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大钊撤保     
有一年暑假,李大钊携夫人赵纫兰回到故乡河北乐亭县探亲。到了岳父家,妻弟赵晓峰谦恭地请求李大钊说:“三姐父,给我在外边找个事干吧。”赵晓峰读过书,有文化,年轻人出外见见世面、寻求发展也是人之常情。李大钊沉思了片刻,便点头应允。李大钊返回北京不久,赵晓峰就接到了他的来信。信中写道:“你托我的事已办妥,由我做保,到汉沽盐务局当职员。望你按时报到,好好干事。”那时候,在外边干事要有“保人”,否则是无人敢聘用的。而今由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出面担保,聘人单位自然允准。赵晓峰异常高兴,立即整顿行装,赶赴汉沽盐务…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4,(7):35-35
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时,李大钊之孙李宏塔、党史专家刘宋斌在访谈中指出,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并没有参加党的"一大",这一直是人们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刘宋斌在访谈中解释了李大钊没有参加"一大"的主要原因:第一,李大钊当时作为北大教授,担任很重的教学工作。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份,正好是暑假时期。  相似文献   

3.
《党史博览》2014,(12):29-29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杀害。此后,灵柩在北京的浙寺内停放了六年多。李大钊就义后一直未能"入土为安",一方面和他的家庭拮据有关,一方面与社会各界未能对其达成一个认知上的"共识"有关。1933年李大钊的遗孀提出希望北京大学安葬的吁求,为这次公葬提供了一个契机。李大钊终于被安葬于万安公墓。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第一次相遇1919年,北京大学的广大进步师生因不满巴黎和会,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运动。年轻气盛的张国焘是这次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当时,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他对思想进步的张国焘很器重。这天,张国焘来拜访李大钊,正巧毛泽东也在这里,李大钊忙向毛泽东介绍说:"这位是张特立,张国焘同志。"  相似文献   

5.
王毅 《学习导报》2011,(3):55-55
"新纪元来,新纪元来!"1919年的元旦,李大钊以其激情、豪迈的笔触,呼唤人类和中国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在时过境迁的今日,重拾这篇充满开阔意境、显露人格本性的美文,我们仍然不会不为"新纪元"携来的壮美前景所激动,不会不为先烈李大钊无所畏惧推陈出新的豪情所振奋。  相似文献   

6.
正李大钊(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早年在天津就读6年期间的行迹,大多见载于三种版本的《李大钊全集》(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四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五卷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注《李大钊全集》五卷  相似文献   

7.
胡乔木回忆延安整风(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乔木回忆延安整风(上)《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编写组编者按:《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谈话录"和"初拟稿"两部分。这里发表的是"初拟稿"中的一章,原标题是"整风运动:1941年'九月会议'前后"。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2,(1):65-F0003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陈独秀、李大钊影响甚巨,当时被誉为"南陈北李",他们二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当时北大校园里的青年学生中曾流传这样两首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独秀孤松(李大钊笔名)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黑夜,吾辈仰承。"  相似文献   

9.
伟人从平凡做起王建清,黄镇宣李大钊"茹苦食淡"李大钊同志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不抽烟,不喝酒。常常穿的是一件洗褪了色的灰布长袍,一双破布鞋,吃的是粗茶淡饭。他家离上班地点有五里路,但他从来不坐人力车、总是步行上班。上班时带上两个馒头,中午就着开水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到了20世纪,发生了一件称得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能不说到李大钊。对李大钊的历史功绩,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张静如1989年,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文中,我提出:“衡量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考察其现代化意识之强弱,考察其对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8月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稍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的推动下,于1921年7月党的"一大"前相继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令人深思的“语词”的变迁宋昌斌近读《读书》,读到一则短文,名曰《语词的变迁》。大意如下:以前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现在不兴了,见女的要称小姐,见男的呢,称老板,若还三呼"同志",必遭白眼,闹不好还会甩过两个字来:"傻冒"!有人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近三年来李大钊研究综述张春丽1994年适逢李大钊诞辰105周年,国内学术界继1989年以后掀起了又一个研究李大钊的高潮,三年来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今年4月28日是李大钊英勇就义70周年,笔者拟就三年来李大钊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借以纪念这位共产主义运...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以下简作《全集》注释本),在1999年版《李大钊文集》注释本的基础上,做了“增补、修订与校勘”,特别是“在遗文搜集工作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成果。这主要是陆续发掘出了李大钊在担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期间(1925-1927年)直接关乎中国革命进退的一批重要文字,计20余篇,  相似文献   

16.
赵德昌 《党史文汇》2012,(10):31-33
电影《台城1923》,再现了李大钊发展弓仲韬入党后,派他回家乡直隶省安平县台城村,建立中国农村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艰辛历程,引起了强烈反响。强调理论灌输,提高民众阶级觉悟为了建立共产党,李大钊发表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还利用纪念节日开展活动,广泛宣传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在民主浪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潮激荡下,1920年5月1日,李大钊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在纪念会上,李大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  相似文献   

17.
一、对李大钊《致张溥泉、汪精卫》信的探疑 在2006年版的《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第5卷中,新收入一封李大钊《致张溥泉、汪精卫并附剑云函》。其中《致张溥泉、汪精卫》的信中讲道: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者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  相似文献   

19.
陈晋 《新湘评论》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20.
陈晋 《学习导报》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