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中的财产关系并非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物权形态中有一部分权利是由国家所有的,即为公物。其是为实现公务便利或公共利益服务而存在的。该公物当属行政法,特别是行政组织法之构成无疑,因此,研究与探索公物之内涵与外延,借鉴相关理论建立我国行政法的物权理论,将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物保护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的颁布,有力的推进了我们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从私法的角度而言,物权法的出台为私法保护物权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基础;从公法的角度而言,物权法的出台进一步划清了公权行使的范围,对政府开展依法行政和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行政法如何保护物权,是对行政法学的一个考验。我们立足于我国物权的行政法保护与规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物权行政法保护与规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完善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尽快健全与物权法相匹配的行政法制度。  相似文献   

3.
部门行政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部门行政法研究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对国外部门行政法研究现状的评介,指出我国部门行政法研究远远滞后于社会生活实践;并从部门行政法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旨、研究队伍四个方面提出了深化部门行政法研究的几点设想;最后对部门行政法体系的完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时效而取得的所有权是私法上合法取得财产的一种方式,由于公物服务于公众的特殊性,对公物不能完全援用私法的时效规定。参照法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现实,有条件地承认可通过时效取得,以谋求社会法律生活稳定,也是对既有的事实予以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同宪法、刑法等法律一样,被公认为公法。这样的研究思路是片面的,而且也与当今行政法私权发展的能动态势不相吻合。实际上,行政法并非是纯粹的公法,准确地说,它是带有私权文化色彩的公法。行政法的真正精神在于:通过抽象的公权来维护具体的私权,私权是其本源与归宿。行政法上的私权主要分为:自主性私权、请求性私权、沟通性私权、参与性私权和救济性私权。每一类私权中又包含一些具体的私权。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的出台与实施将财产权保护的话题推上法学理论的前沿、在公、私法交融的背景下,该部法律所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属于私法性质,还涉及诸多公法性的重大问题。围绕财产权保护,行政法需要也必将会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相应地,行政法学也应当具有蕴含本学科独立品质的学说构建,需要在反思传统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本刊特约数位国内知名行政法学者和行政法实务工作者,从行政法对公产的保护,物权立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物权保护与行政法观念的转变,财产权与公用征收立法,以及行政程序在财产权保护中的突出作用五个领域全面阐述了行政法在保护财产权方面的功能.这些讨论不仅可以为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帮助人们对《物权法》作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公众用公物用于公众服务或者至少服务于不特定多数人,其非排他性和非市场竞争性,使得公众用公物成为名符其实的公用物。公众用公物易受到损害,应该真法律上对其保护,但是我国立法尚不足以对公众用公物的损害进行完好的保护,因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公众用公物的理论来对其进行保护,并对其造成的损害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是新兴的行政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在法治环境下的施行是公共管理学和行政法学共同关注的新课题。电子政务与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政务对行政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源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在行政法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公法制度,然而我国行政法对此却缺少关注,尤其是行政法上因不当得利发生纠纷进入诉讼后的举证责任问题。由于行政法上不当得利制度的特殊性,行政法上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应适用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责任原则并援用民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公私法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物权向行政法领域拓展,衍生出相对人物权。相对人物权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人自由处分物上利益并请求行政主体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相对人物权与传统物权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相对人物权包括利益处分、排他性请求和行政抗辩三项基本权能。相对人物权的确立不但有效保障了相对人私权利并规制了行政权的行使,也为行政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行政权,保障权利,同时也实现公益,这与对公民财产的保护是不相冲突的。现代行政只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与公民财产权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公共物品的传统定义存在缺陷 ,应该从交易成本入手来界定公共物品的概念。在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领域不存在无限制的公共产权 ,私有产权事实上是解决公共物品资源配置问题的基础。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政府不可能是所有公共物品最佳或唯一的提供者。合理界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必须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利和规则。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是一定范围内的多数社会成员享有的利益,其主体的范围和利益的内容随着情形的变化而不同.既然准确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是很困难的,着力点就应该放在保证公共利益目的的实现上.<行政许可法>中涉及公共利益的条款共有五类,其具体含义和实现公共利益目的的方法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公法私法相互交融趋势不断加剧的形势下,<物权法>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限于私法领域,也涉及了诸多行政法领域的重大问题.要完善<物权法>,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要求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补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适应<物权法>的规定;借助行政法确定公共利益;救济制度要提升到物权法保护的标准;建立公物(公产)制度.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中的公共利益是由行政法规范限定的、特定时空下的、由行政主体主动捍卫的、体现在行政法运作中的利益,它的法律表现形式主要是公共道德、公共发展权等六个方面,它在行政法中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对行政行为的排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公安行政调解权是警察权,理由是:从基本功能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具有警察权的积极行政作用;从法律特征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具有警察权的强制性、执行性特点;从权力来源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是警察权向民事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许可法》是关于行政许可的统一而专门的法律,它的实施将对我国政府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主要理念不仅是对行政许可本身的规范和重大改革,也是对公安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加快公安行政管理模式的转换,这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是为了解决行政审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该法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会对我国公安行政改革和公安部门职能转变产生重大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两方面.但是,<行政许可法>在贯彻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和其本身的固有缺陷是我们在公安行政改革中必须清醒认识的.  相似文献   

19.
<治安管理处罚法>提供了两类解决纠纷的方式.其中"合意"解决纠纷的方式又包含调解与和解.分析调解与和解的含义、条件、解决的事项、效力,厘清二者的区别,并提供了实务中的一些技巧,以期对公安机关的办案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