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文钊 《美国研究》2001,15(4):119-125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这十年的中美关系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中美关系为什么就这么难,是否注定要这样动荡不定,大起大落?中美关系的前景究竟如何?不仅中美两国的学者在思考这些问题,就是一般的群众也在关注这些问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中国研究系主任、著名中国学家蓝普顿教授的新作<同床异梦:处理中美关系1989-2000>①正是回顾历史、探讨这些问题的一本非常及时的专著.匆匆读罢,获益匪浅,觉得值得向我国同行介绍推荐.  相似文献   

2.
关于鲁迅精神的真谛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近年来学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引发了某些争议。读了鲁迅博物馆所编《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别有一番感触。这本文集收录了17篇韩国学者研究鲁迅的论文,由文集的主要编选者、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朴宰雨先生和中国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分别作序,并附有1920~2004年韩国鲁迅研究论著目录。据朴宰雨教授在序言中说,收入文集的17篇文章是从400余篇学术论文里精选的。17篇论文虽然视角和立论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从两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的交往出发来进行梳理和探…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却属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事实上,任何学科的研究有热门也有冷门,而且冷门研究的成果往往真正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广西社会科学院赵和曼教授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就是这类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施英 《当代亚太》2004,(2):60-6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有关"东亚模式"成功经验的探讨盛极一时,人们争相追逐着"东亚奇迹"的光环,忽略了东亚社会本身存在的隐患.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使一些人丧失了对东亚的信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失去了经济高增长的光芒后,很多学者眼中的东亚社会似乎只剩下了诸如专制统治、裙带资本主义这样的教训,批判之声不绝于耳.进入新世纪后,浮躁的学风和感性的评议逐渐消散,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经济的复苏,理性而系统地总结东亚社会发展的成败得失,为中国发展提供参考、找出东亚再创辉煌之路,遂成为学术界众多富有历史使命感的研究者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与安全事务中居主导性地位,对国际体系结构、国际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中之重.由于中美两国实力对比的非对称性特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华战略不仅决定着中美关系的走向,而且直接涉及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和平崛起.正因如此,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一直成为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6.
郑渝川 《新民周刊》2022,(28):79-79
这是一本由19世纪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及其团队绘制的中国鸟类图鉴。此书整理收录了古尔德绘制的519种中国高清鸟类手绘插图,跨越时空,再现一百多年前古尔德画笔下中国鸟类的灵动与优雅。为使其更符合现代科学分类体系,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刘刚、广西科学院朱磊,根据现代鸟类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试图从对历史的探究中寻找苏联解体的原因.近年来,许多西方学者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苏联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主义的因素上来,把苏联的解体归结为在苏联体制与民族主义的对峙中民族主义的胜利,并进而认为民族主义因素将对新独立国家的民主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岽兴 《东南亚研究》2005,200(5):66-70
<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以下简称IRFA)是由美国保守派推动制订的一部具有域外效力的美国国内法.由于该法所包含的双重标准以及该法在推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诸多问题,该法实施以来"产生"的域外效力十分有限,未对中美关系造成直接影响.但在美国社会不断保守化的背景下,IRFA对中美关系的间接和负面影响不容小视.针对美国国务院每年发布的<国际宗教自由年度报告>中对中国宗教自由状况的歪曲,中国政府予以外交上的坚决谴责是必须的,但从根本上说,在宗教领域奉行接触政策,勿视美国为敌,怀柔美国应是当前我国韬光养晦外交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谁在忧虑中国的崛起?——《太平洋流》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多边外交日趋活跃,综合国力总体不断加强,影响随之不断扩大.中国日渐崛起既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美国政界、学界热议的话题.各种政治力量依据自身政策偏好解读中国崛起,以期影响甚或塑造美国当下和未来的对华政策,此即美国又一轮的对华政策辩论.  相似文献   

