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飞南 《桂海论丛》2006,22(6):56-5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当代诠释;它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它既是中国市民社会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市民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事实判断以及价值判断的视野来考察,市民社会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邵玲玉  杜维彦 《前沿》2007,(10):195-197
本文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及其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和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也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首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市政协要发挥积极作用 3月15日,刘淇同志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实现四个显著提升,即实现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实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水平的显著提升,实现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绍兴市把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任务,通过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素质,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透视古代先贤关于荣辱观的思想,认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风俗美恶之间的密切关系,可知良风美俗来自人们对善恶、是非、美丑的认知.只有通过移风易俗才能培养人们的知耻心,而移风易俗则需要旗帜鲜明地树立荣辱观,强化价值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公民责任感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荣八耻”的精辟概括,导向鲜明,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对荣辱的认知和行为的自觉。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层次要求是责任感,具体讲就是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目前,在青少年中加强公民责任感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薛静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109-111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关于善与恶认知的具体体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道德困惑,大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精神源头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现实意义,提出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的几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这一核心内容,在全市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首都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社会文明风尚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7,(5):37-38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和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深人开展“文明市民示范月”、“公民道德实践日”和道德评议等活动,积极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青岛市文明办召开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明确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抓好的三项工作。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修订完善市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将“八荣八耻”融入人们日常行为规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政务、商务、社会诚信建设,培养全民的诚信观念。积极探索建立《市民文明素质的测评体系》,每年开展一次“青岛市市民人文素养调查”,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自2006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开展《市民守则》讨论修订活动,大力弘扬“开放兼容,创业创新,诚实守信”衢州人文精神,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对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军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过程按知、情、意、行进行,并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强化正确的荣辱认知,陶冶积极的荣辱情感,砥砺坚强的荣辱意志,养成良好的荣辱行为,是军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过程中几个互相联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李伟雄  李杨  李慧玲 《传承》2011,(11):38-39
江泽民同志虽未直接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概念,但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法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学习江泽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党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加深对“八荣八耻”基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关重要。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性质。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荣辱观直接关乎人的自尊心、进取心和羞耻心。如果缺乏正确的荣辱观,人们的…  相似文献   

16.
杜鹏  何沙 《人民论坛》2013,(7):190-191
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关系,是全面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提与必然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奠定了思想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美德的创新与发展;这两者在阶级基础、服务对象、执行主体、执行保障和生命力上存在着鸿沟。  相似文献   

17.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关键在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8.
知荣明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道德旗帜,重构荣辱观念,对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发展,重建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础,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芳 《前沿》2007,39(1):185-187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针。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揭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包括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革命道德风范.这些荣辱观念,是共产党人坚持革命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学习和弘扬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荣辱观,对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