罗斯自身遭受严重削弱,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从苏联解体至今,俄的GDP已下降一半以上,工业生产下降70…  相似文献   

19.
后苏联空间是伴随苏联解体出现的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区域,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在俄罗斯主导下,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军事上建立了紧密联系.该地区构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发展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对俄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美欧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与影响日益增强,极大恶化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使俄在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受到掣肘.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依靠独联体、俄白联盟国家、集体安全条约及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尽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后苏联空间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方向这一原则不会改变.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20.
源于东西文明结合下的文化特征,俄罗斯的变革凝结着多种悲剧意识:自负的民族精神、受威胁感、先验的哲学思维方式等等。因此,俄罗斯变革常常湮没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每次表面看起来突兀,似乎一夜之间完成的,如彼得大帝改革、十月革命和苏联解体等,其实不然。每一变革均与其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始终着附于俄罗斯的数次变革进程并使之展露出跌宕与起伏、挫折与辉煌、先进与落后相互并存,相伴发展的万态千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