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思维从本质上说是隐喻的,隐喻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人在与动物的频繁密切接触中了解到动物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由于与人、其他事物或概念有相似性而被语言使用者通过隐喻思维映射到人、其他事物的特性上,从而产生出认知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对语言的某种感觉,是一种民族语方思维的优化机制,它与思维密不可分。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语言,尤其是语言结构。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对比,阐述了语感在翻译时结构转换中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二者间较大差异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操不同语言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加深,这两种语言出现不断融合的趋势,且趋势不断加强。本文将首先从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民族心理,对事物的联想,对外来语的态度等方面分析两种语言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二者词汇结构等方面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在很多情况下,模糊语言的运用不但不会使语义含混不清,还可以增强其表现力。文中主要从事物的模糊性、人类认知心理和语言符号本身固有的属性等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并且举例说明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目的在于说明模糊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提高人们对模糊语言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遵循或背离英语的既定用法的敏感性以及对语言的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读音、词语意义、语气语调等的感受,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感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虽然语感的培养是以大量的语言实践为基础的,但教师在教学中意识到语感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去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疑问句是语法学中句法研究的范畴。可以这样说,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是从一个一个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开始的。在语法学上,这些具体事物、具体现象,表现为一定的词。而每个词的意义,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反映,它不是人类凭空臆造出来的。例如,客观世界有“山”,语言中就有  相似文献   

7.
论牵连关系     
牵连关系是一种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既可指客观世界中现存的事物间的联系 ,亦可以指人们主观世界中想像的事物间的联系。牵连犯作为一种罪数形态 ,应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体 ,作为牵连犯本质的牵连关系 ,也应是这两种联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感受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相应的心理活动。感受以感觉为基础,不同的写作主体对客体的感受是不同的,感受能力也大不一样。感受能力对写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受能刺激写作欲望。二是感受能决定情感的基调。三是感受决定作品的厚重程度。人的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锻炼和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成一种修辞现象,而现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及文化中。  相似文献   

10.
促进和谐视角下的民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事物的构成要素以及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处于相对协调的良性互动的状态。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以民主为首,清楚地表明,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社会,民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和首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技术的更迭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社会的空间形态,也重构着在空间中生存之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知。现代都市作为技术性空间,构成了上海新感觉派的感知环境,也是其重要的表征对象。上海都市现代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传播和移植的“技术现代性”,是西方现代军事、运输和通信等技术的直接地理后果;而其在地生产,包括了都市空间的营造和城/乡空间关系的重构。新感觉派作家对现代技术事物的感觉之“新”,是在作为技术性空间的都市中,与“技术”效应之间产生的剧烈感应与共鸣。新感觉派技法的电影化,则是一种感性表征的现代技术媒介机制。从“技术地理学”到“技术感性学”的交汇视域来重读新感觉派,彰显了现代都市中“人/技术/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当代语境中具有普遍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文的行文方向有三类,即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行文方向不同,行文单位与对方的工作关系便不同,公文的语言也应有所不同。 一、上行文语言应谦逊。 上行公文,包括请示、报告和一些专门向上级机关递送的简报等,是下级机关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提出建议的工具和手段。其最终的决定权,包括对事物最终的判断,都是由上级机关做出的,这是双方工作关系决定的。因此上行公文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梁祝》的欣赏分析,发掘作品与学生的契合点.进行多样的欣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途径,从音乐语言到主题、从主题到人文精神的高度,举一反三,层层深入,作整体、共生、发展的欣赏和探索,促进艺术教育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对任何事物的考量都有着重关注的方面,即问题的视点。正确找到考量事物的视点,是研究事物的逻辑前提。党委政府工作以民情为基础、以民生为重点、以民意为导向,人民政协工作也应立足民情、关注民生、顺应民意。民情、民生、民意与参政议政工作密切相关,是考量政协参政议政的三个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短篇小说《夜渔》是一篇典型的运用幻觉、幻化艺术而构成的作品.小说虚实结合、显隐相依,迷离惝恍,达到了艺术的假定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的高度统一.莫言以其特异的感觉及感性化的语言描绘把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拉入一个共予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6.
政治课堂功能的有效发挥最基础的依赖因素是语言,政治课堂语言和谐美综合了知识美、趣味美、凝练美和激励美的和谐统一,各个要素的充分有效发挥,提高了政治课堂语言的综合效应。本文重视学生的"知识感觉",从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出发,从知识发生、传播的"元"因素出发,切实促成政治课堂的教育教育目的的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讯问言语的表达技巧是关于讯问语言材料选择、语句选用、语句组织结构及排列、表达方式及过程中,利用语言的思想内容和相关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等问题,如何在讯问中加以合理运用的技术。教育型、备攻型和攻击型表达技巧及其适用条件把握,对于增强讯问言语表达效果,加强讯问攻势,提高审讯效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加深,当今的社会,几乎每天都会冒出一些新的事物。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许多新的语言也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时尚语言。在这些词汇和语言中,相当一部分的确把今天的社会和生活描述的维妙惟肖,但也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文理不通甚至低级无聊,对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  相似文献   

19.
美感问题是美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也是争论最多的问题。归纳近年来美学界对此探讨的情况,大致有以下13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述。 一种观点把美感看作是一种认识,认为美感的发生,是由于事物的美或其摹写和美的观念适合一致;并认为美感同样是感觉——表  相似文献   

20.
论新感觉派都市书写中的乡土情结与传统道德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放性的眼光审视上海社会,传达都市精神,展示都市情绪是新感觉派创作的主旋律,所以研究者大多关注其创作的都市文化立场.其实,乡土情结与传统道德立场也是新感觉派都市书写中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也即新感觉派对传统文化与乡村文明的遥远回望.这种来自童年和乡土的记忆总是成为他们揭示都市罪恶的潜在立场和道德评判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着新感觉派所受到的都市压力.从这一立场出发,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呈现出另一别样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