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间有迹象显示,把伊拉克危机“阿富汗化”,仿效“阿富汗战争模式”推翻萨达姆政权,将是美国下一阶段反恐战争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伊发出的战争威胁逐步升温,巴格达上空再次笼罩战争阴云。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第七个纪念日,布什政府发动的反恐战争也已经持续了7个年头。如何评估这场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反恐战争,关系到即将退场的布什总统的历史地位,也涉及到新任总统如何处置布什的外交安全遗产,推行非布什的外交和安全战略。因此,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美国总统选举中有关美国反恐战争的辩论和政策走向。7年来,布什政府依仗超强的军事实力,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但是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核心领导成员仍逍遥法外,塔利班势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发展;卡尔扎伊政府自立艰难,仍靠10万美军和北约联军保护。布什政府又以萨达姆政权发展核武器和支持恐怖组织为借口,挥军占领伊拉克,绞杀前政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     
《瞭望》2003,(46)
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5时,刺耳的枪声和警报声划破了巴格达夜空的宁静,以美军为首的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开始,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萨达姆政权已经被推翻”。但战争似乎并不以美英的意志为转移,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和各种偷袭活动,正在使美国重蹈在越战的覆辙。  相似文献   

4.
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得手之后,美国内保守势力不断鼓动布什政府趁势一举铲除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尽管布什政府也有此意,但还没有真正下决心要对伊拉克大动干戈。 但是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导致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问题上举棋不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谢荣 《瞭望》2002,(38)
近来,在美国一再扬言准备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积极加强和扩大同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家的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的关系,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际反恐部署形成了新的挑战。 自去年“9·11”恐怖事件之后,俄罗斯借机改善和加强了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双方在国际反恐的问题进行了相当的合作。与此同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月初在 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 说, “对伊拉克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在美国看来,伊拉克战争将在推翻萨达姆之后,成为中东地区民主化进程的一个典范,以此来“重整”该地区秩序。这不禁让人想起10多年前,当第一次海湾战争打响时,老布什所提出要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如今第二次海湾战争在即,这场战争是否是建立美国式世界新秩序的分水岭呢?当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目前处于胶着状态,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前程也欠明朗。不少英国人开玩笑说,美国总统布什这么热衷于跑到别的国家变更政权,没准儿萨达姆还没倒,布什先把布莱尔给弄倒了。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英雄名为阿喀琉斯,他除脚踵外,全身刀枪不入,然而就是脚踵这一致命弱点,最后要了他的命。人们说,伊拉克战争,正成为布莱尔政治生涯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8.
当布什在1月下旬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伊拉克为“邪轴”国家时,美国国内舆论调查显示,超过70%的美国公民支持白宫发动伊拉克战争。今年6月,当攻伊声浪开始高涨时,这几乎也成为一种两党共识。美国众、参两院两党议员中的多位重量级议员挺身而出,支持白宫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府。但随着欧盟国家、海湾国家等美国盟友或朋友纷纷表示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国内  相似文献   

