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党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性决定了政党协商同样会兼具多重属性,具体体现为大众民主属性和精英民主属性。而政党协商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党协商在制度设计与实践运行中存在内在张力:制度设计与实际功能之间的矛盾、党委期待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之间的矛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意愿与党委现实态度之间的矛盾。在开展政党协商时,要合理调适政党协商的双重属性,确保二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坚持政党协商的大众民主属性,扩大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度;发挥政党协商的精英民主属性,提升民主党派的参与实效;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差别化的政党协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核心内容,在不同社会的发展时期、不同阶段,都有着相应的要求和内容。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是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通力合作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经验与政治优势。本文结合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特殊性,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政党文化建设三个维度,解析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架构。  相似文献   

3.
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与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政治纲领与新型政党制度息息相关,这些内涵都决定着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方向、内容和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其实质就是在中国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政治纲领与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决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民主党派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必须全面引领和指导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方向、内容和制度,同时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必然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集中反映与体现。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之间相互促进,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不把对不同政党的认同放在对立的两端,而是从"心理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出发,即可在中国政治生态中使用政党认同来观察不同政治主体对民主党派的政治态度。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民主党派自身的存亡,而且关系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安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国家政权、党派成员和社会民众的四维关系,认为民主党派的政党认同具有共生性、理性、内部的稳固性和外部的松散性等特性,并提出有效构建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政党代表民众与民众拥护政党的互动中,政党充当了民众的代言人和领路人,民众形成了政党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构成了民主党派社会基础演变的基本依据和主要线索。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动主要经历了“革命时期的阶级联盟”、“改造时期的特殊群体”和“改革时期的政治联盟”三个历史阶段。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还有少数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伴随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从“阶级联盟”逐步演变成“政治联盟”,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也发生了质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民主协商机制关系的历史、现实出发,指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内在的民主协商机制具有建设民主党派政治资源的主导性积极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影响当前民主党派创新发展的机制性障碍因素,进一步加强民主协商机制建设,实现民主党派政治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政党的基本功能在于治理社会,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政治文明。中国民主党派的产生和存在本身是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各民主党派一直以来都是在为政治民主而奋斗,有着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光荣传统。新时期,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主党派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与执政党共进。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进行新定位,建立新机制,使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更加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在政党协商中,民主党派是重要的主体,搞好政党协商,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本文对政党协商的形成与多重属性,民主党如何搞好政党协商、提升自身能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科学定位了民主党派的性质,体现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人民民主价值理念、统一战线政治联盟性质和多党合作重要政治准则等内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深度聚焦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强化了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塑造了新时期参政党形象,战略性地提升了和谐政党关系的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促进参政党理论建设、多党合作实践和多党合作"三化"建设方面都有新突破,为进一步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发展开拓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参政党、国家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相对于参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来说,参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更加重要。参政党的社会沟通机制嵌入于政党制度、参政党建设和政党与社会关系之中,并受制于政党体制、参政党的结构化趋同、民问组织的外部压力等因素。民主党派为实现有效参政,进一步强化社会沟通机制,必须做到:一要明确民主党派社会沟通机制的功能定位;二要激发民主党派社会沟通的动力机制;三要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沟通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党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民主党派政党功能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开发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  相似文献   

12.
职能和功能是分析政党作用的两种视角。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主要职能,体现了参政党与政府、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关系的定位。作为政党组织,现阶段民主党派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政策咨询、社会服务、政治社会化等主要功能,体现了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政治发展有序推进的形势下,合理定位参政党职能,拓展开发参政党政党功能,有助于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民主党派的两大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可以作为当代中国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独立出来,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符合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原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着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和经验。社会服务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基础。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使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最大实效,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民主党派要更好地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就有必要强化精英意识,提升其整体的素质。为此必须明确与之相适应的原则,使得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适应自身政治职能的要求。并通过具体的途径,使得精英意识成为组织建设可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方式,真正达到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政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政治派别、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与世界上的各类政党相比,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特色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社会基础上,民主党派的阶级性不明显,而具有鲜明的政治联盟特点;在党际关系上,民主党派不与中共竞争政权,而是接受中共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在党与政权的关系上,民主党派既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或反对党,而是参政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有所趋同,界别特征所有弱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作为参政党的“政党“特征.实现民主党派与新社会阶层的“对接“,不仅能使各民主党派拥有独特的社会基础,提高参政党发挥政党功能的动力和活力,而且可以使各个新的社会阶层在现成的政治实体内有序开展本阶层的利益诉求与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阶层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进步性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民主党派实现政治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民主党派应该强化和建设其进步性,从而为强化党派存在、扩大党派影响、巩固参政党地位以及实现中国梦奠定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主党派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政治团体。民主党派参与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能力、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对党的工作监督、完善政党协商机制。然而,目前民主党派在履职中存在政党协商机制亟需健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及参政议政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缺乏强力保障,一些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意识不强。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完善政党协商机制、健全民主党派的监督机制、制定预防与评估机制,各民主党派也要积极地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共同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政党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仍不够完善,使政党协商工作实效性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党协商的有效推进,民主党派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作为,同时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确保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建设既涉及执政党建设,也包括参政党自身建设,这是从政党制度体系内的角度来说,如果从政党制度体系外的角度来看,则会发现政党制度建设深受体系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正在不断兴起的公民社会正日益显示出它对社会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巨大作用。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参政作用的发挥自然也离不开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力图尝试说明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政党建设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