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宗教和……     
在共产主义和谐和一致的表面背后,宗教生活在东德社会中继续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内,东德的教会已变得更自信、更直率了,甚至发展到对公认的政府政策和考虑的优先事项发出挑战的程度。东德存在的头十年内,共产党政权企图彻底镇压其教会,并灌输“科学的”无神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是香港社会中最大的教派,信徒人数50多万,约占香港总人口的10%,其影响力则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但香港的众多教会分属西方许多国家,故香港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教会基本上山头林立,难以合一。本文对香港教会(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下同)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回顾与分析。对香港教会的分派以及广大的基督徒参与“社会关怀”活动和对香港回归及回归后特区政府的政治态度等作出了客观评价,并指出:由于历史的传统太深,门户的歧见太重,教会的“合一”将十分艰难,且进程将非常缓慢。但教会在香港有较大的影响力,国家和特区政府应予以重视,并从“珍惜宗教人才、用好宗教政策、加强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好工作,以保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3.
学者们对公共外交及其功能有着不同的认知.1943年至1953年,俄罗斯东正教会在苏联政府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实为“公共外交”的对外交流活动.苏联的历史经验表明,利用宗教开展公共外交,能为公共外交发起国提供合法性来源;跨国宗教与世俗国家之间并非是必然对抗的关系,跨国宗教能与世俗国家进行紧密的合作;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及宗教界人士在对外交往中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联现有各类中高等宗教学校十八所。在莫斯科郊区的扎哥尔斯克、列宁格革勒、敖德萨有东正教神学院、神学校。另外在格鲁吉亚也有属于格鲁吉亚东正教的神学院。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布哈拉是伊斯兰教神学中心之一,这里设有伊斯兰教中等学校。在塔什干有伊斯兰教大学。此外在亚美尼亚有亚美尼亚教会神学院,在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也  相似文献   

5.
12世纪前后,西欧各地天主教异端如火如茶的传播,成为正统教会迫在眉睫的威胁,根除异端堕落遂成为教会巩固地位的燃眉之急。以法国南部奥克西坦地区卡塔尔教派为典型的大众异端运动的起源,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学术争议。根据对摩尼教两元论影响持有的不同立场,学界观点大致区分为“外部渗透说”与“本土因素论”。“本土因素论”的研究更准确地解释了12世纪的大众异端运动,因为本质上讲,它是变革时期西欧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由于宗教在苏联有传统的强大影响,苏联历来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把这作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占苏联人口的半数以上,占苏联职工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对整个社会有重大意义。考虑到这个因素,苏联把青年作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点对象。六十多年来,苏联的青年无神论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创造了不少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到1983年,波兰总共有二十八个基督教教派和五个非基督教教派。为了满足所有教派一律平等的要求,波兰解放后,国家对以前非法存在的几个教派也给予法律上的承认。据估计,非天主教教派有85万多教徒。波兰罗马天主教教会:是一个广泛性的宗教组织,叫做“圣·罗马,大家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一定结构和活动原则的教会机构,另一部门是由承认这个机构制定的信条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学者评西方重评派历史学家关于30年代斯大林的俄国的观点前苏联宗教“政治化”列宁与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苏联解体的国家结构特征分析苏联解体后俄国左翼学者的思考和探索试析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苏联剧变三部曲:矛盾、危机和灭亡西方苏联学研究中的范式及范式转换表现不俗的乌克兰共产党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现状及趋势土库曼斯坦总统——萨·阿·尼亚佐夫白俄罗斯民族初探政治俄罗斯政治气氛突然紧张俄共经费从何而来俄罗斯政局爆发新的危机叶利钦的最后一名顾问政府更迭后的俄罗斯政局俄罗斯政局风云突变俄联邦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1956年5月13日著名苏联作家亚·法捷耶夫在自己的别墅饮弹自戕。这一非常之举颇出人意外。对这位著名人物的死因有种种猜测和议论。当时苏联官方通报说,法捷耶夫因“酒精中毒”身亡,但是有头脑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一说法。苏联作家田德里亚科夫说这份官方“文件”只不过是幕后游戏而已:“历史上有否这样的情况:官方通告宣称  相似文献   

