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兴 《学理论》2013,(20):32-33
《周易程氏传》是程颐花费毕生精力写成的唯一的完整著作,是他政治、哲学和人生的全部体悟。后世今人十分重视该著作的价值,把程颐视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哲人。然而笔者认为程颐不首先、也不只是一个哲人,他首先是、并且更应是一个胸怀忧患,以天下为己任的儒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开物成务"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理解,探讨了《周易程氏传》的"意"与"味"。  相似文献   

2.
王作仁 《民主》2013,(6):60-61
大学之道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四书之首,程颢、程颐兄弟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整理编排,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据此,《大学》皆孔氏之遗言而门弟子阐释之专集。“大学”是针对“详训诂,明名读”的“小学”而言的,认为它是“治国安邦”的“大学”,“初学者入德之门也”。  相似文献   

3.
汤婧 《学理论》2012,(28):150-15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被视为儒家理想人格。本文以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切入点,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解读《论语》,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养成和理想追求,由修身而化成天下,对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巴特菲尔德所揭示的"辉格史观"针对的是以"当下"作为"过去"的判断标准,忽视历史多样性与具体性的历史研究范式;《资本论》阐释中的辉格史观,则是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构造的"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视为"一般对象的一般逻辑",进而将"思想的具体"视为"现实的具体",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误读。"辉格史观"的无奈在于同时兼顾"历史的具体"与"历史的总体"、"过去"与"现在"的两难。要建构起切合当代中国现实的理论图景,必须走出《资本论》阐释中的辉格史观。  相似文献   

5.
试论朱熹“格物致知”学说中的合理因素徐远申朱嘉的哲学是以孔孟思想为主干,兼取佛、道、特别是禅宗、华严宗的学说,广泛“综罗”了孔汲、董仲舒、王弼、李翱、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等唯心主义先行者的材料,容纳了张载等唯物主义者的部分观点,从而构成了一个集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
在兼山学派中,唯有黎立武对《大学》思想做了系统的阐发,这对于我们了解兼山学派与《大学》思想皆有重大价值。黎立武的《大学》思想体现着"三纲领"的一贯性与"八条目"的一贯性,二者相互统一,将《大学》整体思想一贯于《周易》之"艮"。以"艮"立说是兼山学派的典型特点。黎立武通过"艮"阐述了"诚""止"二理,深发了《大学》的工夫意涵,由此开启了主体的天人合一之道。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6)
破格选拔干部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快车道,是对常规选拔干部的有效补充。正确认识和把握破格选拔中"格"的内涵和界限,对于正确选人用人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提出了新时期选拔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破格提拔不能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常态;要合理把握"格"的适用边界;搞好动议,破除旧"格"须立新"格";破格须从严,循新"格"不出"格";严格责任追究,让出"格"者无处遁形。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5)
在当今的修身立德教育中,存在着诸多漏洞和问题,而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大学》"三纲领"恰恰能够对这些问题产生一些启示和弥补。《大学》"三纲领"在古代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和使命,在当今的修身立德教育中,《大学》"三纲领"仍然能够给予人们启示,它所传承下来的精神力量将会在德育当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作为儒学的重要篇章,《大学》的"三纲领"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广田 《瞭望》1991,(24)
晚清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名著给中国思想界巨大影响的严复(严又陵),曾自负地说:“有数部要书,非仆为之,可决三十年中无人为此者。”他所指的“数部要书”,就是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穆勒名学》与《群己权界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詹克斯的《社会通铨》,杰文斯的《名学浅说》八部名著。 自张之洞等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以后,那时学习西方的人们大都把注意力投向欧美的船坚炮利或声光化电方面;而严复虽颇擅格致之学,他自己又是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的高材毕业生,精通工程技术科学,可他敢于把眼光凝注于当时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经他严格筛选,着力翻译了颇能启发中国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凝聚着两千多年以前古人思想智慧的精华,其思想价值不可估量。通过对《大学》有益思想的提取,借鉴《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等思想来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层次分析,这对于指导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6)
二程学说之间有着共同开创、不断发扬的前仆后继关系,程颐后来建立的理学体系实为对程颢未竟事业的推进与完善。程颐区分性、气,提出"性即理",既内含性、气,又以心、性、情三者为一,给理的认知提供了本体依据。从而明确论述了在程颢那里"不容说"的天命之性,为之找到本体的挂搭处。而"涵养须用敬",格物之初需要人心有意为之的观点,也使程颐的工夫论克服了"生之谓性"与天命之性的矛盾,为理的认知找到了现实的可下手处,在理学体系上较程颢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2.
唐国卿 《学理论》2014,(6):203-205
以《加强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构建"建筑化"和"北部湾化"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建"土建化""情景化""任务化"的北部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建立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为指导,总结了"土建化"、"北部湾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印证过程,揭示了新颖的北部湾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教师话语的效果和有效的北部湾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课堂小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格物致知说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范畴之一,本文通过对格物致知说基本内涵的详细阐述,对格物、推类方法的进一步分析,最后论述了格物致知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4月7日,《最强大脑》第五季最后一期"中日之战"开播,14岁少年杨英豪对战日本脑王伊泽拓司。赛前,对方曾有"舍我其谁"的扬言,结果却被杨英豪以4:0的骄绩"吊打"。参赛数月来,因在《最强大脑》擂台上PK掉了98个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天才选手,初中生杨英豪大火!美国麻省理工向其伸出了橄榄枝,施一公教授也想让他到自己的西湖大学当博士。这位出自普通家庭的天才少年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特别重视对《大学》中"诚意"和"致知"的阐释。"诚意"与"致知"都与心体以及精神境界相关,这正是王阳明经典解释圆融通达的特点,也是阳明心学与朱子理学重要区别所在。通过分析王阳明对《大学》中"诚意"和"致知"的解释,并与朱子相关思想进行比较,以呈现阳明心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用拉丁语西译《大学》、《中庸》、《论语》"三书",并以《中国哲学家孔子》为题在欧洲出版,使得儒家思想对当时欧洲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尝试借助中外文历史材料的爬梳,重现该书曲折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时常浩 《侨园》2015,(4):60-61
前文,我以《理想"改天换制"——红楼梦的根本主题》为题,谈了自己的拙见,但仍觉话未说完。其实,《红楼梦》就是作者自己在筑梦。倾诉自己由童年家世富贵兴盛的"美梦",到曹家被查抄而落魄贫寒痛苦悲哀的"恶梦",直到最后穷途末路举家食粥的家世变迁。作者穷则思"变",对现实不满。对那个世态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认识后,想圆的一个"梦"!主要论据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难事"产生于《奥格斯堡报》对《莱茵报》的攻讦,为了回应"攻讦",马克思撰写《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表达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初始态度:共产主义是"具有欧洲意义"的问题;不承认"现有形式"的共产主义;需要对法国共产主义进行深入、不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宋曼璐 《学理论》2013,(12):293-294
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大学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于百年后的今天,这条宗旨依然适用。既然要将高深的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社会需要的环节,在这其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必不可少。尤其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应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之需要。基于此,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下简称《马哲史》)课程学习,从学习方法之重要性、《马哲史》课程的学习方法收获及应用、现阶段学习方法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小议本人对大学生新型学习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