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和宣传虽然同属于信息传播的范畴,同为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两者在存在普遍联系的同时,因为各自传播内容的不同,产生了重要的差异。本文从新闻和宣传在传播内容的内在特定内容和外在传播技巧两个角度出发,比较两者的差异,并联系当今我国新闻与宣传活动中新闻与宣传不分的问题,希望在廓清新闻和宣传各自传播规律的同时,对新闻和宣传施用不同的方法论来对待,避免传播内容的错误和传播技巧的误用,以发挥两者不同的积极作用,在迥异的传播过程中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7,(1):50-50
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了一篇令人震惊的报道——“各省市最低工资均低于国家标准”。这篇报道的内容将成为国内各媒体新闻和评论版面的一个热门题材。其实,该报道所披露的事实和观点。对大多数读者而言。已足够清楚了,因此,我们此时更需要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王晨 《法治纵横》2013,(10):33-33
本刊乌鲁木齐讯 自今年4月起,我区检察系统开展了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通过对重点领域的刑事犯罪进行集中监督和打击,推动对涉及民生的各类犯罪的打击和整治,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这是5月3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正悄然兴起的一种新闻--民生新闻,它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满足了广大老百姓的需求,同时促进了地方媒体的发展,因而在地方台不断涌现出关于民生新闻的节目,然而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与它的节目主持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位以及主持人自身的素养都影响着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民生”作为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理念成为了公共政策的关注焦点.刑法作为保障人权的最后一道防线,理应在民生的保护上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在刑法中贯彻民生理念也为刑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在《刑法修正案(八)》的及时出台和回应民生要求的基础上,简要阐述民生的概念及民生与刑法的关系,梳理修正案中体现民生理念的内容,分析其理论意义和发展趋势,同时针对规制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也提出了对刑法发展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的普及,民众参与公众事务意识的提升,民生新闻还有很广阔的市场和提升空间,做好民生新闻,才能锁定更多收视人群。本文以厦门新闻栏目为例,浅要解析民生新闻的意义及手法。  相似文献   

7.
民生刑法的品格:兼评《刑法修正案(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河北法学》2011,29(6):70-77
民生刑法立足于人本刑法观,以尊重人性、弘扬人道、人权保障为价值内涵,以社会权利及其他民生权益的刑事保障为基本内容。《刑法修正案(八)》注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及利益平衡,将宽容人道精神与宽严相济精神相结合,确立了刑事立法的人本价值取向。实现民生刑事保障的人本价值,需要形成和完善功能协调的民生刑法体系,并将人本价值理念在刑法适用、刑罚裁量和刑事执行的过程中加以贯彻。  相似文献   

8.
省部连线     
《中国监察》2013,(9):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纠风惠民保民生新闻发布会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组织召开广西纠风惠民保民生新闻发布会。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人社厅、住建厅、农业厅、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等7个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分别介绍了全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工作的有关情况。(归计)  相似文献   

9.
以“真实、全面、客观”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为基础形成的信源引用规范遇到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等技术变革,这些以传统报纸新闻业运行逻辑为根基衍生出的引用准则在数字媒体新闻生产报道中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明朗,表现在溯源真实的多重性、信源平衡的多维性、转载与“合理使用”的模糊性。新闻聚合平台时代新闻媒体的引用规范,尚需在法律规制框架和传统媒体较为成熟的制度基础上进行适应新的传播语境的改革。展望未来,数字新闻生产良好秩序规范不是某一主体的责任,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协作。可借助技术进行信源核实与追踪,建立一套可行的信源引用制度,同时将平台的责任纳入到内容治理中来,以平台“前后”关口核查义务为基础保障内容生产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自5月1日起开始实施。从内容上看具有以下特点:首次涉及总则内容的改动,50个条文中有19条对总则有修改,修改分则的同时兼顾总则;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立法的科学民主特性。《刑法修正案(八)》是有史以来修改范围最大,内容最多的修正案,关注的焦点从社会秩序转移到民生上来,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修正案》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均有影响,内容亮点频出,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法制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旎 《中国律师》2004,(5):51-51
目前,全国开辟法制节目的电视台(频道)已接近200家,法制节目已进入黄金时段,并且出现了长沙政法频道这样的专业频道,电视法制节目从节目样式、内容选择到涉及领域、表现方式都在不断进步。然而,在不断的尝试中,新闻与法律的各种冲突也浮出水面。问题的根源有的来自新闻与法律理念上的本质差异,有的来自旧媒体体制留下的后患,有的来自法律体系尚存的漏洞。理清法律与电视之间关系、对现存问题的总结和思考,将有利于法律和新闻的相互结合渗透,促使其二者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社会职能。一、法制新闻节目法制新闻反映的是社会中真实的非常态,具有…  相似文献   

12.
人物     
《中国律师》2011,(4):89-89
徐安:从律师中选拔法官检察官是一个发展方向 3月12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的“依法保障民生、公正廉洁执法”的网络访谈中,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安  相似文献   

13.
病有所医是民生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尝试了几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本文指出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探析,可以看出新医疗改革是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价值导向重新定位的过程,同时也是民生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民生民心聚民力,一枝一叶总关情。定边县委、县政府始终以民生为本、民生为重,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着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  相似文献   

15.
新闻漫画是以新闻为题材内容,通过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而产生功能作用的一种漫画,它以形象化的宣传手段,融评论性、新闻性、艺术性于一体,形象生动,尖锐泼辣,寓庄于谐,有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受众多报纸的信赖。我国当前新闻漫画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法律思维紧扣着法律规范进行的,其本质特征在于规范性,同时,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的分析与探索也是法律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法律思维对新闻评论的题材选择、评论思路和前瞻性思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蓬勃开展,法制新闻现象已逐渐波及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制新闻报道已成为整个新闻报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客观上,它不但为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着一个强大的、丰富的法律信息源,而且亦为新闻事业和新闻学及法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崭新课题。我国的法制新闻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新闻中的法庭新闻和犯罪新闻,从性质和内容上都有本质区别。它系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  相似文献   

18.
孙洁 《行政与法》2022,(11):1-7
“十四五”时期,民生建设目标由保障和改善民生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意味着新的发展阶段民生建设有了新的内涵。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一个层次不断提升、内容不断拓展、越来越强调客观获得与主观感受相统一的过程。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要在深刻把握人民生活品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民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民生建设的创新方向——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良性循环;科学分析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变化;强化社会共同体意识,稳步推进利益让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社会合作效能。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极其重要,已经是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不论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亦或是在理论关注的视界中,民生(问题)都在极大的程度上吸引着人们的眼光。本文是从宏观的角度、从法学的视角将自己对民生的一点看法表达出来的,提出:法学理论在自身的研究框架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并且将关注民生视为自身所追求的一种终极价值,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的时代价值——从法律的视角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极其重要,已经是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不论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亦或是在理论关注的视界中,民生(问题)都在极大的程度上吸引着人们的眼光。本文是从宏观的角度、从法学的视角将自己对民生的一点看法表达出来的,提出:法学理论在自身的研究框架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并且将关注民生视为自身所追求的一种终极价值,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