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建立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既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破解"谁来种地、地如何种"问题的必然要求。现实中新型职业农民在整个农户中所占比例很低,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培育建立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需要加强研究与宣传、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筛选培育重点、创新培育内容与形式、严格资格认定、建立综合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保障。本文在简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及培养意义基础上,结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职业农民,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然而发达国家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取得宝贵经验。通过对韩国、美国、法国的职业农民培育相关问题研究,以此更好地借鉴它们的经验,促进我国农民培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新理念下需要培育一支职业化的农民群体。青年农民作为职业农民的主要力量,其主体性是青年农民发挥自身作用的基础,它是青年农民成为职业农民的内在属性、实践要求和潜在要求。当前,青年农民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文化素质的差异、传统思想等成为影响他们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因此,培育青年农民的主体性,需要调动青年农民的自构因素、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完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5.
遵义县是贵州省农业大县,为了现代农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努力推动“三化”同步城乡统筹,使农业大县变成农业强县,引领贵州现代农业发展,把推进职业农民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在对遵义县2009年以来职业农民培训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就培训的现状、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作出思考,以期对于进一步加强遵义县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文章通过对杨凌示范区农民失地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失地对农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及政府补贴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落实,迫切要求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职业能力不断提高,更好当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帮助。笔者通过对广东部分高校的调研,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探寻辅导员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浙江杭州591个农户问卷调查,归纳了农民创业五个方面的特征,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创业绩效: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增收,创业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创业产生了一大批知名民营企业家;探讨了六个方面的农民创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如何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措施。一般意义上讲,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有知识文化、懂得生产技术、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的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系统工程。当前,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面临着培育经费不足、农民整体参与度不高以及培育体系和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并引导农民与社会组织的参与、建立系统的培育体系等措施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不完善、培育资源严重匮乏、培育环境欠佳、培育效果不彰等现实困境,与国家农业现代化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张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整合培育资源,优化培育环境,强化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自信既关系到女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质量,又关系到学生成长。为了解高职院校女教师的职业自信状况,课题组采用自行编制的《高职女教师的职业自信调查问卷》,对全国30所高职院校的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合描述统计、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自信的社会人口学因素,结果发现授课类型、子女数量、自评健康状况对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自信的影响较大,为此提出要增强公共基础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高职女教师的职业自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民生活逻辑背后的一套文化价值体系指导着农民的日常生活行为。贵州B村是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庄,农民的生活逻辑呈现为生活本位。生活本位逻辑的核心在于对当下生活过程的体验与满足。个体在当下的生活过程中不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并从中获得心理满足与价值需求。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生活本位逻辑下形成的低经济效率的劳动力利用机制、低度循环的家庭再生产机制和强生活幸福感的价值生产机制,指导和安排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活本位逻辑阻碍了农民家庭向上流动,但也缓和了乡村文化失范危机。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省域内也同样存在区域差异,而且这个区域差异会直接反映为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课题组通过对H省内不同区域农民的问卷调查表明,区域人均收入的差异,会直接表现为不同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文化设施项目的需求差异。所以,为了提高财政绩效,各级地方政府在提供具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时,需要以区域农民需求为导向,用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化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治态度作为民众对相关政治系统的立体评价体系,是最为综合、整体、全面反映民心、表达民意的核心概念,事关一国政党与政权的前途命运。新时代农民政治态度从内容维度上表现出对制度体系评价高于官僚体系评价的样态,从结构维度上呈现出低政治认知、高政治情感和高政治行为倾向的样态,从层次定位上则介于顺从与认同之间的“认可”层次。新时代农民政治态度具有“非均衡”性,表现为政治态度的不一致性、不稳定性以及凝滞性特征,在表明农民支持其所处政治系统的基础上,也意味着该支持需要提升均衡性以保证正向政治态度的持续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要求,为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最近,我们先后到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以及禄丰、宜良、富源等县的农广校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其合理、规范、高效发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权益受损现实表现,提出方向性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倡导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技能型农民的支撑,目前我国技能型农民素质偏低,所掌握的技能单一且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形成产业。因此要充分利用农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公司和政府的力量开发技能型农民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民社区感研究——基于上海市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感(Sense of Community)作为一种连接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要素,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在结合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及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居民社区感的测量、影响因素、发展现状与趋势、社区感的作用及培育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基于实证调查的数据,本研究开发了一个信度和效度兼具的中国城市居民社区感测量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城市居民社区感主要由归属感和满意度两大因子构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社区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婚姻、政治面貌、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因素(居住时间、居住地区、社区环境)和互动因素(社区参与、居民间互动、社区支持)。其中社区环境是社区感最重要的影响变量,居民的社区互动与社区感是一对具有双向影响的变量,社区归属感主要受社区参与和居民间互动的影响,社区满意度主要受社区支持的影响。现阶段上海市居民的社区感普遍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城市和城市化并不必然对居民的社区感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赣中南农民职业分化代际特征显著,祖父辈为纯粹的种田人,父辈为在乡的手艺人(亦农亦工),子辈为离土又离乡的打工仔。代际职业分化对农民分家实践的影响表现在,一方面削弱了父辈控制子辈的能力和意愿,另一方面增强了子辈独立的能力和意愿,从而不断促使分家时间提前,最终形成"结婚即分家"的新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