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体系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概念具备理论与政策工具属性,为均等化评价研究提供了过程监测的新视角,并有力回应了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评价范围模糊、视角混乱等论争。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以罗尔斯正义三要素论为基础,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诉求与政策目标等评价要素的内在关联与耦合,由此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三重评价维度,即政策环境公平、供给水平发展和人民群众满意,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限"而又"有效"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服务型政府建设更为迫切的是通过对服务"边界"和服务"有效"及时而又准确的制度安排和精细的政策设计来推动均等化进程,以避免公共服务的无边界供给、趋中和竞赛供给的"异化"趋势。通过挖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限"与"有效"的内在逻辑机制,理顺公共服务需求采集系统、现代化的服务输送渠道、规范的供给流程,以及公共服务投入的资源整合机制,才能找到均等化的突破口。而保障上述逻辑机制实现的因素又包括法治化和制度化的供给决策机制、优质均等规范的公共服务标准、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整合型公共服务组织体和合理的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标准化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H省G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实践分析表明,推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促均等化,须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因地制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性实施标准;组合运用新建、改建、扩建、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财政保障机制与模式创新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增速下滑将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带来挑战。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存在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问题,区域、城乡、人群保障不均,财政投入效率不高。本文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浦东新区的实证分析,建议通过明确和细化基本公共服务类别和项目,鼓励政府保障向政府购买转变,分类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财政分担机制,培育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供给主体等方式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机制与模式探索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前,乐山市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失衡、供给区域失衡的问题。为此,应以创新为动力,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以协调为标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以绿色为方向,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保障基本生活"向"生态宜居"发展;以开放为手段,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共享为目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并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实现了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获得.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准和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要取向的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运动不仅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面向公共服务型建设的历史趋势,也为其他国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累了经验.本文从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基础条件入手着重探讨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构建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及其供给效率实施刚性问责,是党和国家持续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整体上处于软约束状态。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对象模糊、问责内容狭隘、问责程序失范等,是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客观存在的现实困境。为此,我国应该紧密围绕"谁来问责、向谁问责、问什么责、如何问责"这四个重要领域,从合理构建问责主体、清晰界定问责对象、明确规范问责内容以及建立健全问责程序等四个维度,对当前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进行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失衡并没有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遏制,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对中西部四县的实地调研,认为城市偏向的二元经济体制、基层政府财力与事权的非匹配、政绩导向的考核体制是导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二五期间公共文体服务发展的重要目标。引入变异系数作为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具,通过对济南市基本公共文体服务的实证研究,从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区县间、城乡间三个层面来评价均等化状况,并进一步揭示济南市基本公共文体服务供给的不均等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措施:提高市县财政对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筹资水平;加大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乡村文体基础设施发展;积极开展城乡重大公共文化体育拓展服务工程;重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公共财政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江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供给不足、发展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于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由基本理论切入,分析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从财政视角研究了江苏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也是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中市场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提升我国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点在西部地区,突破口在农村。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通过分析定西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定西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的原因,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都有所提升,但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等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与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仍十分明显。由于自然的、地理的、历史的、现实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特征明显,因此,实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条例》或行动框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责、加强西部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治理机制,在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对全体社会公众的生存、发展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均等化、公共事业性服务均等化、公益基础性服务均等化、公共安全性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突出问题是歧视性供给,必须在法制化、主体广泛性、优惠合理、现实性、收益均等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服务体制主要包含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对象、供给监管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应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分析和抓好当前的各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此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通过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计财政预算来保证。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欠发达地区拟推行"公共服务项目实名制有价证卷"的政府补贴方法。从制约因素来认识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就要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要解决三个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子系统中基本公共品供给;界定各种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责任;落实各级政府责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与政治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国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平均"到"非均等",再到"均等"的变迁过程,其所呈现出的倒U型变迁轨迹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逻辑。这一历史演进逻辑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导向,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转变传统的社会观念,以确保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面临国家层面的制度困境,还遭遇地方层面的制度障碍.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比重偏低、权责分工模糊、财权事权失衡、立法层次偏低、供给标准缺失,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性制度困境.而基本公共服务筹资渠道单一、公共资源城市偏向定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单一、民众创收增收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殊性制度困境.只有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制,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方能顺利推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整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应该从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公共服务运行过程以及公共服务安排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当代中国具有现实的正当性、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文本的回顾与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采取内容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与批评话语分析,对建国60多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文本进行检视,可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呈现从城乡兼顾、城乡失衡到城乡统筹的发展轨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存在着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双重缺失。只有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法治化、民主化与科学化进程,才能最终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基于坚实的制度基石上。  相似文献   

2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理念层面正式走向实践。所以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引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观点,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供给模式、现状与问题、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