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0,(11):35-35
语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在全球汉语热潮中,海外汉语推广工作也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孔子学院是我国汉语言国际推广的重要平台,更是我国文化外交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取得辉煌成就,促进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也起到了提高国家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作用。但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其在"提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深层次、文化传统方面的难题。本文从此角度,浅析美国、日本等国家孔子学院发展的现状和"提高"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完善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地位、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等措施,以期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强盛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继鸣  孔梓 《理论学刊》2012,(12):76-80
孔子学院通过合作的方式整合配置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资源,分布于世界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89所孔子学院和520个孔子课堂则成为了孔子学院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通过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资源与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两种资源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孔子学院实现了社会资源的聚集与扩散。这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良性循环的过程,体现了孔子学院社会功能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6)
正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以来,我先后出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驻苏里南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和中国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驻外期间,我见证了孔子学院在我所驻国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感到幸运的是,这些孔子学院发  相似文献   

5.
刘汉俊  翁淮南 《党建》2011,(11):52-55
有人说,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航母。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学堂遍布105个国家和地区,还有76个国家400多个机构强烈要求申办孔子学院。 统一名称、统一铭牌、统一章程、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五统一”的办学模式,使穿上洋装的“孔子”既说中文,又说外文,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代表着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已毋庸置疑地成为了驰名世界的中国文化品牌,如何使这个品牌亮起来、强起来?需要战略与战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潘正祥  肖霞 《理论建设》2011,(2):97-100
从文化自觉的视域观察2004年以来在海外迅猛发展的孔子学院,不缔是呼唤文化自觉和践行文化自觉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无论在维护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实践文化传统和文化创造的相结合,还是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播给世界,促进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等方面,孔子学院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境外孔子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基于文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境外孔子学院是专门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在全球升温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现代价值和以中国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的崛起。境外孔子学院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来打造国家软实力.成为当代中国“走出去”的文化符号与不同文明间对话的桥梁。目前孔子学院处于创建初期,面临着挑战,立足于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是孔子学院应该采取的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孔子学院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定的争议。但是,以孔子学院为载体的对外汉语教学,实则与其他跨文化语言传播一样,是全球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文章从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全球化发展的本质内涵,并对泰国与中国、德国的交往现状以及泰国人学习汉语和德语的基本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语言与沟通理性的关系以及包括汉语在内的跨文化语言传播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正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肩负"反弹"重任,受命出使巴新1999年12月至2003年3月,我出任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简称"巴新")第七任特命全权大使。巴新属于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地处欧、亚、澳水路交通要道,是南、北太平洋的交汇点和连接南太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枢纽,地理条件优越,战略位置重要。南太地区幅员辽阔,风光旖旎,资源富饶,文化独特。巴新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一员,是南太大国,在地区事务中有较强影响力。自1976年10月12日我国与巴新  相似文献   

10.
吕金薇 《世纪桥》2010,(3):47-4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交流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语言作为交往媒介被人们推广应用,其意义远不止于语言学的应用本身。从2002年开始,中国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就开始酝酿借鉴各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并于2005年将汉语国际推广制定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这一系列的实践表明,在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已经不可分离相互融合的时代,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巨大潜力与重要性,并且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作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代西方传教士为了在中国更有效地传播其宗教,主动吸收中国文化,积极学习汉语,并用中文进行创作,以其独特的传教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对其传教策略加以探究,总结其规律,以求对当代汉语国际推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覃秉金 《世纪桥》2012,(1):84-85
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指导思想,更是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文化成果如何在高职院校中传播,如何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是高职院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语言学家许嘉璐在不久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全球汉语热刚刚开始,汉语国际传播的力量令人惊叹,并正在为提升中国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他充满信心地说:到本世纪后半叶,汉语和中华文化应该会与西方语言和文化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在2008年底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发的深厚魅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承汉语教学的载体,以圣人“孔子”为名、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发展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1970年代,这样的事情却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文成了许多国家家长对孩子进行第二语言教育的首选,成年人学习中文的热情也一直没有消退。不管是侨胞的后裔,还是为了商务沟通的生意人,他们对汉语的喜爱形成了全球有目共睹的“汉语热”。大小各异的孔子学院等中文培训机构处处点星,汉语传播片片开花。笔者作为一名在毛里求斯教授中文的志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对海外成人汉语教学也略有收获。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为我国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球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机遇,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全球化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有助于丰富我国的文化生活,增强我国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有助于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语言学家许嘉璐在不久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全球“汉语热”刚刚开始,汉语国际传播的力量令人惊叹,并正在为提升中国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他充满信心地说:“到本世纪后半叶,汉语和中华文化应该会与西方语言和文化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在2008年底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全球26个国家代表的热烈讨论令许嘉璐十分欣喜:“世界各国民众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和热情,对了解中华文化的渴望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4,(Z1):81-83
<正>近些年,随着"国学热"的到来,特别是一百多家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全球各地学人的接受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和发展,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正向一个工业化强国和现代化国家迈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传统观念被新的价值观念替代,在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外国文化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其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大学的内在要求和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传播者上,媒体的传播力大幅提升,同时也应注意建构多元化的传播队伍,增强传播意识;在传播内容上,在继续推广汉语教学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加强思想文化内涵的提炼与传播;在传播途径上,要重视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同时关注图书出版翻译工作;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对传播受众和效果分析的研究,以此推动建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