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到2000年全面实现小康,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全省奋斗目标。苏北作为我省欠发达地区,能否如期实现,本文作一粗浅分析。苏北地区通常是指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四市,这一地区共有人口300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3%;面积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50.8%;1994年苏北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2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2%;其中第一产业307亿元,占全省46%;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2.
苏北和苏南人才情况的对比一九八三年,苏北的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四市人均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七十年代初的水平。但是,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进行比较,苏北人才条件没有苏南当时的条件优越。每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干部数,苏北四市现为十九人,而苏南三市一九七二年就达到二十六人;每一千个专业技术人员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苏北四市为  相似文献   

3.
许步健 《群众》2007,(7):57-58
苏北无论是土地面积还是人口总量均约占全省的一半,但是,从苏北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看,苏北不仅在经济总量和均量上占全省的比重越来越小,有的经济指标甚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与苏南的差距不是  相似文献   

4.
《群众》1999,(5)
江苏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淮北部分地区经济比较薄弱,主要集中在苏北灌溉总渠以北、新沂河以南的废黄河沿线,共有15个县。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淮北经济薄弱地区的脱贫致富,连续几年组织大规模的扶贫攻坚。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到1997年底,淮北地区基本实现脱贫,告别了贫困县。10个省扶贫县国内生产总值292 亿元,农民人  相似文献   

5.
张百如 《创造》2003,(10):4-5
边沿少数民族特困地方如何通过扶贫思路创新,我认为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困地区迪庆州而论,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是地州离省城较远的地方,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差,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到2000年底,全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45美元,只占全国人均GDP的43%,占全省人均GDP的65%,农民人均纯收入700余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政自给率仅9%,工业化水平只有20%多一点,城镇化水平只达14%,贫困人口占总人口45%多。像这样的地区如何跟上全国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出路只有…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4)
正推进江苏在"十三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正视和着力解决当前客观存在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虽然近年来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苏北整体发展水平与苏南、苏中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2015年,苏北地区人均GDP仅为苏南地区的44.2%,苏中地区的67.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苏州  相似文献   

7.
继前一阶段本刊重点宣传了苏南的“张家港精神”、苏中的“扬州规模经济”后,本期刊物向广大读者介绍苏北的“大丰之路”。大丰市虽地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近些年来他们在经济发展中坚持因地制宜,围绕两个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支柱,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走出了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小康实现指标,在苏北28个县(市)中名列第一。他们的成功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五市分列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3—7位,成为新世纪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五虎”。苏南五虎,人口409万人,土地面积4331平方公里。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3.6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341元,和上海市相差不远(37382元);实现财政收入138.05亿元,超过陕西省或江西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与苏北五地级市之和相差无几。在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上,用占全国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18‰的财政收入,利用外资占全国的5%,出口占全国的2.3%。人民由此步入富裕的“新天堂”,2001年五市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630亿元,比1997年  相似文献   

9.
到2000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15%,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到2010年,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递增12%以上,比重达到l0%左右。这是日前在舟山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我省跨世纪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顾红 《群众》2014,(12):74-75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苏在探索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苏南苏北村级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中,我们深入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村和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西集村,对苏南苏北村级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拓宽了我们研究苏北村级经济发展的思路,增强了我们对苏北贫困村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范明 《群众》1999,(11)
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是我省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苏南苏北地区的联合和协作关键是要以科技为纽带,以发展科技产业为龙头,将苏南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推动苏南苏北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12.
朱亚文  王义勇 《群众》2008,(2):22-23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振兴苏北,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环节,是苏北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等五个地级市,面积5.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52%;人口3281.12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4.8%。近几年来。苏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全省总体水平,与苏南、苏中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要实现苏北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五市协作,形成发展合力,走徐、连、淮、盐、宿五市经济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21,(10)
正2001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南北挂钩战略,采取干部交流、对口帮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加快苏北振兴。2006年,全省区域共同发展迈入以共建园区为主要抓手的新阶段,苏南五市与苏北五市分别结对共建工业园区,苏州宿迁两市率先建设全省首个共建园区——苏宿工业园区。14年来,苏宿工业园区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务实创新、圆融共赢、不辱使命"工作要求,埋头苦干,只争朝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45家共建园区历年考核中始终位居第一,2020年实现"十一连冠",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先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  相似文献   

14.
王军 《人民论坛》2010,(9):152-153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存在诸如经济整体水平偏低、工业化程度偏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要振兴苏北经济,使苏北地区尽快赶上苏南地区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5.
苏北五市(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农耕历史久远,农业人口接近总人口的80%,耕地保有量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4.74%,农业增加值约占江苏全省农业增加值的一半,是江苏农业主产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北地区农业生产为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减少传统粮食作物耕种面积,扩大蔬菜种植,发展养殖业,加大农业投入,向现代农业转变。然而,该地区面临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等因素,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16.
“北有铜山”不虚传“南有锡山,北有铜山。”地处锦绣江南的锡山作为华夏第一县已经饮誉海内外。位于五省通衢的铜山作为苏北奔小康的先进典型,正日益令人瞩目。我们通过调查,深深感到,被誉为“苏北领头羊”的铜山名不虚传!县委书记高之均同志兴奋地告诉我们,铜山县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6亿元,“八五”期间年均递增17.6%;工农业总产值达  相似文献   

17.
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东台市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农村储蓄存款和农民纯收入,都在1992年基础上两年翻一番,1995年势头甚好,199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可实现新一轮的两年翻一番。到2000年按规划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比1995年增长2.5倍,突破2万元。为了走出  相似文献   

18.
《群众》1996,(3)
1、1995年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全省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5150亿元,比1994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5亿元,第二产业2755亿元,第三产业1550亿元。分别增长9.2%、17.5%、14.3%。2、1995年我省经济运行质量改善得怎样? 全省1995年财政收支平衡,完成财政收入349.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2.5亿  相似文献   

19.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达川,原名达县,因其偏僻、闭塞,向与涪陵、万县一起并称为四川的“内三州”(外三州指甘、阿、凉).近年来,特别是1993年秋新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199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20.12%,1995年又分别比去年增长12%和19%;农业连续两年在大灾之年获得大丰收,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5.44亿公斤,破历史最高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今年突破1000元,两年净增358元;全区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20多元,比区划调整前的53元足足翻了一番多.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位次由区划调整前的后6位,一举跃到前8名!抓住机遇,理清思路,走出加快经济发展新路子达川,地处大巴山南麓,与陕南、鄂西接壤,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国的第二大苏区的中心地带.这儿的人民为创建共和国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仅宣汉一个县,当年就有3万多人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23)
正灌云的未来绝不能是高楼大厦和环境污染,而是要让人民实实在在、健康幸福地生活江苏省辖江临海,地跨长江、淮河南北,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江苏因其地跨南北,在比较其经济发展现状时,也往往被分为苏南、苏北两个区域。虽然苏南发达、苏北后进,但这是省内比较的差异,若将苏北各城市、县域放到全国去排名,不一定落后。江苏的发达,除去地理区位的优势,离不开历史的因素,当然这两大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吴楚之地,人杰地灵,从春秋时期就开始累积社会财富,无论是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还是苏北的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