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淇 《今日上海》2012,(1):34-35
总面积3.19平方公里、拥有苏州河4,7公里黄金岸线的苏河湾,是上海市首批9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和“十二五”期间上海沿江沿河开发的重要平台之一。一直以来,苏河湾的开发建设都被上海各界寄予了厚望,为此闸北区决心集全区之力、聚多方智慧倾力打造这一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曹琪 《今日上海》2009,(11):34-35
苏州河出太湖,入上海,途经普陀区境内14公里,河岸线达21公里,有18个河湾。作为拥有苏州河城市河段、河岸与河湾最长、最多的一个区,近几年普陀不断研究、挖掘苏州河沿岸独特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致力于发展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经济服务功能和谐统一的滨河经济带,打造独具魅力的苏州河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3.
曹琪 《今日上海》2011,(1):29-31
苏河弯弯入浦江,无限风光闸北岸。流向黄浦江的苏州河,在穿过上海市中心时,把北岸4.7公里长的岸线留给了闸北区,总用地面积达3.19平方公里。苏河湾,曾是早期上海的水陆北大门,拥有上海最大的内河码头,素有“黄金走廊”之称。如今,这块上海的水岸黄金宝地正卯足全力,开启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征程。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原名吴淞江,源自江苏太湖,东至上海外滩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上海境内53.1公里。1843年上海开埠后,因河道通向富庶的丝织中心苏州,越来越多的人称之为“苏州河”。  相似文献   

5.
河流跨越时空塑造城市,城市失去河流就失去存在的基础,没有苏州河就没有上海,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 发源于太湖瓜泾口的苏州河原名吴淞江,曾是条通海大河。在唐朝水面最阔处有20里,其水清澈,鱼虾满江;到宋朝因淤积水面变窄,但仍宽10里;宋元间百姓迫于过重的税赋围垦吴淞江滩地,到明初水面宽度仅余1里。明朝初年流域洪水泛滥,户部尚书夏原吉奉诏治水分流水势,沟通黄浦江促成“黄浦夺淞”,原是吴淞江支流的黄浦江成了人海的巨流,而吴淞江则风涛渐息,成了一条静静的支流。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古称吴淞江,蜿蜒于上海,承裁着这个城市的往事,沉淀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孕育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十里洋场的上海,一条苏州河仿佛隔开旧上海的风花雪月和新上海的梦幻繁华。近代以来,众多民族工业云集于两岸,最初的民族工业文明起步于此。  相似文献   

7.
姚志康 《今日上海》2010,(10):36-37
从地图上看苏州河,连同上游(中环路以西)吴淞江,河道走向自西向东呈驼峰状,曲曲弯弯。然而,在这驼峰曲线的谷底却是一殴相对直线的河道,那便是诰长宁路(哈密路至古北路)的苏州河。站在中环路吴淞江大桥向东眺望,苏州河豁然开朗。南岸八车道长宁路傍着苏州河前行,滨河亲水步行道紧贴防汛墙,路南侧的开放式绿地缀连成带,所有建筑都退隐在绿化带后面,与对岸普陀区的河滨绿地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8.
晋元基地的旧改,是苏河湾地区整体旧改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晋元基地的旧改,为苏河湾的整体旧改赢得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上海掌故     
《上海支部生活》2010,(1):55-55
外白渡桥 跨苏州河出口处的第一座桥梁。1日也称“威尔斯桥”、“花园桥”、“公园桥”、“外摆渡桥”等名。近代以前,上海苏州河上除了以拦泥沙为主要功能的“考闸桥”和“新闸桥”外,没有用于人行的桥梁。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英租界在苏州河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也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两租界之间的往来只自色通过设在今上海大厦附近的摆渡口,摆渡过江。  相似文献   

