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十年代初在俄罗斯及一些东欧国家的非国有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职工股份所有制”。在俄罗斯,人们叫它“劳动集体所有制”;在匈牙利,被称作“企业职工股份制”;在保加利亚,它的名称是“合作股份制”;在南斯拉夫,这种非国有化形式被描述为“工人股份制——工人和资本所有者的共有制”。  相似文献   

2.
推行私有化债券是俄罗斯实行私有化的主要手段。按俄罗斯学者的观点,私有化债券如能顺利实施,将是历史上所有制改造的重大举措,其意义不亚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所不同的是:这一举动却是走向反面,将国家所有制“归还”私人手中,这是对历史合理性的否定。俄罗斯推行私有化债券工作,如按原定计划即将结束。那么私有化债券实施后对俄罗斯经济改革和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什么后果呢?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认为,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的关于合作化、关于所有制和关于土地的法令为从事农业的人们放手大干提供了可能,从而将促进农业生产欣欣向荣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情况所证实的却是恰恰相反:在俄罗斯、哈萨克和其它共和国的许多地区,租赁集体纷纷瓦解,农民根本不想承包土地。尽管政府多次重申“要优先发展农工综合体”,但情况却  相似文献   

4.
东欧国家(含俄罗斯,下同)理论界近几年通过对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进行比较研充后得出结论:全世界的经验都证明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东欧国家的政府均采纳了这一表述,并积极制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政策。公众一般也都接受了这种表述,意识到除了向市场经济过渡之外,别无选择。一、对市场经济概念的主要表述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总方针是“一稳三化”,即稳定经济、实行所有制的非国有化  相似文献   

