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将"三农问题"摆在了现代化发展的最前沿。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农村立法的经验,提出在我国应构建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融资相结合的金融架构形式。在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走综合立法与分业立法相结合的道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应尽快实现稳定发展,竞争适度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金融成熟度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完善,"成熟度"这一概念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成熟度"的概念引入金融发展领域,形成"金融成熟度"及其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9个省级地区的农村金融成熟度进行测量并排序.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东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发达省区如浙江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盛行.因此,对发达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应加强引导和监管;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既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更要注重改善其涉农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届政府必须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如果"三农"问题不解决,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理想蓝图将成一纸空文。而诸多"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是一项非常现实和迫切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黄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于1954年,2004年8月由省联社直接管理。2006年顺利完成经营体制改革,改为县一级法人的黄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信用联社是农村金融领域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大局。2012年,黄陵县信用联社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三农"的理念,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金融服务的基本方向,以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县域产业经济发展。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等行业,帮助农民尽快致富,确保支农贷款发挥助农、促农、富农实  相似文献   

5.
目次一、农村金融: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二、农村金融现处困境的深层原因探讨三、农村商业性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一、农村金融: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而言,金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是农村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血脉。2008年10月12日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亦明确指出,农村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而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就如何完善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有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本文以G区为例,介绍了金融供给、需求的四种类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VAR模型的建立,对G区1998-2013年农村金融发展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均农业存款(PRD)、人均农业贷款(PRL)和人均农村固定投资(PRF)与农村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PRGDP)的关系,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解析了G区供给、需求失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8.
推动金融改革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表现出了对资金的旺盛需求,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我国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的日渐萎缩。形成农村资金供求的矛盾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是形成资金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资金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资金供应环境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琨 《法制与社会》2010,(1):231-23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研究如何建立符合现代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以来,福建省石狮市纪委、监察局以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为抓手,摸清家底、公开家底、管好家底,全面实施"五要"工程,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三资"监管,《公开手册》入户。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彻底、村民满意,石狮市将清产核资结果印成《公开手册》,分发到每家每户,让群众看得见、看得全,做到家家户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先富群体"争当"村官"的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显著特点;标志着村委会干部类型正在由道德权威型向经济能人型转变,是农村政治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其中也存在诸如贿选、选举纠纷的解决等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健全法律制度,以期达到规范农村选举,加快农村法治化建设进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邦松 《法人》2006,(4):24-29
作为一位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型官员,成思危的观点一向都备受各方重视,在接受《法人》专访时,他就银行改革,农村社保,农村金融及资本市场等当前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三农"问题解决带来了新的思维。本文着重从小额贷款制、"三农"保险、助学贷款制度等方面论述可如何建立服务于"三农"新思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潘虹 《行政与法》2007,(5):52-54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现实的一种有效的金融机制,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石。在新农村建设中,合作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和矛盾。合作金融组织的创新和发展问题需要在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次一、农村金融机构谱系:现状与缺陷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农村金融机构变革与创新的对策建议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近年来,因循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谱系也进行了重大革新。一方面,由于农村市场客户较为分散且业务金额小,商业银行基于理性经济人的考虑,纷纷撤离农村移转城市,引发农村金融领域的系统性负投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改革与调整,致  相似文献   

16.
正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三、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基本特性四、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类别一、问题的提出农村金融问题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关键问题。自1979年2月农业银行恢复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十余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2004年至2010年,连续七个中央1号文件持续强调了农村金融问题的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2012年中央1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  相似文献   

17.
有"破"有"立",改革力度空前 一系列约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被破除,一系列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制度新机制建立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期’,无论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基础设施,还是农村社会事业等,都呈现难得的好形势.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是最有说服力的标志.人们问,农业农村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农村改革有哪些进展和成果?我觉得,近年来的农村改革力度非常大,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改革推进力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绝不可能这么好."谈及近10年来的农村改革,陈锡文开宗明义.  相似文献   

18.
《法人》2007,(Z1)
2007年农村金融的商业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会有更多的银行资本(包括外资)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在1月19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政方针已定,为今年农村金融的发展搭建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农村金融大戏在锣鼓声中揭开了新的篇章。整台演出将弘扬“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的主旋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上移"意义上的"文字上移"只是中国农村教育变迁的一个侧面,是不完备的"教育经验"抑或"教育体验"。当跳出学校去看教育与农村社会的互动、发展,能看到新的社会现实。可以说,在另一个层面,农村学校的部分抽离并非"文字"的离场,而是文字与农村社会进一步结合的表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与结果。基于教育景观的视角对农村教育变迁进行再讨论,发现教育与农村的关系经历了从"溢出学校"到"嵌入乡村"再到"融入社会"的演变过程,教育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非疏远,并最终向"教育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20.
与中国农村金融"政策推进、行政主导"的改革模式相比,美国《农业信贷法》浓缩了100年来美国人应对"农村金融"这一世界难题的实践理性、法律智慧与立法技术。作为美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美国《农业信贷法》以统一立法的联邦法典模式,通过"立法拟制",创设农村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稳定农村金融市场,保护农民借款人权利,确立以调解为主的农村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最终将纷繁脆弱的农村金融关系调整成为符合立法目标要求的主体明确、运营高效、市场完备、监管科学、执法有力、司法有效的系统独立的农村金融法律关系体系,堪称"科学立法"的典范。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站在巨人肩上",树立法治意识,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立法,贯彻"目的明确、程序科学","一以贯之、循序渐进","制度协调、形式理性"的科学立法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