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前夕,北京市各级党组织为流动党员送上了特殊的礼物:颁发了《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文件选编》小册子,有的还赠送了学习书籍;市委组织部和各区县委组织部开通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各级党组织还抓住春节前后流动党员陆续回家过年的有利时机,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就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等事宜进行了广泛宣传。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确保了党员不论流动到哪里,都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接受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民流动分化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和转型的内在要求。农民流动分化使农村党员的社会职业、身份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农民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出现了“去向难把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加强和改进农民工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保持农民工流动党员先进性,必须要在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创新党内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党建实务     
流动党员如何参加党员民主评议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如果流动期间适逢外出,其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时可以参加学习,接受教育,但不能以此代替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  相似文献   

4.
固组 《党建与人才》2000,(12):36-36
当前,在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存在“四难”现象:一是活动难组织。外出流动党员逐年增多,且居住比较分散,有少数农村支部外出党员接近一半,造成基层党支部不能或不便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二是行为难规范。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范围较广,所从事的职业也不尽相同,不易提出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要求,更难将其落到实处。三是监督难实施。由于外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没有完全理顺,相应的管理办法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一些党员外出后,原单位的党组织无法管,外出党员所在地党组织不能管、不愿管。更有一些党员外出后,跟原单位党组织不联系…  相似文献   

5.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城市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目前城市社区的这项工作尚存在诸多问题。城市社区要通过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库制度,摸清流动党员底数;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动态掌握流动党员情况;科学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构建多方协作工作管理机制;尊重流动党员主体地位,充分保障流动党员权利;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服务机制,实现“以服务聚人心”的目标;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机制,确保流动党员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选派流动党员党建工作指导员,专人负责流动党员工作等措施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流动党员去哪里参加活动呢?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  相似文献   

7.
《学习月刊》2011,(24):101-101
一、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 持续推进“五个延伸”。在把党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楼栋、党小组建在楼门的基础上.把党的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单位党员、居民中的在职党员、社区流动党员和社区“两新”组织党员.基本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李磊  舒明月 《党课》2013,(1):66-66
湖北省广水市以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在全市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注重思想解放,突出评议公平化。广水市根据实际制定了不同评议方案,要求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搞自查。退休及流动党员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确保按时参评。  相似文献   

9.
为让春节后返乡的党员过个“丰收年”,江苏省宿迁市积极为返乡党员搭建平台。一是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让返乡党员“有家”。市委组织部专门在媒体上公布了各级组织部门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安排专人负责接听,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广大返乡党员主动亮身份、自觉找归宿。乡村党组织把《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把发证工作和关爱党员工作结合起来,主动送证上门.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流动党员心中:二是召开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年会,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在党员流动已成常态化的大趋势下,如何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这是各级党组织都在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一项工作。鹤岗市委以"知党音、知责任、知乡情,解乡愁,有作为"工程为载体,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的管理方式和活动形式,颇具启示意义。坚持"真心关爱、真情服务"的工作理念。对于流动党员,鹤岗市各级党组织坚持真情相待、热情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流动党员及其家属解决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西城区委组织部针对全区流动党员增多、服务管理难度加大这一突出问题,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服务管理流动党员举措的前提下,按照四中全会要求,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就业指导平台和学习教育平台等工作机制,在破解流动党员教育难落实、活动难开展的问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使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呈现出管住、管活、管好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2.
禄丰县黑井镇积极改进工作方法,通过与流动党员联络员结对,实行“一对一”专人管理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流动党员联络员由党组织指派、党员自荐、流动党员邀请等方式确定,其中党组织指派的联络员一般为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每人联系1至5名流动党员;党员自荐、流动党员邀请担任联络员的,一般在双向选择、组织审核的基础上,实行“一对一”定向联系。联络员通过平时联系、节日联系、返乡联系等方式,跟踪了解外出党员的实际情况,把管理和服务工作做细做好,尽力帮助外出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党组织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流动党员工作的双向共管、动态组建、教育培训、服务保障、典型带动、智能管理以及组织保证等机制。目前全省流动党员共有15.43万人,在外出务工党员中新建党组织2526个,建立党建联络站500余个,党建网站150余个,派出党建联络员3820人,流动党员党组织组建率达80%以上,联系面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1,(14):56-57
「党建问答」未建党组织的外企中的党员如何行使民主权利?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回答:流动党员中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应在转入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的活动,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流动党员,即持有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党员,应该在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15.
申如龙 《党课》2008,(9):46-48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从健全流动党员党组织入手,不断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流动党员活动载体,通过“四个确保”,较好地发挥了流动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建华 《共产党人》2009,(19):30-30
2009年,兴庆区在流动党员管理中实行“流动”堡垒工作,把流出流入党员的教育寓于平时的管理服务之中,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突出“流动党员就地管、当地党组织协助管”的“双向管理”新模式,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失”。  相似文献   

17.
周宁县就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问题,通过以驻外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了驻外党组织建设和流动党员管理科学化水平,对新形势下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效能,有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高党建服务水平,对推动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党建工作还存在摸排底数难、教育管理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困难与问题。以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为流动党员管理赋能,具有动态管理、个性化服务、实时参与、实时监督等强大优势。新时代以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效能提升,可从完善功能建设、增强服务实效、协调机制建设、注重线上线下联动等几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智慧党建平台优势以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10,(5):23-24
灵武市为流动党员“建家”,让他们“想家、回家、当家” 近年来,灵武市把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作为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积极建立“管住、管好、管活”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城乡互动、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0.
畅丽娟 《新长征》2009,(1):35-35
通榆县为加强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采取得力措施,开展了“清、联、帮、教”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全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清,随时清查党员情况。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