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蔼然  曹顺仙  杨桃红 《学理论》2014,(32):291-292
道德教育的实施,应贯穿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其他各级教育,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过程规律,侧重于不同阶段的内容和重点。剖析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衔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对德育的有效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全面认识德育的功能,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明确大中小学德育的各自任务,培养德育衔接意识;系统规划德育目标,制定统一的德育标准。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8)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近年来已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研究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出现了德育目标定位不清,德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德育途径和方法基本雷同,德育管理和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从构建德育目标机制、德育内容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制度机制以及评价监督机制这五个方面探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符合国情的德育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德育的呼唤     
最近,常常可以听到有识之士在大声疾呼: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容忽视!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应关心的重大问题。(一)德育遭到冷落 北京四十一中的张仲民副校长说:现在中小学的德育地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干脆不要。这里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我们学校自身的责任。千军万马要抢着过高考的独木桥,势必造成忽视德育的危险倾向。过上若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德育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迫切需要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前途出发,从时代潮流走势和当代中小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站在改革开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头脑和眼光重新审度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寻找解决的办法。为此,本课题组对株洲市14所中小学和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召开座谈会26个,完成调查问卷600份。我们认为当前中小学德育的困惑表现在以下“三个落差、三个反差”上:  相似文献   

5.
去年8月份,我们利用半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20个单位和10余个村庄,听取了50多位干部、教师和一般群众的意见,同80多位学生进行了讨论和个别交谈,并与有关单位的同志一起印发了100份问卷,对一些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力争全面、准确、真实地把握中小学德育的状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各级领导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同志花费了很大精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小学的德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中小学生的德育状况并不很理  相似文献   

6.
杨玲玲  赵建梅 《学理论》2013,(17):267-268
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对其德育问题进行了探析。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学校中德育过于泛化和知识化,脱离生活实际;家庭中家长德育意识淡薄,言行随性、重智轻德;社会中负面信息错综复杂,给小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道德信仰为尺度:实现学校德育的生活化;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德智并重:创立健康的家庭德育环境;合理监督、正确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宝全  雷金屹 《学理论》2010,(13):92-93
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实践体验活动重视起来,并纳入德育过程之中,通过设计和实施好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汤华  胡笳 《瞭望》1994,(36)
“旧法不灵,新法不多,费力不少,效果不佳”.这是社会上对中小学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现状的一种批评.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政治课教学效果问题,近年来人们也颇多微词.因此,如何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探索德育的新思路,成为教育界内外的一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根据这一指示精神,深圳市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向各级各类学校推出“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方案”。这是深圳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大胆探索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实行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有利于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10.
李弘阳  李佩芸 《学理论》2014,(32):280-281
生态德育是对以往人际德育的继承和发展,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以人际德育为指向的德育策略,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通过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反思,提出生态德育的对策如下:营造生态德育的和谐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德育要素相适应的德育方法;优化德育内容,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身心发展需要;搭建良性合作的生态德育平台。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8)
在军队中广泛开展德育是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当前受不良消极思想冲击,部分官兵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倾斜,尚武精神和战争意识淡化,道德信仰、职业信仰弱化,给部队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作为塑造官兵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具体抓手,直接关系到战斗力提升和强军目标实现,在强军实践中加强部队德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3)
"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发挥着提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势必对该培训对象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发挥协商民主机制的作用,真实反映"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对于完善培训理念,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内容和计划,为做好培训建立机制保障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芳 《学理论》2011,(13):226-227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我国现在教育系统内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对部分地区的学校的德育渗透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主要涉及学科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学生的品德现状、学校中对德育渗透工作的落实情况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大变革,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建设,也为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在教育第一线的同志,从新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加强德育的意义,大胆地进行德育改革的实际探索,有了许多新的突破。生动、丰富的德育改革实践,促使德育的理论研究也出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局面:广大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共同探索德育的规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总结自己的经验与借鉴外国的经验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体系,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栽培扎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之中的德育改革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德育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已经得到重视,正在研究、规划、创立。这在教育发展史上是会占有一定位置的。但是,德育又是一种系统工程。达一点还沒有引起足够注意,正需要提出来研究,以便对人才的培养设计得更周密、更可靠。一、什么是德育教育系统工程所谓德育教育系统工程,简單地说,就是对青年学生的德育塑造作立体、系统的工程来设计和实施。一般说来,对青年学生的德育教育,包含有两个重要含义。一是德育作为一门科学,叫德育学,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创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二是德育作为人才的德育培养、塑造的整体设计来说,它又是一项工程,一项立体的各学科、多层次有机联系的系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25)
德育实践体验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设计、实施体验环节,提升受教育者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消化的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德育,是品德内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德育认知的根源。德育实践体验凸显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只有把德育实践体验纳入德育过程之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雷田田 《学理论》2013,(17):397-398
中学生德育是德育的重要构成体系,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过去在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更多地强调思想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教育,却忽视了道德教育,当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德育,发现我们的德育过于追求理想化,而疏离了学生的实际,也造成了中学生的道德危机。因此,应从三方面加强和改进: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明确德育目标;丰富德育内容,跟上时代潮流;运用延展性德育评价原则,全方位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8)
南宋时期,中国政治格局呈现出"内忧外患"的病态,社会伦理纲常也随之破坏殆尽。重构伦理道德,树立道德价值成为士大夫和各学者所重之事。朱熹以"明人伦""做圣贤"为目标,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德育方法,对唤醒人们道德意识,重构社会伦理道德做出重大贡献。其方法主要包含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引导与防治相结合、致知与实践相结合、阶段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虽然朱熹的德育方法形成于宗法社会之中,但并未妨碍其内在的客观性和辩证性,对当今学校的德育和素质教育推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当代中国高校德育特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注重集体主义教育,与社会失链性;当代美国高校德育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维护个人权利。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德育目标阶级性的差异;第二,德育内容的差异:中国高校德育注重理想性人格的建树,美国更注重社会现实性;第三,德育实现途径的差异:中国高校德育重理论性轻实践,美国高校德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大学德育的概念是什么?弄清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实现大学德育科学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的分支——大学德育学,所必然面临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目前,关于大学德育的概念众说不一。1982年12月厦门会议的讨论中,曾提出以下几种不同的定义: 1.德育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2.德育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道德、纪律教育。 3.德育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