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哥拉已成为大国石油利益博弈的重要国家之一。对日益借助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的中国来说,获取安哥拉优质石油同样是石油外交的重点。鉴于中国与安哥拉良好的关系,两国的石油业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安哥拉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也使中安石油业合作面临挑战。探讨中国与安哥拉石油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以及进一步完善双方石油业合作的路径和方式,对中安石油业合作的长远发展乃至中国对非洲石油外交的战略构架具有重要价值,亦对中国有效规避海外石油业投资风险、保护海外石油利益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以2008年为分界点,中妄农业合作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第二阶段主要包括大型综合农场项目。中国在安哥拉的农业项目不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而是为了提高安哥拉粮食产量,培训农业技术人员,促进当地就业,帮助安哥拉政府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改变单纯依靠石油和钻石的经济增长模式。内战结束十二年后的安哥拉积极自信,实现多元外交和多样化经济。农业合作有利于消除外界对中安合作集中于石油领域的印象,提高我国在安软实力和国家形象,为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安哥拉的经济和政治博弈增加砝码。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安哥拉的经济合作是一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其中"石油换贷款"是双方经济合作的起点和重要内容。中安经济合作表现出诸多不同于以往国际合作的新特点:它以"石油换贷款"促进安哥拉石油工业体系建设为先导,以双方的国家和国际战略与政策为支撑,在合作形式上则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展开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合作的最终结果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安哥拉的经济合作是一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其中“石油换贷款”是双方经济合作的起点和重要内容。中安经济合作表现出诸多不同于以往国际合作的新特点:它以“石油换贷款”促进安哥拉石油工业体系建设为先导,以双方的国家和国际战略与政策为支撑,在合作形式上则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展开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合作的最终结果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安全合作与中印关系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水资源问题在中国与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与印度的外交交涉中出现的频度明显提高.水资源既可能成为激化中印两国原有矛盾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加强两国战略合作的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经济圈属于“两廊一圈”范畴,这是越中两国在共同和长期的经济合作中的共同规划。建设“两廊一圈”不仅可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创造中国西南部与越南北部和中部经济关系的基础,而且还可以成为促进两国和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互补性看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存在竞争性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互补性,为两国经济合作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本文从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在探讨中国与菲律宾经济互补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菲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展望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期,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出多种模式,其中以中国—安哥拉模式较有代表性.安哥拉模式是在同一时期,相关国家基于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需求,在两国政府政策支持影响下,以企业为主体运行的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模式.在安哥拉模式中,中国商务部的管理政策及方式和此前的中非经贸合作相比有很多的变化.中国商务部在安哥拉模式中的角色由直接的行为主体变成了间接指导者.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管理政策的改变.造成商务部在安哥拉模式中管理方式变化的原因有中央与地方分权制实施的影响,有中央政府提出的外贸“三大战略”的指引,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内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变化的反映.不过,安哥拉模式未来发展也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9.
中蒙合作面临良好历史机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中蒙两国领土相连,两国合作具有很强的地缘优势.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不断变化,两国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蒙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对蒙古国的投资和资金援助力度不断加大,两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空前高涨,在矿产、能源及建筑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两国的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中蒙合作仍面临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长期历史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以及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等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两国合作前景广阔,如何抓住良好的历史机遇,应对现实中的挑战,将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日环保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旭梅 《东北亚论坛》2007,16(6):107-112
环境作为一种新的贸易资源与新兴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在以往的中日环保合作中,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接受援助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瓶颈制约与胁迫影响,要求中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环保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中日两国在环保产业寻求市场化的合作模式成为有效推动中日合作的关键。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中日环保合作既可行且必要,符合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目前,两国环保合作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寻求市场化的合作模式日益成为有效推动中日环保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