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创先 《先锋队》2011,(21):38-39
她用近30载的坚守,诠释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她将心血与汗水奉献给了自己挚爱的医疗事业,奉献给了找她看病的每一位患者;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仁爱"之歌。她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刘桂芝。身处异乡,把"精诚"书写在非洲大地上  相似文献   

2.
她,一个与一代歌后邓丽君有着相同名字的女子,一个长年从事特殊教育的年轻教师;在"5·12"大地震中,她是学生以生命相托的老师,被授予"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荣誉称号;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她把青春和美丽,把所有的爱和笑颜都献给了那些智障和残障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1):78-78
正一只"厚脸皮"的猴子把水豚当马来骑。丧偶办公室有一女同事,为人豪爽可爱,和老公感情特别好。有一次我们吃饭说起小三,我问她:"你老公要是有外遇了,你跟他离婚吗?"她斜眼看看她老公,淡淡地说:"我这辈子没有离异,只有丧偶!"  相似文献   

4.
曾晖 《廉政瞭望》2014,(1):64-65
<正>在媒体以"一把辛酸泪"为题对桃子的3年"选调生"经历进行报道后,一场舆论漩涡席卷开来。一夜之间,她俨然变成了不安于现状的基层公务员"抗命"的象征。有人表达力挺,但更多人却是口诛笔伐。桃子始料未及,她说自己被误读了。  相似文献   

5.
包和平笑了     
6月28日,当笔者再次见到包和平时,她正在蔬菜大棚内忙着摘豆角,抹一把脸上的汗水笑着说:"这一棚菜卖完,我们家可纯收入4000元"。"包和平,以前见你整日愁容满面,这次终于见你笑了……"曾多次来看望她的农七师一建工会主席李新芹,也被她的喜悦所感染,一边帮着摘菜,一边和她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好官小英     
小英是一名好官。所有同事、手下及认识她的人,无论是场面上还是私下,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都很少叫她的官称,而是叫:"小英"、"大姐"、"阿姨"、"奶奶"……而且是情不自禁发自内心的一种浓烈真情——在中国,把官做到这份上,是怎样一种付出?1969年,11岁的她离开京城,上山下乡。许多大哥哥大姐姐都在苦累中磨灭了豪情壮志,她更苦更累,但她一直是贫下中农赞赏和疼爱的"乖孩子",累得实在干不动活时,她就恨自己,因为,和她同龄的山里孩子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拍了《白毛女》以后,她就生活在了"名利"中。但她把"名利"变成了"还艺于民",为观众塑造出了一个个朴实无华的银幕角色。到了晚年,她又把"名利"变成了"奉献",诠释了她心中"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在点燃繁星"的银发之情。她就是被誉为"身在名利中,心在名利外"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白毛女"田华田华在回忆1950年拍摄电影《白毛女》的情景时说:"我自身的经历和气质令导演看到我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8.
<正>张玉芹是二师二二三团中学一名校长,她几十年如一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她所热爱的事业上;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热心,全部默默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她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来,多次被师、团授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相似文献   

9.
<正>职工说她是天山脚下的"梅莲";同事说她把别人的命看得比自己还"金贵";丈夫说她总是顾"大家"舍"小家";儿子说她:"你对别人的孩子比对我还好";她自己说:"我干工作不求轰轰烈烈,不求惊天动地,只求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这个"她"就是农七师2010年度敬业奉献模范、一三○团九连卫生员母新玲。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穿上那身洁白的制服,她就把患者视为亲人,用爱心和奉献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面对患者,她是生命的守护者;科技兴院,她是前行的开拓者;疾病防控,她是风险的承担者。多年来,她收到的锦旗、感谢信多得连自己都记不清了。谈到此,她总说:"做医生,就得用仁者之心善待每一位病人。"她,就是义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马艳丽。  相似文献   