9.
邵杰 《瞭望》2003,(33)
自从美国总统布什5月1日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到8月12日以来,在伊拉克频繁发生的小规模袭击美军事件已经造成57名美国士兵丧生,另有50多名美国士兵在非战斗事故中死亡。美国宣称,从事袭击活动的武装人员是“前萨达姆政权的残余势力”以及“‘基地’组织成员或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其他恐怖组织成员”。 但是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伊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近日在国会陈述伊拉克问题时说,“伊拉克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中东的报刊认为,鲍威尔的论调是一个信号,美国不仅要借攻伊推翻萨达姆政权,还要按照美国的战略设想,描绘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版图。美国认为,无论从能源供应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讲,中东都是美国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其中东战略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伊拉克则是美国实施其中东新战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刘英 《侨园》2005,(5):22-23
上世纪 80年代,曾有几万名中国劳务人员到伊拉克打工. 90年代初两伊战争结束后,战火又在科伊两国间燃烧,伊拉克从此陷入了长达 10多年的经济制裁之中,中国的劳务大军随之离开伊拉克.美军进入伊拉克后,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拉克随之又陷入了动乱中.此时的伊拉克,来自中国的商人少而又少.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共和国报》总编辑巴泽兹在近著《海湾战争及其后的战争》一书中认为,“今天海湾的持续紧张形势反映出争夺这一地区权力和石油的斗争仍未结束”,并预见“还有其后的战争”。 美国及其他几个西方大国已经不止一次地威胁要对伊拉克再次诉诸武力,并在进行有限的军事调动。伊拉克也在积极重建兵力,扬言已作好了继续进行“一切战斗之母”的行动准备。局势有一触即发之势。 但1992年的美国总统布什己没有了他在1990年发动海湾战争时所具有的那种国际国内条件,再次对伊拉克动手将受到各方牵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虽然从战争废墟中重新站起来了,但他终究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同联合国核查工作对抗到底或贸然再次对科威特采取行动。布什的有关言行包含着保持压力和以威胁促妥协的策略,萨达姆的强硬态度主旨在于冲破制裁、保持实力,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出于国内政治和他个人重建威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刘英 《侨园》2005,(Z1)
上世纪80年代,曾有几万名中国劳务人员到伊拉克打工。90年代初两伊战争结束后,战火又在科伊两国间燃烧,伊拉克从此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制裁之中,中国的劳务大军随之离开伊拉克。美军进入伊拉克后,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拉克随之又陷入了动乱中。此时的伊拉克,来自中国的商人少而又少。 53岁的陈宪忠是长期居住在巴格达  相似文献   

14.
3月20日 伊拉克当地时间5时30分左右,伊首都巴格达、南部城市巴士拉等城市遭到美军第一轮导弹袭击。美军此次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 6时15分(华盛顿时间19日晚22时15分)布什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和盟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正式开始。 8时35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表电视讲话,猛烈抨击美国的侵略行为,号召伊拉克人民抗击美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为清除基地组织及其庇护政权塔利班而进行的一次拥有广泛国际支持的反恐战争的话,那么美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摆出的许多理由。则更多地属于“莫须有”性质。这场战争将给世界带来一些变化: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美国“一超”霸权图谋之间的碰撞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实验场,是美国实施“一超”战略的关  相似文献   

16.
美国正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利用其无出其右的实力,追求建立一个新的美利坚帝国。 美国“打伊倒萨”战争一年后的今天,伊拉克仍然狼烟滚滚。布什的单边主义不仅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弹,国内民主党也借机猛攻,称美因此偏离反恐轨道、盟友,自毁形象,削弱实力。今年是美国总统选举之年,现任总统布什和民主党推出的挑战者克里都在摩拳擦掌,瞄准下届白宫宝座准备一  相似文献   

17.
去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大规模战事结束。然而,它带给美国政府“胜利”的心情不久便被随之而来的一次次恐怖爆炸的硝烟所淹没。2003年12月14日,美国活捉了萨达姆,但继之而来的恐怖爆炸声再一  相似文献   

18.
刘顺 《瞭望》2003,(15)
伊拉克战争已进入第四周,美英联军在数天围城之后,于4月9日终于攻占了巴格达市中心等重要地点。有媒体、包括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都说“游戏”已经结束。人们不禁要问,巴格达之战就这么打完了?传说中的萨达姆数万精锐部队到底在哪里?萨达姆又躲到哪里去了?萨达姆是真的招架不住美英的猛烈攻势,还是在同美英继续玩猫鼠游戏? 从战争一开始,美国就一直在  相似文献   

19.
丁易 《学理论》2010,(1):60-62
围绕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受挫过程描述布什政府危机言论的历史。布什总统9·11之后发表了煽情的夸大危机的言论,反恐备战和占领伊拉克过程中将此类言论充分展开,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后此类言论一度达到高潮,布什第二届总统任期中,他的“立场坚定”的美名就已失去了修辞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52)
新闻回放3月20日,美英等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5月1日,布什宣布以美英为首的联军对伊战争已经结束。12月13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捕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