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委托、委托合同与委托代理,是相互联系的三个不同的概念.委托,是一方提出的要求他方办理事务的意思表示.委托代理是建立在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由代理人进行的代理.代理人必须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以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代理活动表现的是代理人的意志,而代理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所以,它是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授权,并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者确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活动.它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也不是  相似文献   

2.
于岩 《中国公证》2011,(8):34-36
一、授权行为无因性的提出 代理是我国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按《民法通则》的规定,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本质是代理权的授予。公证委托,从形式上属于委托代理,性质上属于意定代理.其取得依据是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委托是委托人授权受托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办理委托事务的法律行为.委托人因时间、地点、健康等条件限制,不能或不便于自已进行民事活动时,可委托他人代理.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权利义务后果均由委托人享有或承担.委托书是当事人一方(委托人)委托他方(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而他方接受此项委托所产生的一种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委托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委托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委托人的授权受托为真实、合法的活动.其意义在于能使接受委托书的单位或个人相信委托人的签字、盖章是真实合法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论委托代理     
一、委托代理制度的发展历史委托代理又称意定代理或授权代理.它始于契约法,后分离出来成为民法总则中一项重要制度.它的出现和完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罗马社会前期,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和社会管理组织.在父权制度下,“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权人,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如何均归家父”家父是“家庭的唯一代表”.“只有家父有权利订立契约”.加上,古代罗马法律要求当事  相似文献   

5.
李先锋 《法制与社会》2012,(33):242-243
委托书公证是指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委托书公证的当事人是委托人。委托书是委托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只有受托人在接受委托时委托书才起作用,如受托人接到委托书后明确表示不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委托即失去作用。向前延伸,这种委托代理的内部关系是代理外部关系得以产生和生存的前提,而代理的外部关系则是代理内部关系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委托代理又称为意定代理。委托书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仅由委托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其特点是无需他人的同意就能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委托书通常应是在有关委托行为的后果仅使受托人取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情况下才出现。  相似文献   

6.
王叶刚 《法学杂志》2018,(4):94-100
在委托代理中,一旦出现授权范围、期限等内容不明确的情况,即可导致授权不明。在授权不明的情形下,课以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既不符合委托代理制度的基本法律构造,也不利于鼓励交易,影响代理制度功能的发挥。确定授权不明情形下代理人责任,需要先确定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以及代理行为的效力,在维护交易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被代理人的意思自治,由其事后确定授权范围。授权不明情形下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可能构成有权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或者表见代理。  相似文献   

7.
代理授权行为作为委托代理权的发生原因,是代理制度中的关键问题。授权行为的独立性是事实判断问题,授权行为区别于基础关系,并不是基础关系的外部表现,其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授权行为的无因性是价值判断问题,从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角度出发,我们应在代理制度中坚持授权行为的无因性。  相似文献   

8.
按《民法通则》规定,律师担任民事诉讼代理,必须在委托合同的基础上,依据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权委托书睐行决代理权限。但是,律师在民事代理业务中,往往忽视使用《授权委托书》这一法律文书。常常是法院明确提出向法庭提交授权委托书时,代理人才补办;如果法院不提出要授权委托书,代理人则用《委托代理合同论之。这本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文书,而且《委托代理合同》中关于授权范围写得笼统,很不规范。鉴于这种状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种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明确规定:“授权…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合同签订人未持正式的授权委托书签订合同,其代理资格和权限应当如何认定问题 经济合同法第十条规定:“代订经济合同,必须事先取得委托单位的委托证明,并根据授权范围以委托单位的名义签订,才对委托单位直接产生权利和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院高法〔1996)78号《关于诉讼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是否包括执行程序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权委托代理入。当事人委托代理入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交记明委托事项和代理人具体代理权限的授权委托书。如果当事人在授权委托书中没有写明代理人在执行程序中有代理权及具体的代理事项,则代理人在执行程序中没有代理权,不能代理当事人直接领取或者处分标的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限问题的批复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陕高法[1996]78号《关于诉讼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是否包括执行程序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权委托代理人。当事人委托代理人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交记明委托事项和代理人具体代理权限的授权委托书。如果当事人在授权委托书  相似文献   