11.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的女儿璇璇已有了自己的女儿。前几日,女儿打来电话问候,闲聊之后,我便问她:"孩子马上就到百日了,买什么礼物送给她呢?"话音刚落,我俩竟异口同声道:"尺子。"是的,一把尺子。曾经送给女儿的礼物,一把普通而又特殊的尺子。记得女儿读小学时,一天放学回家后,她委屈地撇嘴:"昨天作业多,很多同学都抄作业。同桌不会做,明明是他抄了我的作业,可是唐老师却批评了我。"女儿呜呜地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如一日,高玲玲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患者,把青春奉献给了精神护理事业.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有的只是一颗挚爱精神护理事业赤诚的心.工作中她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勤勉、敬业、爱岗、任劳任怨,维护着白衣天使的圣洁.她就是石河子市绿洲医院临床心理科护士长——高玲玲.  相似文献   

13.
<正>江青竭力向人们证明,她不是靠毛泽东,而是靠自己。她只希望别人称她为"江青同志",她不希望、不愿意别人称她"毛泽东夫人"。江青的最后一任保健护士马晓先讲过毛泽东逝世后的一件事。她说:主席逝世的消息一公布,国内国外的信件不断地寄来。江青把这些信分作两摞:凡是写"政治局委员江青收"的放一摞,凡是写"毛泽东夫人江  相似文献   

14.
正张晓玫出名了,以一种她自己意想不到的方式。6年前,她开始一对一和学生"约饭"。如今,张晓玫差不多请了数百顿饭。现在,"晓玫午餐"已经成了一项制度。新学年,张晓玫会安排助教把她带的一年级研究生排好序,一个个约,必须一对一。张晓玫自掏腰包请客,地点一般在教师食堂,经费控制在100元左右。"你觉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精  相似文献   

15.
评剧名家新凤霞在回忆录中,提过关于一把茶壶的往事。茶壶是她多年的心爱之物,有一天失手打摔了,她既没有伤心,也没有掉泪,更不恼恨自己的不小心,只说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得赔自己一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下决心打工挣钱,再买一把赔自己。买回来后,摆在放旧壶的位置,开心地笑了,把一件本是败兴的事,掉转了一个方向。绘本作家几米有一幅《露露的功课》。画面很简洁,一个女孩带着一只鸭子在走。底端配着稚拙的文字:"露  相似文献   

16.
<正>她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19年来,她以"医者父母心"的仁爱面对身边每一个人。她践行"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诺言,不忘医者仁心,把救死扶伤作为他一生的使命。她,就是七师一二四团医院内科医生王英。"我励志要成为一名团场优秀的医生。"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王英发出庄重誓言。如今,她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和敬业奉献的精神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爱戴。在一二四团淮安小区有一位80  相似文献   

17.
正我担任营口市站前区八田地街道惠安社区第四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作为一名"老书记",我亲眼见证了小区的变化与发展,也把党支部的故事刻在了心里。这不,今天下午,社区干部小段要来采访我们支部的故事。我想了又想,与其让她干坐着听故事,不如带她到小区里走一圈,让她"感受"故事。我带着小段走进小区后,问她:"你觉得这条路怎么样?"小段前后看  相似文献   

18.
提起谢爱武,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做为一名天宏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制浆分厂普通的漂白工,她几乎年年获得厂先进个人、巾帼建功、十佳员工、优秀共产党员等的称号,并荣获农八师、石河子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称号。这一个个荣誉是她付出22年青春历练的回报。不了解的人看见的是围绕在她身边的鲜花和掌声,却不知她为此所流过的汗水和泪水,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  相似文献   

19.
正"方专家来我们医院快一年了,她擅长各种手术麻醉,专业技术非常好,在工作中她对同事特别热情,也能耐心地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病号和医护人员特别喜欢她。"护士邢小勤告诉记者。1月12日,方丽林像以往一样早早来到手术室,把早已准备好的手术器械再认真地检查一遍。手术即将开始,万无一失、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让她坚守了多年。  相似文献   

20.
正"80后"侗族姑娘陆永江出生于黎平县永从乡上寨村,母亲是一名刺绣高手。耳濡目染,她从小便学会了侗族刺绣,母亲也希望她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不幸的是她却因一场火灾导致右手残疾。为把侗族刺绣文化传承下去,性格刚强的她选择学习工艺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陆永江就自己设计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