10.
尤拉 《今日上海》2010,(6):50-51
上海的苏州河沿岸已出现多座行业博物馆,共同演绎着上海的近代工业文明。今天我们就来走一走这条“苏州河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11.
苏州河水质严重污染的窘况已被日益加大的治理力度所改变,它将重新成为上海人的骄傲,成为上海整治环境史上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在推进“一江一河”发展过程中,长达42公里的苏州河两岸岸线贯通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前期开发阶段难度系数最高、耗时最长的任务。自2019年4月工程启动,沿岸各“断点”陆续打通。普陀区宜川路街道辖区内一段仁公里的区段是如何在党建引领下,“破圈”“融合”,扎实推进的呢?  相似文献   

13.
虹口,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毗邻黄浦江和苏州河,因虹口港而得名。历史上渔民人江下海,远帆梦想由此兴。香火不绝的下海庙,如今又风生水起,因为北外滩实现了与外滩、陆家嘴的快速通达,真正形成了上海核心商务区的“黄金三角”,登陆中国,从虹口上岸,走向世界,从北外滩启航。  相似文献   

14.
3.19平方公里的苏河湾如何打理?当今之中国,“万丈高楼平地起”已不再是难事。不过,在一方水土上既要开发建设,又要做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让市民安居乐业就不容易了。目前,一个由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绿色低碳环境保护工程正在苏河湾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08,(8):10-10
上海今年7月1日起已正式进入主汛期,近期弛对流天气、台风、暴雨、潮汛来袭的次数明显增多。至今一直在进行的苏州河三期综合整治工程的主要项日苏州河市区段27公里防汛墙改造加固,目前已经完成74%左右。新建或加固的苏州河防汛墙统一标高已经调整至5.2米,完全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高潮位。整个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全面竣工。新防汛墙建设同步考虑亲水景观平台等绿化景观建设,如今苏州河沿岸为市民休闲又增添了不少好去处。  相似文献   

16.
无论区域位置、交通网络,还是历史文脉、水岸景观,苏河湾区域都具独特气派,开发建设之后这块黄金宝地当能与伦敦泰晤士南岸比肩。如今,一批重量级开发商正在精心实施闸北区政府牵头的统一规划蓝图,步调一致、各施才华。大悦城一期购物中心、四行天地一期先后开业,塔尖住宅傲视群雄,宝格丽酒店、唯品会、DC国际等名企正纷纷进驻,一个集商业商贸、文化创意、水岸宜居于一体的崭新的苏河湾逐渐浮现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年初以来,上海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的归属与处置,已成为沪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上海市政府历经20年,花了财政几十个亿,好不容易才整治得有点眉目的苏州河,转眼之间,其沿岸地带就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所谓私家花园。在苏州河尚未水清波碧之前,就同其两岸一起,被一幢幢摩天大楼挤压劈砍成了丑陋不堪的“城市峡谷”。出于民情民意,该市政府已果断表态,决不允许有人为私利蚕食公共利益,一定要让苏州河造福上海人民。然而,有两个事实已无法回避。一是少数人出于私利确实损害、侵占了上海人民的公共利益,不论这种侵占是为了真金白银还是GDP一类…  相似文献   

18.
上海,古为长江入海口畔一个小渔村。春秋时为吴国属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因吴淞江(亦称苏州河)古称沪渎,简称“沪”;又因春申君封邑,别称“申”。上海,位于东海之滨,面对浩  相似文献   

19.
肖淇 《今日上海》2012,(10):36-36
国庆前夕,由民建上海市委与普陀区政协联合举办的2012“苏州河论坛’暨“浦江论坛”隆重召开。众多政协委员与相关专家等3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为苏川河沿线开发和推进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建设献计献策。当天,现场还举行了“苏州河论坛”网页的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20.
曹琪 《今日上海》2008,(1):10-12
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随着这条横贯上海东西向的古老河流日渐“清活”,也开始了人们对于她的另一番畅想。历史毋须重演,却亟待传承。苏州河作为我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她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以及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承载了上海工业发展一百多年来的荣辱变迁,她是近现代上海工业发展史的缩影,也是展现上海城市和经济发展百年巨变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