5.
《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刊登了韩秀晨撰写的《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所有制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章。作者从所有制的形式方面对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大、公、纯”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由三种形式构成,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三种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高等教育区域学学科建设始于1994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理论建设等多个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俄罗斯区域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是典型的由制度设计过渡到内涵发展。经过多次的调整,俄罗斯区域学最终确定了与政治学并立的学科定位,形成了以巴雷金的“区域学基础”、沃斯克列先斯基的“世界综合区域学”为代表的区域学理论。2022年9月中国正式将区域国别学列入研究生教育学科目录,标志着我国国别区域研究进入新的学科规范化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比我国区域国别学与俄罗斯区域学在学科建设背景、学科定位、学科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异同,吸收俄罗斯区域学学科建设经验,可促进我国新时期区域国别学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俄罗斯新制度安排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现阶段,俄罗斯基本上完成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正在努力构建一种与俄罗斯本土价值观念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可控的民主”与“可控的市场”,它们被认为是俄罗斯“可控式”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这一制度安排的产生基于以下社会背景:第一,叶利钦时期所推行的“自由式”的制度安排,被俄罗斯转型1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俄罗斯行不通;第二,普京治理国家的理念及普京政府的政策措施的推动;第三,“可控式”制度安排是俄罗斯民族价值观的体现,并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及其未来崛起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在这种推断的基础上,本文对俄罗斯“可控式”制度安排及其主要内容和具体表现,以及它对于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促进俄罗斯崛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试图给出一个结论:俄经济发展将有可能沿着具有俄罗斯特征的“可控式”制度安排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8.
2006年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连续爆发所谓签证、“间谍”风波,使原本就龃龉不断的双边关系更是雪上加霜。透过这些矛盾和冲突,可以看到其中有格鲁吉亚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因素,主要是俄美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俄罗斯在“间谍”风波中的强烈反应表明,在同美国关于独联体主导权的争夺中,俄罗斯已经开始由原来的“软抗争”转向了“硬对抗”。这既是美俄双方战略利益冲突的反映,也表明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正在形成新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迈进了新的21世纪后,随着叶利钦时代的终结,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担负起“照看好俄罗斯”的重任。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近10年的转型调整时期,但这只“熊”的伤势却越来越重,综合国力严重衰退,下降了近50%。普京在其撰写并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说,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大概是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Cyking”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无袋真空吸尘器。 是的,可能韩国的家庭主妇并不知道“Cyking”,但是随便问一位俄罗斯的家庭主妇什么是无袋真空吸尘器,她会告诉你那是LG电子公司生产的电动清洁器具。这可不是开玩笑,最近,俄罗斯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报纸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前苏联国家中,“Cyking”是最获认可的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11.
独联体的存在对于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但是,俄罗斯要想保住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地位,还必须成为独联体的“经济磁铁”,而这恰恰是它很难做到的。一再发生的“颜色革命”表明,俄罗斯在独联体正面临重大地缘政治失败,这种失败实际上源于其政策中难以克服的矛盾。从目前趋势看,独联体仍会事件频发,最后导致名存实亡,分离和分解为小范围合作组织,从而变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灰色区域”。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曲折变化后,俄罗斯最终在世纪之交确立了“稳韩就朝”的朝鲜半岛政策,这体现了俄罗斯深刻的战略意图。虽然目前这一政策已初见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转型性贫困者”,相对于转型前的贫困者可简称其“新贫”.这一群体不但成份特殊而且人数众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原苏联时期属于中产阶级核心群体的知识分子、国家公职人员和骨干技术工人.“新贫”的出现,使俄罗斯贫困人口的数量在改革初期一度达到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从“新贫”的社会职业以及生活特征来看,他们属于相对贫困或者说是边贫困.这一群体的产生反映了俄罗斯转型期制度体系中的深层问题,其中分配制度不公平、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保障措施缺失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这一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一群体本身也存在着没有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等一些属于个体方面的致贫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作了引人注目的调整,特别是对东方政策的调整,俄当局越来越认识到如果缺乏积极全面的东方政策,要保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是难以想象的。对俄罗斯来说,东方亚洲国家与西方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巩同和发展俄罗斯与东方国家的关系,才能改变俄在亲西方外交中的“小伙伴”形象。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俄罗斯在近两年的外交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新东方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冷战后期,苏联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东北亚局势随之得到了缓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际上的权利义务,苏朝、苏韩关系转变为俄朝、俄韩关系。俄罗斯加快发展以经济为先导的“亚太外交”,这不仅有利于恢复俄罗斯经济,而且为俄罗斯在未来时期恢复前苏联在朝鲜半岛地区的影响力打下了基础。目前,俄罗斯国内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民族纷争,这大大限制了其在半岛事务中发挥作用的能力,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显得有心无力。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5日至7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上海联合举办了“当前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及其发展趋势”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群致欢迎词。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名誉会长汪道涵同志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对与会代表的问候。李静杰会长致开幕词和闭幕词,针对学会的工作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俄罗斯的研究讲了几点意见,并对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会议的筹备和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围绕着“独联体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罗斯国内政治形势”、“俄罗斯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和“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等四个问题,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看法。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其原因之一来自于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想象,正是在这一想象中,他们自上而下地“建构”了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使之具有了“制造”性特征。 由此,决定了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呈现出社会断裂的特征。在这种社会断裂中,最重要的方面即为资本主义与社会公正之间不能很好地结合。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如何处理“建构”与自发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诸如政府的角色定位,自由与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些学者认为,在俄罗斯人的思想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念,即俄罗斯民族是特殊的民族,对于拯救欧洲以及整个人类负有特殊的使命。这被称为俄罗斯的“救世思想”。这一思想最早是通过强调俄罗斯在蒙古人统治期间(1240—1480年)的作用来表达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平等组成的联盟。但俄罗斯的老大哥地位,俄罗斯与苏联实际上融为一体,那是公认的事实。把苏联称为“苏俄”,甚至称为俄国也常常见诸报端。15个加盟共和国分崩离析对俄罗斯这个老大哥自然关系重大,影响深远。联盟解体对俄罗斯来说孰得孰失?正面影响大还是负面影响大?这颇使人们关注,俄国舆论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少议论,但说法不一,看法不同。“有失也有得”,这是较为普遍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崔珩 《俄罗斯研究》2024,(1):154-173
普京在2012年开启第三个总统任期后,迅速将以远东开发为载体的“转向东方”政策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进一步将“转向东方”作为国家外交突围、经济纾困的主要策略。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在遭受西方阵营集体排挤的情况下,“转向东方”更是成为俄罗斯避免经济被完全排除在全球循环之外的主要依托,也是为俄罗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的希望。“东北-远东”地方合作是俄罗斯“转向东方”以及中国“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成果之一。比较2012年和2022年的“转向东方”,心理、经济、地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当前俄罗斯“转向东方”的面貌与十年前相比有不同的呈现,主要表现为:在心理结构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危机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在经济结构上,中国长期高速发展使得俄罗斯“转向东方”依赖中俄合作;在地理结构上,“软硬”基础设施缩短了俄罗斯与东亚的空间距离。与2012年相比,2022年以来俄罗斯“转向东方”无疑更接近于战略选择,而非技术性调整。俄罗斯正以空前开放的姿态面向与中国的合作,为未来中俄“东北-远东”地方合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