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革,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创新服务机制、创新社会治理考核机制以及创新参与机制等方式领导和参与社会治理,以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出现反复、改革身陷"无变革改革"困局、存在形式主义创新、持续推进改革动力不足等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基层治理深度转型的主要挑战.基层治理转型的深度推进,势必遭遇基层治理现有体制的"对抗",唯有通过变革治理体制,实现政府内部"条块"纵向关系优化和外部"政社"关系整合的有机衔接,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才能促进新支持机制和保障机制常规化,最终实现基层善治.浙江龙港一年多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市管社区"有助于基层社会的良性治理,这为小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出现反复、改革身陷"无变革改革"困局、存在形式主义创新、持续推进改革动力不足等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基层治理深度转型的主要挑战。基层治理转型的深度推进,势必遭遇基层治理现有体制的"对抗",唯有通过变革治理体制,实现政府内部"条块"纵向关系优化和外部"政社"关系整合的有机衔接,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才能促进新支持机制和保障机制常规化,最终实现基层善治。浙江龙港一年多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市管社区"有助于基层社会的良性治理,这为小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做实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涉及民生福祉,是让更多民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是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基层社区青年就业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工作,从目前情况看,社区青年就业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如何与时俱进地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中找准自身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自发的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社会宏观变迁,是一个涵盖基层治理和农村政治在内的系统改革过程.基层治理变革和乡村民主政治转型已成必然,成为了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系统的有机构成,它的变革既是农村市场化改革发展的配套举措,更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系统环节.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农村改革,它所引发的经济社会的变迁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建基层社会合作治理模式既有需求又有基础:传统治理模式不适应日益复杂的治理环境,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治理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助推合作治理。然而,农地产权残缺与合作治理模式的内在价值困境决定了基层社会合作治理模式的构建存在诸多的制约和风险。因此,应当注重这些约束条件,采取明确基层合作治理模式的适用范围、提升基层政府合作网络的管理能力、保持合作治理与科层治理间的张力等方式,稳步审慎地推动基层社会合作治理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税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将乡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双双从集体中解放出来,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基本格局。合村并组作为税费改革的"衍生政策",给乡村自治体系和治理单位带来重大影响。村民小组作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最基本单元和政权肌体的最小细胞,成为连接家庭单元和行政单元的重要认同单位和治理单元。村民小组长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理主体,获得村委会和村民默许的权力,在乡村治理体系中,作为"代理人"和"当家人"跟村委会和村民进行互动,具有一定的权力空间和寻租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村民小组不是处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静态空间结构之中,而是处在与村委会和村民的动态互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乡基层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政府改革和居民参与为基础的整体性治理改革和创新框架.国家整合与社会融合作为实现基层善治的未来趋势和现实要求,要求建立健全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相符合的新型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大制度是保障公民选举权利的基本形式和制度载体。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作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最具代表性的考察对象。政治文化是反映政治参与的根本,政治现代化进程是体现政治参与的关键,政治制度化是提高政治参与的保障。应着力从培育公民文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尤其是在改革发展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亟待创新加强。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平安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衢州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问题导向,从局部化、碎片化、浅表化的"微创新",走向全局化、系统化和深层化的探索实践,紧紧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保衢州一方平安"总目标,调整优化以系统治理、多元参与为目标的治理体系,构建完善以综合治理、"三治合一"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以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为重点的治理机制,着力强化以常态化运行、长效化治理为关键的运行保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在体制机制层面实现创新突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机制的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12.
"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步"先手棋"。基层政府(县、乡)作为"放管服"改革工作重要的承接主体,同时也是"放管服"改革研究最容易忽视的盲区。"放管服"改革的本质是全面清理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的法定化,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基层"放管服"改革当然也不能脱离"放管服"改革的本质,否则可能偏离改革最初设定的方向。因此,要兼顾先行先试与顶层设计,及时化解改革引发的司法问题,激活存量权力,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整体政府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浙江省龙港市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发现:龙港撤镇设市后,创新性地以“模块化”运行模式和“三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为纽带,实现了大部制和扁平化的联动改革,更是激活改革从物理联动走向化学反应。在“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中,大部制改革是基础,扁平化改革是内核;在“模块化”管理中,大部制改革是本质,扁平化改革是延伸。以模块化”和“三位一体”为依托的双向改革,不仅有助于破解改革后刚性的科层体制带来的回溯压力、有效回应基层治理中复杂多元的社会需求,缓解基层“人少事多”的治理困境,而且通过双向联动保障了改革的可持续性,进一步丰富了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基层治理意义重大,既是国家实现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目标需要,也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基层治理,要创新参与方式,实现协商治理;要改革治理结构,实现科学治理;要密切党群关系,实现有效治理;要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有序治理。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基层治理承载着"党建整合"的顶层设计。苏州市凭借经济发达镇的综合改革,形成了"党建整合"+"社会整合"的"双重并轨"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依托党建整合,引领组织、联动、责任和激励等横向工作性组织活动,推动社会治理场域内多元主体的"整合"式行动参与和过程性协同。基层治理"双重整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治理效能,丰富了我国基层治理领域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成都在乡村治理机制创新中,成效突出.文章以乡村治理机制为主题,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对成都市新型乡村治理机制的特点与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成都新型乡村治理机制发展中的主要举措、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新型乡村治理机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就是政治管理过程中基层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进行创造性改革所采取的带有规律性的方式方法。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是构建和谐陕西的基本途径;和谐陕西是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基本目标。只有通过基层政府治理创新,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治理模式,才能提高各级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和谐奋进新陕西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革带来丰厚红利,同时也导致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基层治理难度和问题大量增加,仅靠传统基层协商手段已难以有效应对解决。县级政协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提升基层群众协商积极性等方面,具有嵌入基层治理的天然优势和逻辑必然性。协同治理理论为县级政协嵌入基层治理,在“协同的起始条件、规范的制度化流程、较强的领导力支撑”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对X县“请你来协商”的成功实践进行解析,建议县级政协嵌入基层治理,可通过以制度权威营造信任氛围、借助自身优势打造协商平台、以全程监督评价促进结果落实等路径,促进县级政协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基层政府正进入一个从强调经济职能向重视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职能转变的改革新阶段。已有研究和改革实践更关注基层政府改革的宏观议题,常聚焦于体制保障、组织设置、权力配置等问题,但忽略了漫长基层治理实践中形成的治理机制层次的改革配套问题:"三公"领域的指标评估难题与激励、税收分成取消后的基层政府灵活性与弹性、经济纽带弱化后的治理网络拓展等。针对存在问题,要探索以"三公"职能为重心的新型政绩评估机制,形成政府内部事务流转的资源动态保障机制,构建社区治理的公共性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城市治理重心的逐步下移,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条块矛盾明显加剧。在各地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协调条块关系的实践中,吹哨报到、网格化管理和权力下沉是最为典型的三种改革路径,三重路径各有特点且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各地应结合已有的改革实践,以权力下沉为主要的改革趋向,避免盲目叠加,灵活搭配运用,以达到治理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