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变法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一次最全面而深刻的伟大变革。本文结合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剖析其对我国当前依法治国的启示,即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效开展法律宣传,促使现代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注重制度创新,同时保障新制度法制化;坚持法德相济,促使法治与德治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治的价值理念正在经历着“从法制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变”,依法治国进入了攻坚阶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进十八大报告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执政治理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通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但很多人将法治和依法治国等同,混淆二者的关系。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法治的内容和体现。二者在实质、内涵、范围、对象、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探讨他们的关系既有理论意义,又有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在广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是一项现实且紧迫的任务,这对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在认真总结近二十年来民主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是对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成果。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将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6.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并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和发展的。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依法保障人民民主、坚持宪法至上、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法律、加强权力监督和处理党法关系等,启示我国法治建设要坚持人民民主、完善法律体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依法治国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大背景下,推进法治建设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立足农村具体实际,针对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法治氛围缺失、司法体系不健全、普法教育不足等诸多问题和弊端,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原因,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法制,健全司法体系,加强普法教育,才能引导农民群体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卫锦荷 《世纪桥》2015,(12):35-3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其中明确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认识中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在依法治国的视野下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出建设性路径,以供法制教育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并且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立法的关键是要实现科学立法;执法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必严;司法的灵魂是公正;守法的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前,兵团的法治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要求,要从推进兵团立法工作、规范执法体系、提升司法公信力、运用法治思维、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深化兵团法治建设,为新时期兵团发挥好"三大功能"和"四大作用"筑牢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状况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全社会具备法治思维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全社会成员通过自身努力并营造一个有利于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良好外部环境,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建设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是依法治国发展的更高端、更深层次的要求。其内涵丰富,具体包含了对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的健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3,(11)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传统社会里的非法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实中的法治方式本身也隐含着内在的困境。将法治和其他方式有效结合起来,推进和完善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自身发展,最终实现法治方式的"常态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作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重要领导人,非常重视法治在保障民生、巩固政权、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他坚守法治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价值信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主张实事求是执行法律的工作理念,重视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工作,为我国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法治建设的重要地位,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思想,对于把握我国法治建设方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法治梦和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依法治国战略@张秀梅$河南财经学院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往依法治国思想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方针原则等重大理论,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对于把握我国法治建设方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法治梦"和"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民立场和群众路线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具有重要法治价值,发挥着作为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和法治政府建设的试金石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确立了指导思想、法治理念、基本原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民生领域的立法、公权主体服务公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简约治理的制度构型、公民守法用法的意识和技术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这就需要继续坚持人民立场和群众路线以应对和完善,采取拓展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完善民生领域立法、培植公权主体服务意识、保障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强化基层治理中的社会自治治理等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18.
商鞅经济思想价值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道滨  夏青 《理论学刊》2007,(8):111-114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成就,就是产生了儒、道、法三大思想流派。细数先秦法家诸子,可以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推商鞅,他所确立的专制主义帝制、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愚民政策、等级特权制度、刑赏思想等,建构了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统治理论基础。"重农"的经济政策、"利农"的经济制度、"励农"的经济措施,构成了商鞅经济思想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朱俊红 《湘潮》2015,(4):40-41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近代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进行着前赴后继的奋斗,中国梦的历史进程走的十分曲折。因此中国必须建立完善的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的政策方针,推动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使用了法治体系的概念,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中国人民对于治道的探索和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法治体系是"法的统治"在法律的价值层面、事实层面和形式层面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工程,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