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香凝是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着重论述何香凝对国共合作所起的积极作用,请史学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在大革命时期,何香凝就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明确的认识,并积极致力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事业。首先,积极支持廖仲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吸取过去屡次失败的教训,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派廖仲恺同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一起进行国民党改组工作,何香凝成为廖仲恺的得力助手。何香凝认为,国民党改组,主要在于实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针对一些人反对执行三大政策,何香凝指出:“‘联俄’,最为一般不懂政治动向,不知国际形势的人所反对。‘容共’呢,他  相似文献   

2.
廖承志,1908年生,广东惠阳人,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3.
封面所刊照片,为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同国民党女党员代表1925年4月17日在孙中山故居前的合影。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决心完成这位革命先驱者未竟的事业。在此期间,她在何香凝的陪同下,往来于南京、上海之间,一边积极参加孙中山的殡殓、移灵等活动,一边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临终遗愿和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逝世后,由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全市范围内及外省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悼念和宣传活动。3月22日,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部长助理…  相似文献   

4.
陈永红 《党史文苑》2008,(11):46-49
廖承志,1908年生,广东惠阳入,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这使他从小就接受了革命的熏陶。他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他一生中的许多时光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有人统计,他每七天当中,就有一天是在牢里度过。前四次坐牢是在国外,其中三次在日本,一次在荷兰。后两次是被国民党逮捕的。  相似文献   

5.
江风 《广东党史》2009,(2):10-14
何香凝是女中豪杰,一生意志刚强,大义凛然,敢作敢为,连陈炯明、蒋介石都畏惧她三分。历史上曾传颂她智救丈夫廖仲恺、五骂蒋介石的佳话。  相似文献   

6.
正"前者牺牲后者继,此后无穷烈士来"1929年7月,何香凝登上上海至香港的轮船,准备取道香港,先到南洋群岛,然后转赴西欧。过去,她曾经追随孙中山和廖仲恺多次亡命国外,如今哲人先逝,唯独留着她自己。想到那些自命为孙中山"忠实信徒"的"革命同志"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人民怨声载道,三民主义已被弄得面目全  相似文献   

7.
明红 《世纪桥》2006,(4):91-92
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是一位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的人。1983年6月,廖公碎然去世,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痛惜。人们永远铭记他为国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也深深怀念他那热情爽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乐观精神。廖公的父亲廖仲恺是黄埔军校第一任党代表,母亲何香凝是著名国画家,建国后还曾一度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何香凝能诗擅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洋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意态生动逼真。1961年,何香凝作《万古长青》图祝颂中国共产党建党40周年。何香凝女士还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与何香凝,堪称一对敢死的救国女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入我国,何香凝不满于蒋介石抑内媚外的不抵抗主义,她愤然寄诗国民党高级将领,愿将“巾帼裳”,“换你征衣去”。1932年。当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消息传出后,淞沪前线随即出现了宋庆龄、何香凝两位伟大女性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杨拯民 《党史博览》2014,(10):28-29
1937年4月下旬,父亲被南京政府免职,并被派出国,名为出国考察军事,实为流放海外。6月下旬,我和王维之从北平到达上海。我到上海后和父亲住在一起。有一天上午,父亲带着新娘(杨虎城第三任妻子)和我去拜望何香凝(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的女婿李少石(廖梦醒的丈夫)到弄堂口迎接,在客厅口迎接的是廖梦醒。何香凝因腿疾下楼不方便,所以一切活动均在二楼。廖夫人一口广东话.我们听不大懂,就由她的女婿和女儿做翻译。  相似文献   

10.
振扬 《党史文汇》2008,(5):34-37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同时读到何香凝、续范亭、吉鸿昌的三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想。这三首诗的三位作者,身份、地位、经历不同,但却都曾是国民党内的著名人物,他们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时期众多爱同人士的共同感受和心声。  相似文献   

