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桥」牌与抓机遇○赵庆平世界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交通发展史。随着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一体化、集团化的加剧,以陆上铁路为桥、铁路两端的海港为堡的国际联运的大陆桥运输方式也应时而生。1990年,我国北疆铁路与原苏联土西铁路...  相似文献   

2.
扩大对内开放促进首都经济发展郑焕明内容提要●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日益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下发展首都经济要打中华牌把对内开放摆在与对外开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优化结构是发展首都经济的根本性措施而地区结构调整则是这次结构调整的重点改变目前北京一些工...  相似文献   

3.
赵明 《新视野》2001,(3):51-52
多极化和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双向互动的两大趋势,由此所带来的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将成为新世纪的文化景观。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其特点之一是,整个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倾向,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不同层面,均显示出这一特点。 一、世界的多极趋势 经济上,全球化、区域化和集团化双向互动的趋势日益明显,美欧亚三大经济圈逐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除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自由贸易区这三大区域市场外,东亚经济、中欧经济、南美经济等也在迅速崛起,这种经济实力的多极化,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分析和认识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一所谓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地域上接近的若干个国家通过建立经济集团组织或签定协议,制订特殊的经济政策,消除各种障碍,以发展地区性经济合作。当前,世界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5.
面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经济对策张子中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国际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共存并进,使世界经济矛盾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第一,立足本地,面向国际,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当...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人员、信息、文化的交流,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济区域化既是经济全球化在区域范围内的一种表现形式,从长远看也是对全球化的促进。从全球范围看,区域化发展迅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已经相当成熟,非洲和拉美区域化进程加速。东亚区域合作即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简称)10+3)的合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尽管其合作才刚刚起步,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但其发展趋势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另一个正日益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倾向。 通过自我发展、兼并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法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使之在市场运作中始终把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迅猛发展,已形成为一股冲击世界经济的时代激流。1992年欧洲共同体将建成统一的欧洲大市场,形成强有力的集团经济。随着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美加经济集团已初具雏型。在此基础上美国还进一步提出在南北美洲设立自由贸易圈的设想。1987年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东盟和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孙尚清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从两个方面向前推进。一是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签署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使得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加强;二是经济的区域化和集团化进程正在加快,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形成,经过西雅...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步伐加速的走势,各国为了在跨世纪的国际分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有利的地位,都在发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增强联合优势。就粤港而言,亦应顺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从更新的视野上来思考两地的合作,而不能仅满足于现行的以“前店后厂”为主要形式的合作模式。粤港作为联接内地与台、港。澳乃至走向世界的中介桥梁,两地经济的整合程度和整合效应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华人经济共同体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粤港经济合作必须适应跨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构筑更高层次的合作格局。粤…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 ,与此同时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 ,培育和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创新环境已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03,(3)
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注重学习世界经济知识和分析世界经济形势,不断提高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认识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善于趋利避害,继续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十分关注国内经济的发展情况,也需要十分关注世界经济的形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际市场变化的走势,对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两大基本趋势:一是经济国际化或全球化的趋势,二是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在当前改革开放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我国,国民经济也呈现出全国一盘棋和区域集团化的两大趋势。为了正确处理这两大趋势之间的关系,认真探讨我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集团化,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在高度集权的旧体制下,我国早在建国初就形成了以省、市为单位而组建的六大行政区。大行政区在恢复国民经济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很快便与当时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因此于1954年被撤销。后又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等七大经济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和客观趋势,如何清醒地认识和参与这一世界性潮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特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亚太各国(地区)的共同愿望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30多年来,亚太经济合作从民间到官方,从酝酿讨论到实际行动,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地区内的经济贸易比重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洲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的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西陵区在宜昌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刻不容缓,这对于形成欧洲、北美和东北亚世界经济的三大支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方成 《新视野》2002,(6):66-67
一个地区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如何、何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上述问题的答案,首先与正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另一个基础问题是如何构建本地区的技术创新系统,促进地区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各个地区如何根据特定区域的问题和任务,因地制宜地创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已成为适应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区域化大潮下技术创新系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趋势,一个是全球的趋势,一个是区域发展的趋势。这里所说的区域发展是指一定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或地理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开放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无论从世界大潮流看,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看,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这是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这种选择是建立在跨世纪中国面临的对内对外经济形势分析基础之上的。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和加强,国家之间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制约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日见强化,这种情况下,唯有开放才能兴国,唯有开放才能发展经济。首先,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不开放或不提高对外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著,经济区域化差异的直接表现为各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统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前提下,央行可针对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采取有所区分的政策措施,增强货币政策在不发达地区的有效性,促使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呼盟等地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点,是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战略高度,呼盟应重新考虑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本文就此作些粗浅的探讨.一、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几十年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呼盟主要采取封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经济活动实行行政的、指令的、直接的管理,造成政企不分,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走了一条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和贷款建设的路子.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