12.
一、全权委托的认定 所谓全权委托,又称概括性授权,是指客户授权经纪公司或其从业人员自主决定处理客户帐户的下单买卖事宜,每笔具体交易无需再由客户授权。它具有这样四个特征:①从主体上看,全权委托关系的授权方为客户,被授权方为经纪公司或其从业人员,其中尤以经纪公司雇佣的经纪人担任被授权方更为常见。如果被授权方为经纪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以外的人,则不构成本文所指的全权委托。例如,法人客户将下单决定权授与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专利权人甲同乙签订一份专利权转让协议,将甲的专利权转让给乙。在办理专利权转让变更登记中,乙向专利代理机构丙出具两份授权委托书,一份是乙委托丙办理变更登记的授权委托书,该委托书是真实的;另一份是甲委托丙办理变更登记的授权委托书,该委托书涉嫌伪造。随后,丙以代理人身份持转让合同和上述两份委托书到国家  相似文献   

14.
人大代表的选举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权利的委托代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层面更多关注的是程序的合法性,而忽略了契约层面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这使得选民托付的政治权利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可能出现被弱化、甚至流失问题。所以,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确保人民代表制度建立在称职的代表集合基础上,是健全人大制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汪志刚 《法学研究》2023,(2):136-153
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中,存在委托代理法律性质处理难题。委托代理试点顶层设计的核心逻辑是民法逻辑,其概念和理论基础为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的概念及其民事权利定性;主体构造机理为在行政机关组织结构逻辑上叠加民法法人的组织结构逻辑,进而实现所有权委托代理行使主体的具体化;客体范围确定依据为所有权行使可适用委托代理、监管权不适用委托代理;法律形式为以编制自然资源清单的方式实施委托授权。这种委托代理性质上应属于部分事务委托和部分事务委托代理共同构成的综合民事委托和代理,同时又是由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授予代理权形成的以国家为被代理人的代理,依法可与国家所有权代表行使和法定代理行使一样,适用以自身名义代国家实施行为并代国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代理授权行为是整个代理制度的核心,而授权行为的性质问题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代理授权行为是否具有无因性直接决定着基础法律关系的变动能否对授权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无因性理论下三方的利益格局及其与表见代理制度替代的可能性,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立法范式.  相似文献   

17.
律师调查收集证据是指代理诉讼的律师,根据当事人的委托或授权,依法运用各种方法,以发现和取得对当事人所主张事实有意义的各种证据的诉讼活动。是律师代理参加诉讼的重要环节之一。律师在调查收集证据时,首先必须是在当事人委托之后进行并在授权范围内依法进行的取证活动。而不能违背当事人的意志擅自作为或调取与当事人委托无关的证据。其次是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律师调查收集证据是依法赋予律师的一项权利。新的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律师暂行条例第7条规定,律师参加诉讼活动,有权依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有关单位,个人有责任给予支持。同时律师在接受委托后,就应积极履行代  相似文献   

18.
文敬 《法学》1983,(10)
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当事人为了取得某种权利、承担某种义务,授权他人办理有关事务,这就是代理。代理人在接受委托后,限于某些条件或出于某种考虑,为了有效地维护被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而将代理事项之一部或全部转委托于他人再行代理,这就是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在诉讼代理人参加的民事诉讼中,我们发现许多当事人不重视授权委托书的填写。有的代理人没有委托手续便参加诉讼,代表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还有些代理人虽有授权委托书,但其代理权限不够明确,只是笼统地写着“部分代理”、“全权代理”等等。这  相似文献   

20.
张辉 《政法论丛》2006,1(3):53-56
征集委托投票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民法上的委托代理,但股权分置改革赋予委托投票诸多特殊性。同时,关于委托授权范围和法律效力在股改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趋势,这不利于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对委托投票进行统一的规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