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语     
美眉虽然它与嗲声嗲气的港台音“妹妹”有点亲缘关系,但生活在e时代的人们还是把它当作了区别于男性的标志性名词。如果你还望文生义以为是好看的柳叶眉,肯定会叫人大跌眼镜——“有没有搞错?”网络时代似乎社会上只有两种人:美眉和恐龙。恐龙从远古走来,而美眉则上网聊天,有QQ号,能在虚拟社区营造寄予真情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幽默长廊     
谁错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中,汽车一辆紧跟一辆行驶着。突然,前面一辆刹车停下来,后面一辆撞了前面一辆的车尾。后面那辆的司机跳下车,大吼:“这么大的雾,怎么在这里急刹车?”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十分生气地回答:“你把车开到我的车库里干什么?”老刁与老精老刁到老精家做客,老精只给他素菜吃。老刁见他如此吝啬,就故意住下不走,想等老精招待他吃酒肉后再走。老精却想撵他。一天老精指着门外远处说:“老兄,你看那儿有个黑影,不知是不是人。如果是人,早该走了。”老刁便反唇相讥说:“那一定不是人,如果是人,我怎么看不到他的…  相似文献   

3.
若雷 《农村青年》2010,(5):60-62
趋白热化人才竞争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年过30岁的女性惊讶地发现:当她们自认为正处于经验丰富、活力四射的人生阶段,下岗或者再就业已成为一道难题摆在了她们面前。女人30岁就已经老了?不,这只是一种假象。只要你扬起生命的风帆,30岁以上的女人啊,生活还将有无限的风光展现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美女VS马桶     
美女,人见人爱,马桶,人见人厌。将马桶和美女拎到一起,恐怕要被美眉甩两耳光。但你细细考究,谁又离得了那个人见人厌的恶俗?只是总不愿意公布得满世界晓得,悄然留置在隐私话题中而已。  相似文献   

5.
在村里的农贸市场外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摆摊卖菜的婆婆。她们大多年纪在65岁左右,头上包着一条花毛巾,脸上的皱纹数不清。只要见人走过去,她们就开始吆喝:“蚕豆要不要?”“青菜要不要?”不管有没有人买,她们总是不急不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些婆婆可以坐在家里享清福,干吗出来卖菜呢?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她们其实并不全是为了卖菜。每当摊前无人问津时,她们就会凑在一起聊天,有时聊得可热闹了。她们说:老头子们可以打麻将,我们也想找点事情做!  相似文献   

6.
幽默长廊     
偏方两位夫人在谈论她们的丈夫:“每次参加宴会我都让他老老实实地坐在我的身边。”“我与你正相反,每次社交活动我都让他坐在两个美女中间。”“你对他那么放心?”“不,只有这时他那双‘斗鸡眼’才好看些。”并非单纯一对恋人在月下私语。比尔:“一看你就很单纯,肯定是第一次坠入爱河吧。”蕾丝“……”比尔:“你怎么不说话?”蕾丝:“我正在回忆第一次‘呛水遇险’时的经历呢。”担心两位短跑运动员在谈恋爱。汉斯:“如果有人偷了你的钱包,我会立即追上去抓住他。”莱尔小姐:“这倒提醒我了,  相似文献   

7.
阿文 《时代风采》2007,(3):9-10
她们选择了做“啤酒妹”。这是一份正当但又不太为人尊重的职业.当一些食客以轻浮、戏谑的眼光看着她们奔走于一张张饭桌间时。没有人了解这些游离于人们视线边缘的女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她们的疲惫和无奈。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桩奇特的婚姻。丈夫许名几平同时在异地成立了两个家庭,他来来往往奔波于中原和东北,过了十二三年相安无恙。突然有一天“东窗事发“——两个女人同时接到一封匿名信,揭发了事实真相。许名自知难逃感情和法律的“围剿”,一走了之。而他的两个妻子,竟结拜为“干姐妹”,对她们的丈夫没有丝毫怨言,为孩子找到生父,是她们的唯一所求……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贷款     
林华玉 《工友》2015,(1):56
罗翔开了一家小食品厂,最近自己出现了短缺,他就想去信用社贷十万块钱。罗翔想到了新交的朋友万涛,万涛是信用社负责贷款的刘主任的小舅子,罗翔就去找万涛,万涛听完他的来意,拍着胸脯说:"这是小事,包在我身上!"两个人去了信用社,找到刘主任,刘主任说:"这事需要走程序的,首先,你要填一张申请表,接下来,我们会根据你的申请对你的信用等级评估,参考的因素有:你的经济实力、资金结构,还有你个人在银行  相似文献   