10.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很多德国人心目中是理想的国家领导人类型,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其去年出版的新著《不在其位》中,他对目前欧洲人面临的中心问题,如欧盟建设、福利国家转型、欧美关系、与邻国关系、国际金融危机等议题作出了清晰而明确的分析,同时在书中他也谈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经验和错误、政治伦理以及宗教等充满个人色彩的话题。本文重点介绍施密特对欧盟建设、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化和经济学理论等问题的分析,并对其看法作了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11.
庞中英 《美国研究》2007,21(3):134-138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勇博士的呕心之作《中美经贸关系》①终于出版了.作者超越了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特定事件,从长时段的角度考察问题,发现了问题和趋势.这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经济关系已从"贸易政治"逐步演化为包括"货币金融政治"的全方位经济关系,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相对简单关系演化为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中的互惠:一项研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互惠研究之于中国意义重大,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一便是互惠关系和人情网络。这种文化传统反映到国际关系中,大体构成了平等互惠与和谐世界理念。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国内至今尚未启动国际互惠研究。在西方,国际互惠已经成为一个理论话语,并产生了虽不算丰富、但仍富有启迪的研究成果。建构中国的国际互惠理论有两个前提:一是进行国际关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也就是要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二是评估西方已有成果。本文做的工作属于第二种,即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已有研究成果,在肯定其意义的同时,重点指出其不足。这些不足可能是中国未来国际互惠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利益攸关方到战略再保证:霸权衰落下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五年来,美国对华政策定位经历了从利益攸关方、中美国、G2到战略再保证的转变,也成为当前国际关系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这种转变与美国霸权衰落紧密相连,是美国为了延续霸权,希望中国继续融入其霸权体系的手段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战略选择成为中国当前必须慎之又慎的问题。历史证明,与霸权国的对抗没有出路,因此中国只能选择合作。机制化的双边协调对话必然是今后中美关系保持良性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努力的方向,但也必须时刻警惕美国对华战略中的陷阱。  相似文献   

14.
时殷弘  宋德星 《美国研究》2003,17(3):129-136
对于作为一个理论思想领域的国家大战略的把握、理解和创造性联想 ,除了有赖于研读经典的大战略理论和历史著作 ,并且对历史上和现今的典型大战略事态进行超越就事论事层次的相关探究和思考外 ,一条可取的重要途径在于像保罗·肯尼迪呼吁的那样 ,从其各不同组成部分或层面来分析、理解国家大战略。①在长达 7年严谨扎实的研究之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张敏谦研究员基于大量资料文献 ,写成《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在2 0 0 1年出版。概括起来 ,这部著作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 :(1)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相似文献   

15.
重启美俄关系是奥巴马执政后重要的外交议程之一。美国面临的多重困境是奥巴马政府积极重启美俄关系的关键推动力量。2009年的美俄外交呈现出务实和机制化的特征。相对国家实力的对比变化,使奥巴马-梅德韦杰夫时代的美俄两国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成为可能。美俄双方一直存有严重分歧的议程有可能成为2010年美俄外交的难题,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增加变数。  相似文献   

16.
中美文化关系中存在的文化的差异性和文化信息的广为流布,使中美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互动结构.在这种结构里,中美建立文化关系的动机藕合点主要是双方的共同需求和彼此有利的基点.但要使中美文化关系从自然走向必然,还需要启动行为激励机制,即通过设立国际环境压力、进行文化关系的结构调整和在国际关系中切入文化期望等外部动机,来促进中美文化关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树勇 《美国研究》2005,19(1):112-124
当下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战略学界中任何研究,都意在回答“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向何处去?”这一问题。阿特教授 (RobertJ. Art)的《美国大战略》持中庸之道,既不为冷战胜利特别是九一一事件之后的美国地位沾沾自喜,也不垂头丧气。他从国际关系学与战略学的双重角度,理论联系历史,较有说服力地提出选择性干预战略,指出既不能像孤立主义与离岸平衡战略的战略家那样采取消极措施,又不能像小布什政府那样采取单边主义的反恐战略,强调美国与盟国的广泛军事合作,从而较为客观而正确的回答了“九一一后美国向何处去”这个根本性问题,而且在美国新保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建交十年来中韩两国关系在政治、外交领域里的发展,阐述了两国政治、外交关系发展的主要基础和推动力,指出了目前和将来有碍于两国关系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一些因素和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nline Arab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tisan Algerians, Egyptians and Arabs of other nations during the recent soccer qualification matches for the 2010 World Cup. It assesses the role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 in the online furore that developed in connection with those matches. It focuses mainly on the way YouTube (vlogging) and blogging are used, and explores the premise that most interpretations of ‘flaming’ (aggressive interactions online) do not take into sufficient account cultural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nder, the recipient and the third party. This article also looks at the effects of ‘soccer nationalism’ and some of the political issues stirred up by the online debate.  相似文献   

20.
刘建飞 《美国研究》2004,18(4):130-136
邓小平对美政策思想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诞辰 10 0周年之际 ,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宫力教授的《邓小平与美国》一书。这部 5 0余万字的著作是宫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对美政策思想研究”的最终成果 ,凝结了他四年的心血和十几年的学术积淀。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 ,以邓小平的重大对美外交决策和活动为基本线索 ,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邓小平对美战略策略思想的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一本书紧紧抓住邓小平时代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 ,清晰地展现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