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者的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之分。前者基于职务本身赋予的权力,后者赖于领导者自身的德才素质。领导者要提高威信,关键在于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提升途径有四:一是锤炼品格。人格的魅力来自优良的品格。要提升人格魅力,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就要修养道德品质,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就要强化党性锻炼,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狠下功夫。一个品格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领导者,在群众中一定会有很大的号召力。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1”象一个人的身体,“0”象古代的铜钱.“0”越多,也就是金钱越多,那么这个“1”就越有份量,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就越高.所以,自古至今,大多数人都喜欢追求这个代表金钱的“0”.但获取它的手段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通过勤劳致富、守法致富得来的金钱是正当的,因为他在富裕自己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其  相似文献   

3.
行政管理学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影响力有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之分。一个人担任了一定的职务,便有了一定的权力,如决策权、用人权、奖惩权等,由此而产生的带有法定性质、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力便是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则是从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党性原则、业务才能。处世人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无形无声的精神感召力。凝聚力。“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中的这段话点明了非权力影响力的心理效应。只靠权力压服,难免出现下属被动地。应付性地接受领导的消极现象;领导者在实施法定领导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就有“贪婪无厌”之说;屈原在《离骚》中也慨叹“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冯不厌乎求索。”可见,贪婪者自古有之。贪婪,不只局限于对金钱美食的欲望,对权力的渴求同样可以唤醒内心深处贪婪的本性。贪财的人不因得到财富而满足,恋官的人也不因得到禄位而遂愿。德国有句格言“贪婪是恶德之母。”弗罗希说得好:“贪婪的人必定会葬身在用自己毕生索取的金钱而垒起的坟墓中。”萨迪也说过:“贪婪的人,为了追逐金钱而在世界各地疲于奔命,殊不知,死神也紧紧跟在他的背后。”贪婪缘于贪心。巴尔…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金钱的作用已远非物质交换的范畴了,荣誉、权力、欲望甚至人的品格,也都成了金钱猎取的对象."贿选"就是这无所不能的金钱交易中的一个钱权交易.近年来,这类政治丑闻屡有出现,成了千夫所指的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权力辩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违法乱纪走上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运用手中的权力时,忽视权力范围,滥用职权,造成于国、于民、于己有害的恶果。其主要表现在:──认识错位。有的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缺乏清醒理性的认识,持“权力万能论”,认为有了权就有了一切,没有权就丧失一切,世间除了天大地大外,就是权大。甚至还认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就得自己说了算”;有的持“权力独尊论”,认为权力就是权威,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否则,就要受到自己…  相似文献   

7.
非权力性影响力又叫自然影响力,它主要指人格力量,即一个人的品德才干、学识、言行等的综合体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或“威信”。它对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起着促进和加强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因此,一个领导者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实现管理目标,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有威信。“威信”即是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统一。领导的威信在于能否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任,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本文试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廉洁自律,克己…  相似文献   

8.
自4月2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孙志刚之死这件事以来,我想了很多:为什么时至今日还会发生这样的事,主要原因、深层原因在哪里?说到底,还是整个社会的法制意识淡薄。在这样的土壤上生长的只是权力而不是法。在我们这里只有权力,只尊重权力。一个城市,一个地方,一个机关,一个部门,总之凡有人群的地方,谁的权力大谁就是最大的“法”,或说权力就是法。对于这一点,自己大半生以来一  相似文献   

9.
领导者要密切联系群众,率领、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关键在于提高影响力。所谓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有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可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随着领导者的职位而来的,由于领导者担任某个职务,就有了相应的职权,这种职权一般称为“位置权力”或“地位权力”,这是组织赋予的,带有法令性质,具有强制性。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由个人素质、德才表现凝聚而成的影响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威信。非权力影响力不带有强制性,是…  相似文献   

10.
有位哲人说过,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但有的人宁愿用它来换取那些不甚宝贵甚至是浪费生命的财富,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名声、金钱、权力的积聚上。在他们临终时,当如此悔叹:我只是拥有过生命,但生命的价值为负增长。在山西临汾,有个名叫乔安有的人,正是这样的人的典型代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名、利、官”,采取了“闹”的办法:为出名而闹,为谋利而闹,为升官他还是闹,可谓把“闹”发挥到了极致,把“闹”作为人生“发展的硬道理”。为名而闹乔安有,1951年1月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一个偏僻农村,1973年9月就读于山西师大,1976年1…  相似文献   