10.
反教会运动是近代菲律宾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菲律宾宗教民族主义诉求的目标是推翻西班牙教会的专制统治,争取菲律宾民族的宗教自由与平等权力.菲律宾反教会运动不仅推翻了西班牙天主教会,而且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并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菲律宾独立教会,对推动天主教在菲律宾的本土化、多元化以及文化解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1958年到1964年,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掀起了一场苏联战后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反宗教运动,它不仅改变了苏联社会此前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政教关系,还以激烈的形式震动了整个苏联社会,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苏联共产党、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1月~12月)苏联哲学列宁关于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来源的纲要王东列宁的物质学说(苏)戈特等对苏联社会发展新阶段进行哲学探索的某些课题(苏)斯米尔诺夫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1984年通过的哲学博士论文启文论共产主义态度一般社会规律的发展(苏)利亚赫给“共产主义文明”范畴下定义的方法论问题(苏)普雷昆诺娃苏联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讨论夏伯铭论辩证法的研究(苏)凯德洛夫唯心主义和宗教的相似与区别(苏)谢麦诺夫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方法论问题(苏)伊利切夫科学技术革命与人道主义(苏)库拉日科夫斯卡娅近年来苏联形式逻…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是欧洲“导弹年”,在苏美争夺欧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今年2月,安德罗波夫突然去世,苏联领导集团再次发生更替。这些都对处于导弹争斗中的东欧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苏联和东欧及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Diderot,1713—1784)逝世两百周年。十八世纪的法国巨人们为了反对封建主义,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的实现,勇敢地举起了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大旗,抛开一切宗教的外衣,向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发动猛烈进攻,并向世界发出震聋发聩的呐喊。这呐喊使他们的名字世代流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拉美特里、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而狄德罗,在这些巨人中也不愧为佼佼者。他是当时战斗无神论的派别“百科全书派”的领袖。  相似文献   

15.
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都还非常薄弱,在后者的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极小,不足以影响其经济体系的归属。正如苏联学者什米廖夫所说,“如果以纯粹计量的标准而论,也就是说从世界上这些或那些国家和地区占本国外贸额的比重来看,那么所有发展中国家实际上都属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状况当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长时期内的经济战略失误、传统体制的束缚和实际生产社会化停滞不前所造成的。不过尽管如此,研究和了解苏联和东欧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具体经验,对我国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共中央自从1984年4月通过《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以来已三年有余,苏联普通教育改革进展如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7年4月在苏联共青团等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就教育改革问题批评说:“教育改革在原地踏步,苏联教育部及其所有机关的工作都在原地踏步。”他把教改说成是“空转”。同年5月间,全苏一些地区、市、州、边疆区和加盟共和国分别召开了教育工作者会议,6月初,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也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议。与会者和代表们对教改“空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他们的发言反映出三年来普通教育改革的真实情况,现就上述  相似文献   

17.
由基督教教会开办的大学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远比在欧洲重要。教会,在欧洲很多名人的笔下是反动势力的代表,如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神父就是真善美的对立面;而英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伯兰特·罗素则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当然是现代化的阻力,并写了《宗教与科学》。在亚洲,特别是东亚人的眼中,基督教及其大学的作用繁多,但是至少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推动了现代化,在传播宗教的同时,把欧洲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带到了韩国。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9个国家在阿拉木图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安全、民族、领土、宗教等方面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恩怨,致使彼此之间争吵不断、摩擦频发,处于“联”而不“合”的半瘫痪状态。 但各国毕竟在一个政治实体中生活了70多年,彼此间有着无法割断的种种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使各国在1993年多次坐在一起共商大计,求同存异,开始走向新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因在列宁格勒筹备中苏合资“上海饭店”的开业工作,直到1991年9月份仍在苏联,对于苏联社会生活和中上层人士有一定的了解。依我的观察与思索,苏联的“突变”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主义的堤坝早已被打开了多处缺口。第一是苏联共产党自身。戈尔巴乔夫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新思维”这把利刃,来剜共产党自身的肉,砍自己的手脚,可以说是“自毁长  相似文献   

20.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在进行对内“重建”和“开放”同时,进而加强了亚洲太平洋政策。在戈尔巴乔夫的“重建”“开放”之下进行的苏联的新亚太政策对整个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势力均衡问题上的影响,可能是比任何时期苏联的“东方政策”还大,这样的事实在“中苏关系正常化”和“韩苏高峰会议”等的一连串的发展之中已很明显。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之后改名为俄罗斯的国家,因为中亚地区的独立而缩小了其东方疆域的很大部分,其影响力减少不少,但是其东方远东西伯利亚的宽阔的大地乃为其领土。尤其是与中国长期争论的东段黑龙江疆界已经通过双方和平商定,在东亚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