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当年未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在去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一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袁隆平为世界水稻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票数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去年却以全票当选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2.
武建杉 《前进论坛》2012,(12):12-15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长江学者成就奖、法国全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美国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等系列大奖集于一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荣誉院士等头衔归为一体,这就是现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少年求学记1970年,刚刚中学毕业的陈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江西省信丰县成为一名生产队知青。  相似文献   

3.
高峰 《政协天地》2013,(7):25-27
4月底,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名字相继出现在美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的名单中。作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当选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4.
华盛顿当地时间2007年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选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叶辉 《观察与思考》2009,(15):52-55
“数学皇帝”过生日 2009年7月5日傍晚。杭州西湖国宾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庆典正在进行。 庆典的主角是一位世界级大师,他22岁获博士学位,27岁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他也是迄今惟一一位荣获菲尔茨奖的中国科学家;他还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等众多国际大奖和崇高的学术荣誉。  相似文献   

6.
生平介绍 1909年9月15日生于宁波。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举行的第八届国际遁传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遗传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当连中国科学院院士,井相继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相似文献   

7.
1999年9月28日,美籍华人,国际著名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省身教授偕夫人郑士宁,在香港知名实业家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10,(4):108-109
6月7日~6月11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包括两院港台地区院士在内的1215名院士和23名两院外籍院士参加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9.
“贵州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桥梁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他和作用。”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在2013年5月的一天考察坝陵河大桥时说,贵州因地制宜,在山区修建大桥,用科技创新推动了山区公路桥梁建设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丘成桐949年生于广东汕头,后移居香港。1966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1968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深造,师从数学大师陈省身。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当今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曾获得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是迄今唯一获该奖的华人。现任哈佛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及台湾“中华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及意大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1.
李虹 《传承》2010,(31):10-12
<正>李政道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出生于上海,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1956年与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而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199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2.
么辰 《北京观察》2021,(12):76-79
"华罗庚"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或许对于一般人来说,他指的是一位传奇数学家,是那位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88位古今数学伟人之一的天才,是曾经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更是认为:"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三个字却有着一份真真切切的重量和温度.我从小就经常听家里人说起他,记忆中的华罗庚好像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走下了数学大师的神坛,成为一位与我缘悭一面的亲人.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5)
2月21日,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和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成为中国公民,同时,也由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何蜚声海内外的顶尖科学家愿意放弃外籍,加入中科院院士行列?这一报道引起了网友纷纷猜测和热议。据了解,杨振宁自1998年起就一直受聘于清华大学,多年来,杨振宁一直为培养我国科研人才、促进科研领域交流合作不懈努力。"祖国是其魂牵梦萦之地"杨教授真挚的话语引人唏嘘。纵观杨振宁95年的生命历程,杨振宁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诸多不可替代的贡献,其科学泰斗的地位更是无人可替代的。其实,杨振宁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世界级科学家,还是一个为祖国统一大业无私奉献的赤子。本文叙述了杨振宁与其岳父杜聿明一家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在那段尘封的历史中感受杨教授抹不开的爱国心……  相似文献   

14.
“宝石”与“牛粪”,是两种不可比的物质。说到宝石,人们常会用“价值连城”的字眼来形容它。而牛粪呢,一般只用来做肥料而已。可祖籍浙江省江山市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博士,却能用世界顶尖的高压技术将牛粪变成宝石。  相似文献   

15.
宇桢 《小康》2009,(12):94-95
“未来10年内,我们将借助全球智慧,研发中心将创造100个专利和100个新粮油产品。”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蔡南海以流利的英文说出了自己在两个小时前悄悄许下的心愿,这是一个惊人的“双百计划”。  相似文献   

16.
人物     
《小康》2017,(36)
正入选者比尔·盖茨近日,中国工程院举行"2017年当选院士颁证仪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其中,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比尔·盖茨赫然在列。中国工程院二局增选处(综合处)对此表示:"……外籍院士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也从增选机制上为今后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将为我国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院在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渝办发[2009]73号2009年3月25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因人事变动及工作需要,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市政府决定对重庆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遴选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院士遴选委员会)组成  相似文献   

18.
1990年3月22日,田长霖以超凡的学术水平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击败了249名对手.一举成为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122年乃至美国历史上的首位华人大学校长,1994年6月8日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中科院是这样评价他的:“田教授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工程热物理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传热学界权威学者。在热辐射、热传导、低温技术、反应堆传热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曾获美国科学院金质奖……”在这以前,他还被德、日分别授予“高级科学家奖”和世界传热会议“最高荣誉奖”,还是清华、华中理工大、  相似文献   

19.
他荣获地质学界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乌拉斯坦勋章,是惟一获此殊宋的非欧美人士;他任教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二十载,该大学以爱因斯坦毕业于此而闻名;他证实了地中海原来是一片荒漠的惊人发现;他提出陨星撞击地球造成全球环境大变化,导致恐龙等物种灭亡的“大灭绝”理论,质疑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是美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外籍院士。晚年,他又致力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工作,发起了拯救地球的运动。他就是瑞士籍科学家许靖华。  相似文献   

20.
面孔     
正张兴栋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评选出2014年院士名单,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名列其中,是今年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国人。76岁的张兴栋教授因在生物工程领域的突出贡献而当选,他发现了骨诱导功能,将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了有生命的组织和细胞,克服了用金属、高分子材料做人工骨头带来的腐蚀、排异、异物感等问题。从发现骨诱导作用到被全世界广泛承认,张兴栋及其团队经历了漫长的1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