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立法工作19年来走过了从起步探索到逐步提高的发展过程。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的付诸实施以及各地依法治省(区、市、县)工作的开展,地方立法的任务已越来越繁重,对立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地方立法从思路、内容、形式到手段、方法等都需要进行调整、需要革新、需要转变。第一,从侧重经济立法向既重视经济立法又重视制定其它方面急需的法规转变。近几年来,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各地都把经济立法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经济立法工作的力度,加快了经济立法的步伐。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  相似文献   

2.
医疗纠纷是由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结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而引发的纠纷,通常表现为患方质疑医方诊疗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我国医疗纠纷的刑事立法几乎是以医疗事故罪为基础而构建的。就医疗事故罪而言,其罪与非罪的认定存在"医疗行为论"、"信赖原则"和"医疗水准论"等分界理论的限制性判断,司法实践应充分认识到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审慎并积极认定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亲属的犯罪与刑事责任。刑事立法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根据,医疗纠纷的合理解决应注重加强刑事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一项解决与犯罪行为相关联的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因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审判实践中往往出现诉讼主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标准、法律适用及其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坚持最大限度补偿被害人原则、适当考虑被告人赔偿能力原则、追究共同致害人以切实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原则和先刑后民原则,从保护被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谢诚 《公安学刊》2005,(6):55-56,57,58
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实践中遇到的立案标准不明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案标准与追诉标准不统一;司法解释或相关规范对既遂与未遂规定作双重标准;对情节严重与情节显著轻微无标准.统一的构罪标准对公安刑事立案及提高诉讼效益、对人权保障及刑法的公正实施至关重要.立案的事实条件是"有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有一定的证据予以证明".刑事立案初查的时间应坚持及时性原则.立案初查期间应正确使用调查措施.刑事立案的实质内容是"以事立案".只要能做到"有罪必查、有罪必究",对"以事立案"与"以人立案"的争执就会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法》第一百条规定的自我报告制度存在立法和实践上的问题。从刑事立法的角度看,《刑法》第一百条的规定,法律规范结构不全,缺少法律后果要素,导致法条效力虚置。从预防犯罪的角度看,《刑法》第一百条的规定脱离实际,不利于曾经犯罪人回归社会,易于起到导致曾经犯罪人重新犯罪的作用。呼吁今后的立法修订该条款,并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定历史时期,刑法规制犯罪的重点应由打击治安方面的犯罪转向惩治经济犯罪,经济刑事立法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犯罪化”进程:通过《刑法修正案》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范围;完善偷税罪法律规范,拓宽知识产权犯罪的范围;对于经济犯罪的惩处,要确立以财产刑、资格列为主,以自由刑为辅的原则;注重创制独立于刑法典的附属刑事规范。  相似文献   

7.
刑事立法犯罪化的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锋 《前沿》2008,6(4):133-137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刑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应在多大范围内介入社会生活的合理化问题凸现出来,刑事立法应该“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成了刑法演进中的一个主题。一种观点从个人权利奉位、刑法应当谦抑出发,主张我国刑事立法应该非犯罪化;另一种观点从保护社会秩序、刑法应当法网严密出发,主张我国刑事立法应该犯罪化;还有观点认为要建立、健全刑法出入罪机制,刑事立法应该循着非犯罪化和犯罪化双向思路进行。本文认为,就我国目前而言,刑事立法应当“犯罪化”,一方面刑事立法犯罪化并不意味着重刑和对个人权益的必然侵犯,也不意味着将刑法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应转变观念,建立刑事一体化原则,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刑法制度的严而不厉。  相似文献   

8.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使现代社会成为风险社会。风险社会里刑法成为国家管理、控制风险的重要工具。风险社会中的危害交通安全犯罪立法更加关注犯罪化的趋势。我国刑法中的危害交通安全犯罪仍然是基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的立法,不适应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现实需要,应该通过修改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刑法不能缺少科学性,缺少科学性的刑法,其所追求的自由、公平、正义、秩序等价值就无法达到,其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机能也无从实现。如果说自由与正义是刑法的灵魂,那么科学就是刑法的生命。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犯罪活动中,为适应这种犯罪状况之惩罚需要,刑法的创制也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2000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立法法第6条明确将科学性作为一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立案监督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刑事立案监督制度之规定兼具片面性、含糊性及不可操作性等特征,并由此而导致其实施效果差。故须对其加以完善。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应以增加监督对象、扩大监督范围、细化监督操作具体规程以及明确法律责任为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反恐怖刑事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反恐方面的刑事立法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宏观上看存在法律体系散乱,指导思想不明确,程序法缺失等问题,微观上看存在恐怖犯罪地位不明,罪名遗漏较多等问题。应该借鉴国外通行做法,构建以反恐怖法为中心的反恐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组成部分,具有立法规制的绝对必要性。促进《生物安全法》与《刑法》之间的有效衔接已是大势所趋,生物安全的刑法保护已成为时代课题。刑事立法需要在厘清生物安全法益性质的基础上,将涉及危害生物安全行为的相关罪名进行整体性集中规定,使其从属于公共安全法益。在对具体罪状进行规定时,要适当提前刑法介入的时点,采取具有预防性的刑事立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及《刑法修正案 (三 )》规定了有关的恐怖活动犯罪 ,但对恐怖犯罪的刑法调控过于简略 ;在追诉恐怖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上也无相应对策。建议立法机关采取实体和程序合而为一的混合式结构 ,制定反恐怖犯罪的特别刑事法律 ;在实体上增设相关罪名 ,明确规定恐怖活动犯罪的范围 ,完善刑罚种类 ,规定特殊从重、减轻或免刑事由 ;在程序上完善管辖制度 ,赋予新的证据调查手段 ,采取特殊的刑事强制措施 ,强化对证人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方面,只有健全的法制机制才能使市场经济有序化,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法制保障;另一方面,法律建设(包括立法、执法、守法等环节)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刑事立法方式作些探讨。在我国,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刑法典与单行刑法都直接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境内暴力袭警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刑法作为国家最有强制力和威慑力的法律,理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增设袭警罪的理论支撑、各国关于袭警罪的立法现状和我国增设袭警罪的立法构想三个方面看,增设袭警罪已经具有足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刑事立法应重视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制定刑法时,应注意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问题,以使违法者得到应有法律制裁。该文以此问题为论述中心,主要内容有:一、完善刑事立法,使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相互衔接。二、提高刑法处罚幅度,取消刑事处罚中较轻刑种,使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能够衔接。三、加强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制定和完善,建立一个完善的处罚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风险社会的治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其中作用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走向,刑法机能也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伴随刑事法网日趋细密,犯罪圈呈扩大态势,入罪标准选择性降低,刑罚的设置和执行将总体趋宽。这并不意味着犯罪的危害性在缩小,而是对犯罪的认识更为理性所致,是刑事政策的调控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普惠全体国民的"红利期"后,我国的改革进入了利益分割、矛盾凸现的"考验期"。利益失衡导致各种社会利益群体的诉求开始在法律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社会领域立法已引起立法机关的重视和关注。然而,什么是社会领域立法,社会领域立法在整个立法工作中如何定位,当前社会领域立法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新形势下立法工作中需要认真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这次立法工作座谈会开得很及时,很必要,也开得很好。会议开始时曹志同志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草拟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工作的情况。大家进行了认真讨论,同志们对立法规划草稿又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请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同志根据大家的意见将对这个立法规划草稿做进一步修改。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一、要以改革精神,加快立法步伐,用法律引导、推进、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去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党的这一主张变成了国家意志。最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