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厚敏 《求索》2023,(2):46-54
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其参照系之一是西方现代性文明。西方现代性文明是经由西方率先开启的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首个现代性文明,但“先发”并不意味着“唯一”,文明自身的历史运动规律与范式多样性赋予了现代性文明以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合理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制定方案、推动发展,从而规避西方现代性之觞,实现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依托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存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后发性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全新的现代性文明,离不开西式现代性文明的参与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性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中国自身具体实际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性文明,是现代性文明的中国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整体图景涵盖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其中国维度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囊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之综合,其世界维度表现为构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西方学界引发强烈反响。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的研究主题转变,反映出西方学者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关注存在明显的"不具特色论"和"可复制论"的误读。纠正这种误读的关键在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真正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立论之本、发展之基、时代之选,是中国取得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原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远高于一概而论的某种"模式",它是人类历史上发展中国家走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的改革历史进程,应该从大历史的角度做大时间段的全景式比较研究。中国历史上只有两次社会转型,第一次以商鞅变法为标志成功实现了由奴隶制、分封制向封建制、集权制的社会转型,其后封建时代持续不断的都是修补式的改革。戊戌变法拉开了第二次社会转型的序幕,当代改革是戊戌变法以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未竟之社会转型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西方在民主制度上经历了两次历史分野。第一次分野发生在各自国家的起源时期,西方走向城邦民主制,中国走向专制集权制;第二次分野发生在近现代,西方选择三权分立体制,而中国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两次分野是一系列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造成的,并导致中西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同时这两次分野也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和历史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在救亡自强的历史抉择过程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需要实现民族独立,走西方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走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民主发展经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资本作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之一,是现代社会的总纲和主导原则,是现代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所以冠之于“资本”之名,是因为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西方现代化进程与资本逻辑之间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正是资本逻辑推动了西方的现代化进程,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和危机都与资本逻辑密不可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是中国人民在近代百年历史探索中通过不断试错后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与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某些内容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然而,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主要是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特殊规律,因而与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超越了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邹广文 《求索》2022,(1):15-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为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要葆有中国特色。这一道路的实践展开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前提保障,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动力之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必由之路,人民主体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突出彰显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效释放了中国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张力,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出了可资借鉴的方案与智慧。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实质意义上的现代化道路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启的。7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现代化道路的初创期、曲折探索期、形成发展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四个发展阶段。现代化中国道路既不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苏联东欧现代化模式的照抄照搬,更不是对东亚现代化道路的简单复制。它的基本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的国家制度;现代化目标、民族复兴目标和理想社会目标的相互叠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现代化中国道路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二分法的理论,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关于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因的理论,也是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中国式现代化写入党章,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展示了党领导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坚决态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立足中国独有国情、根植中国传统文化,领导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过程中的社会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汇聚了近代以来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艰苦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是刘少奇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的重大理论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和总结刘少奇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春生 《前沿》2009,(10):37-40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意蕴,可以让我们深层次地发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质和实践力量,从而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从理论与实践、个别与一般、重点与全面等几个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哲学蕴涵,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崭新道路,蕴含着我国追求和推进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论逻辑来讲,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观照;从历史逻辑来讲,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肩负使命任务的历史必然;从实践逻辑来讲,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和多极化是 2 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四大趋势虽未改变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 ,但其中的新增变量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世界和思维世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认为 :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回应这一挑战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客观要求。现代化事业是中国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苦心追求 ,其间既有模仿西方而惨遭失败的教训 ,也有独立封闭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历史曲折。一般认为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最早肇发于近代 ,历经三个重要时期 :模仿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基础上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它的生成有着多元的历史缘起。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历史、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在多维历史透视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之际,本文试图通过探析党的纲领的独特发展道路,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独特发展规律,以激励和鞭策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更好地坚持共产主义伟大旗帜,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航船胜利地驶向彼岸。   从中国国情出发,将党的纲领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部分,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纲领的第一个特征。   党的创立时期,俄国革命道路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部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把“道路”和“纲领”两者具体应用于中国的实际国情…  相似文献   

19.
管廷莲 《求索》2012,(11):215-217
现代化是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是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当代中国现代化成就引人瞩目:增强了综合国力、创造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回击了世界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研究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对厘清国际社会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之种种质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与国情条件基础上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纵观其生成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人类文明成果为重要基点,在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广泛汲取与镜鉴中把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向与趋势;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与诉求为奋斗目标,在人民立场的坚守中赋予现代化道路以浓郁的民本底色;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方向正确、目标清晰;注重以世界历史为坐标,以宽广的胸怀视野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多重互动中总结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规律。这不仅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成功的内在支撑力量,也是区别于其他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