11.
面子     
在这个金钱与权力交织的社会中,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没有钱就得有权,没有权就得有钱,不然就没法混”。也许当今的社会真的流行这个,有了这两样中的其中之一就有了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没有理想的表现,比如说,一切向钱看”。学习马克思对待金钱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克服这种错误倾向。马克思对待金钱的态度历来都是: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解放,而不是为了金钱;资产阶级唯一的目的就是追求金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劳动者从金钱的奴隶变为金钱的主人,他们支配金钱,把金钱作为增加社会财富的手段。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马克思的言行中。  相似文献   

13.
应知利之害     
利之利,人人明白;利之害,未必都晓。明朝有个官员,因贪污受贿,事发后跳楼自杀。朱元璋说:“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徒知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甚于此。”利者,利益,包括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老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爱利之心,人皆有之,自古而然。然而,爱利由贪污受贿而导致自杀身亡的地步,可谓  相似文献   

14.
权力与约束     
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历来有着不同的词语来加以描绘,并且总是有贬有褒。比如说“当官的”就有贬义,而“领导”就是尊称。“政客”一词,让人想到的是为官从政者如何诡诈狡猾、心狠手辣、厚颜无耻;而“政治家”,则让人想到运筹帷幄、经邦治国、为国为民的伟人。与对待金钱的态度相类似,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一方面有着“学而优则仕”的久远传统,另一方面又百般标榜不畏权势,自诩“天子呼来不上船”,其实也是骨子里想当官,当不成官时便说“不当也罢”,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客观地说,权力本身是“中性的”,问…  相似文献   

15.
目前,领导干部都提要自觉过好“五关”,即: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人情关。“五关”之中,关键在于权力关,其它”四关”无不与权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钱、美女、名位、人情之所以在某些人面前成为“关”,就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因而,“过五关”首先要过好“权力关”。而能否过好权力关,则取决于领导者具有什么样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6.
○独家披露李真案情,文学审视犯罪心态,惊心动魄生死对阵,感人肺腑心灵沟通。一个能量和权力大于职务的秘书。一个“白面书生”的大检察官。一个“过目成诵”的高级检察官。○当官留“后路”,一政一商,“一家两制”,李真与妻子、情人共建“家庭机制”。○一政一商一国企,组建“社会机制”,疯狂聚敛钱财,李真赶着“三驾马车”奔向罪恶深渊。○“封疆大吏”“政府阁员”,美梦未成真,灵魂得拯救,李真“诚恳地向党请求:将我处以极刑,用我曾可耻的一滴血谢罪国人。”○新版《好了歌》:“世人都说金钱好,金钱到手,人进来了。”优秀的文化瓦解了李真108天的顽抗,第109天李真开口了。在此我们看到,人间最有力量的东西不是来自物质世界的金钱和权力,甚至不是国法、监狱和手铐,也不是子弹,而是来自心灵世界、来自人性中的善与美。“白脸”说:“综观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成功之道路,再看‘前腐后继’无数贪官沉沦之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生如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  相似文献   

17.
对领导干部来说,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党性原则,也是修养方法。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论是修为政之德还是思贪欲之害,最终都应当体现在认真、严格的“律己”上。所谓“律己”,就是用法律、规则和纪律、要求自觉约束自己。严于律己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以沉湎于权力、金钱和美色为戒。相反,一个不懂得律己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不注意律己的领导者,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称职、受到拥戴的领导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求…  相似文献   

18.
老子说:“咎莫大于欲得。”廉即无欲,无欲则刚。树公道正派形象,须抑私欲、倡廉风,将廉洁作为终生追求。要终生廉洁,须“四慎”。一要慎初。走上领导岗位,手中有了能给己给人谋利的权力,前所未有的财物便会送进家来,前所未见的美色便会找上门来。初见金钱、美色等等“爱物”,贪婪之念万不可生,侥幸心理万不可起,越“雷池”之心万不可动,因为有了“第一次”,很可能就会“一发而不可收”。二要慎微。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不少人犯错误,正是被人从小事上打开缺口的。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要慎欲。古人说“天  相似文献   

19.
人格是什么?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的总和,其价值标准表现为一定的威望和威信。日常生活中,常可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有钱,但不一定有威望;有的人有权,但不一定有威信。为什么?因为,还有高于金钱、权力之上的东西,那就是人格,那就是  相似文献   

20.
班组长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职责范围内的具有支配力的作用,即“权力性”作用;另一种是职责范围以外的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作用,即“非权力性”作用。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单靠权力性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非权力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