11.
碧红 《党史文苑》2001,(1):43-44
廖承志是一位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的人。1983年6月,廖公猝然去世,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痛惜。人们永远铭记他为国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也深深怀念他那热情爽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乐观精神。 廖公的母亲何香凝女士能诗擅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意态生动逼真。在母亲的熏陶、影响下,廖公自幼喜爱绘画。 何香凝作画时,廖承志都会专心守候于母亲身旁,一边研墨,一边琢磨,有时实在忍耐不住,就提笔画起小人像来,虽然笔法稚嫩,但人物却栩栩如生。当何香凝发现儿子的特长后,不无…  相似文献   

12.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新中国新闻、侨务、外交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与周恩来很早就认识,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之一。在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生前讲道:“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周恩来曾说过“: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对此,廖承志感叹道:“这是实情啊,父亲廖仲恺早在黄埔军校就十分赏识周恩来,母亲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姐姐廖梦醒不仅和周恩来革命关系密切,而她的女儿囡囡又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疼爱的干女儿。”早在1924年大革命时期,16岁的廖承志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以及他们的子女,为了振兴中华,统一祖国,为三次国共合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中国如果不联俄联共,就没有出路”“中国如果不联俄联共,就没有出路。”这是廖仲恺遇难前一个星期说过的话。廖仲恺为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4.
吴彬 《党史纵横》2007,(3):58-60
因为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是孙中山忠实追随者的缘故,廖梦醒从小就与宋庆龄熟稔。而从抗战时期开始,廖梦醒又长期在宋庆龄身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们虽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但依然保持大量的通信往来。廖梦醒与宋庆龄的关系,可说是亦亲亦友。从辈份上来说,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是廖梦醒的长辈;但从情谊上讲,她们更象朋友,特别是在晚年时她们很少见面,就通过大量的书信来表达相互间的关心和体贴。  相似文献   

15.
廖仲恺与何香凝的一生,也许要从何香凝的“天足”说起。何香凝的天足,成全了他俩传奇般的婚姻,印证了所谓的“巧合天成”。他们:一个天赋异秉,不坠青云之志;一个天资聪慧,巾帼不让须眉。天足作媒,美满姻缘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降生于香港一个富裕的商人家里,是  相似文献   

16.
刘明钢 《湘潮》2012,(7):55-55
南昌起义部队里活跃着一支30余人的女兵队伍。她们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少数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可以说这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批女兵。据资料查证,其中湘籍女兵共有5位,她们是周铁忠、陈兆森、彭援华、文曼魂、陈紫。  相似文献   

17.
宁军 《世纪风采》2008,(3):14-18
2007年11月,话剧《孙中山与梅屋庄吉》在南京隆重上演,这是日本东京银河堂剧团到中国巡演的重要一站。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与日本友人梅屋庄吉交往的一段历史佳话,经日本导演之手又在舞台上再现,在中国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笔者曾在日本东京采访梅屋庄吉的外孙女小阪主和子,听她讲述孙中山与梅屋庄吉之间难忘的往事,并看到了佐证她讲述的一批重要人物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8.
费明燕 《世纪风采》2006,(2):19-20,41
廖仲恺与何香凝伉俪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振兴中华的宏伟大业。他们既是家庭生活中情真意切的恩爱夫妻,又是革命道路上忠贞不渝的亲密战友。1922年的6月至8月间,何香凝曾冒着生命危险将身陷绝境的丈夫从死神的手中抢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廖承志是孙中山得力助手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连蒋介石本人对他的父母都十分敬畏。他如果愿意放弃革命,投身国民党,一定会官运亨通。但他在身陷国民党囹圄4年中,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却始终正气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1942年5月底,中统“江西调统室”内,数名特务喜形于色。原来,他们抓获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郭潜,经过连日拷打,终于叛变。他首先供出了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行踪。现在,他们已经商量出两套逮捕廖承志的办法,一是将廖承志诱骗到火车站进行绑架;二…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廖梦醒、儿子廖承志结下了真挚的革命情谊.本文概述了其始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