10.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摇动,若是你,闻过了花香浓,别问我,花儿是为谁红,女人如花花似梦",在这百花盛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靠近那些田头地间的、高山峡谷里的、平川河谷间的甚至是患者病榻前的那些花儿,欣赏她们的风姿,品味她们的芬芳,读懂她们的付出与收获,幸福与遗憾,泪水与耕耘,然后感叹幸好有她们在我们的生命里静静地绽放着,幸好有她们相伴的每一个春夏与秋冬。  相似文献   

11.
易安 《工友》2011,(3):24-25
留言板:为什么这次升职又没你的份呢?你一定为这事情郁闷、迷茫——在职场混迹多年,专业技术、业务能力也都非常不错,好像没理由不升职啊!特别是有的同事明明什么都不如你,但是面对升职机会,他们却跑在你的前面。为什么?这个世界真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价值     
一林 《工友》2013,(8):54-54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来到菜市场。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  相似文献   

13.
佟学 《工友》2015,(3):60
用淘米水洗脸或者洗头,是很多美人的家传,她们肯定骄傲地告诉你,和她们一样美丽的祖辈,就因为这样洗,结果是一脸白皙,一头乌发。如果你真的信了淘米水的如此效果,就犯了"东施效颦"的错误,美人的皮肤、头发之所以好,因为她们是美人,她们的基因做着保证,以这样的基因,不管是用淘米水还是洗菜水,都可能洗出惊艳的,至于淘米水,绝对没那么神。淘米水里面的成分最多就是和所淘的米一样,无非是蛋白质,淀粉和少量维生素,以及使你感到有些润滑的表面活性物质,而后者就是过  相似文献   

14.
周常林 《工友》2014,(4):57-57
正有一个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一位老者,年轻人问:"老人家,这个地方如何呀?"老者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说:"非常不好,糟透了,穷极了。"老者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也同你的家乡一样。"不久,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者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热爱自己的家乡。"老者便说:"这里也同样很好。"有知情者觉得诧异便问  相似文献   

15.
邱刚 《农村青年》2007,(6):33-34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当年离家是同样的年龄。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那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想起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走过的路,很坚定地拒绝了。我说,一个男孩子,如果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6.
泉溪的诗     
泉溪 《时代风采》2006,(5):57-57
一直不喜欢明晃晃的灯泡这是两个人的事情一直喜欢在床头摆上六支红蜡烛一定是六支。这是两个人气味相投的默契六支红蜡烛。它照亮了我们衣服上的气味照亮了爱的痕迹还有你留在深夜里黑黑的背影六支红蜡烛六年的爱最后一支蜡烛点完你再也没有回到我的温暖许多日子过去了商店里依然出售红蜡烛我依然固执不愿买回那些红色的眼泪……一直以来,我是自己的敌人看不透的障碍。一个人从黑夜里出来像一扇门找不到门黑夜来了,所有的食物都回到自己的味道所有的人回到自己的坚强和软弱。走在夜的风中我相信自己的单薄、零碎像一颗纽扣找不到回家的方…  相似文献   

17.
踏上独木桥     
我走在周庄古老的石板路上, 望着眼前倒映的白墙黛瓦波光粼粼的水面,心灵完全被净化了,对跟前的这一切竟是如此的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大概是在梦中吧。朋友黄风华说,看,前面有座独木桥,要不要试试。  相似文献   

18.
朋反们,当你步入2003年,在某一天知道是几月几日,但不知道是星期几时,只要记住“255136”、“140250”这12个数字,保  相似文献   

19.
羊群的启示     
周常林 《工友》2014,(11):51-51
正有的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因而能在不断地学习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从而登上人生和事业的顶峰,变成人群中的"头羊"。美丽茫茫的大草原,遇上了一场很严重的干旱。为了使羊群生存下去,牧羊人驱赶羊群向有水草的地方迁移。这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聪明的牧羊人通过仔细观察,选出一只身强力壮的公羊为羊头,让它走在最前面,带领羊群走出绝境。这种由头羊带领的迁移方式,非常管用。只是,当羊群到达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1977年3月27日深夜时分,从成都市府南河畔一幢古色古香的平房内,传出两个初生婴儿的啼哭声。时年已三十有二的迟国彬初为人父,一手抱着一个女儿,满溢幸福的眼睛望望这个,又看看那个,笑得半天合不拢嘴。迟国彬为女儿的起名煞费了一番苦心:姐姐名璇,妹妹叫君。他希望两个宝贝女儿将来都像美玉一样漂亮美丽。不负父望,迟璇、迟君越长越灵秀,而且,这对孪生姐妹相像得连她们的父母有时都分辨不出。从出生到上小学、读中学,姐妹两个吃同一样的饭,穿同一样的衣,走同一样的路,要好得像人和人影似的。连父母都曾打趣她们说“我看你们长大了,嫁人了,怎么办?“1995年7月,通过高考考试,迟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大学,平时成绩与姐姐差不多的迟君却因考试期间撞上女孩的“例假“而名落孙山。自尊的迟君从此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