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2012,(2):22-22
为更好地发挥闽台“五缘”优势,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近日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以改革开放精神为先导,精心营造港澳台侨企业发展环境,认真做好服务港澳台侨企业工作,使新都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交流合作日渐增进.截至目前,已有18家台资、30余家侨资港资企业到新都区落户发展.  相似文献   

3.
被国际舆论界称为“中国北方经济黑马”的烟台市,也同样被台湾商界的有识之士看好,“抢滩登陆”的台商一波接着一波涌来,使烟台的“台资热”不断升温.只有赚钱的,没有赔本的谈起“台资热”,烟台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凤杰兴致勃勃地说,台商投资烟台是80年代中期由“三来一补”开始的,后来逐渐扩大到产业投资.1987年首批台资企业在烟台落户后,先后出现三次台商投资高潮,台资企业连年大幅度增长.尤其是1993年,全市新批台资企业230家,合同总额和台资额分别超过前6年的总和.截止到今年3月底,烟台批准成立的台资企业达到525家,合同总投资10.3亿美元,其中台资额5.2亿美元,台商实际投入资金1.8亿美元.投资项目以生产型为主,涉及水产、食品、服装、纺织、建材、机械、电子、塑料等几十个行业.目前,台资在烟台的外来投资中仅次于港资,已经跃居第二位.台湾地区继香港、韩国、日本之后,成为烟台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4.
原成成 《人民论坛》2014,(8):222-224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确立了“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主线。按照这一主线建设航空都市,面临着交通规划的衔接、与当地经济的互动发展以及产业规划等问题。在当前国际航空都市理论尚不完备,国内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将其打造为世界和国内先进的航空都市,需要在规划编制、省市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快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北京观察》2009,(1):16-16
把西南地区作为后奥运时代北京新的发展极化区;努力使西南五区成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关键区域;加强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治理与开发;利用扩大内需机遇,加快首都西南区域发展;发挥西南五区优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台盟成都市支部在台盟中央的直接领导和成都市委统战部的具体帮助下,克服成员人数少、没有固定编制的困难,积极组织全市成员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近年来,他们在参政议政、对外联络、牵线搭桥引进台资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1989年6月,闵行区第一家台资企业在莘庄镇落户,7年来越来越多的台商踏上闵行这片投资的热土.近年来,台商纷至沓来,闵行这片投资“热土”更热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上海市闵行区地处上海西南市郊结合部,面积370平方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区域内水、电、煤气供应充足,通讯、海关、保税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四川正以它得天独厚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投资者。目前,台商正掀起“瞄准四川,抢占成都,进军重庆,落脚全省”的投资热潮。台商对四川的投资,始于1988年,但发展较快只是近两年。据统计,截至1994年11月,四川的台资仓业达到1074家,投资总额近12亿美元,引进台资8亿美元。其中,近两年开办的台资企业和引进的台湾资金,均占目前全省台资企业总数和引进台湾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二。由于台商加快入川投资步伐,使台资企业在四川三资企业中的地位大大  相似文献   

9.
《台声》1994,(5)
3月24日,二百多位在京台商与首都各界人士共四百余人欢聚在燕京饭店,共庆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四岁生日.四年前,大陆第一个正式备案的台商民间团体——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宣告成立.作为政府与台资企业之间的桥梁,台资企业协会积极推动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促进两岸在经贸领域里的交流,而成为“台资企业之家”,目前在京的一千多家台资企业中已有近五分之一加入,另有近百家外商投资企业和驻京商社、办事处的台胞以个人名义入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江苏省吴江市累积利用外资已达20亿美元,其中台资占90%。是什么“秘密武器”使吴江利用台资在短短两三年间翻了两番多,改变了其外向型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措施。近几年来,我县在引进外资、台资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就从我县引进外资、台资的现状谈谈县级引进外资、台资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县引进外资、台资的现状定南是赣南的重点“三胞”之乡。目前,在港、澳、台的同胞和海外侨胞有600多人,加上他们的二、三代,约有4000多人,其中台胞占90%以上。据有关部门估计,定南在外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近几年成都市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台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5年底,全市已有台资企业386家,总投资额5.5亿美元,占全市引进外资的20%左右,在西部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3.
憨态可掬的“康师傅”在京城一炮打红之后,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的产品走进了北京人的生活:伊瑶、蜜雪儿时装、台湾牛肉面、康莱蛋酥卷、乖乖系列食品、莱思康电脑……而随着北京市新的优惠台商投资政策的即将出台,会有更多的台湾招牌、宝岛风味和台湾产品出现在京城街头.近年,台商跨海“登陆”的脚步不断加快,古都北京一直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到京台湾游客约占到大陆台湾游客的三成;而北京作为文化中心,集中了大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北京的综合教育水准较高,劳动力素质较好,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北京在吸收台资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今年,香港回归祖国,福州市作为两岸定点直航试点,福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坚持“开放、开明、优惠、灵活、守信”,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使引进台资工作越做越好。全市累计批准台资1189项,总投资29.44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重庆台资企业蓬勃发展,截至今年4月,已发展到316家,利用台资达两亿美元.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内河最大的口岸城市之一,其工业实力在 西南地区首屈一指.重庆还是背靠2.6亿人口的西南大市场.许多台商看中了重庆,纷纷前来投资办企业.特别是1993年达到了最高纪录,全年共建台资企业151家,相当于前五年的总和.台商在重庆的投资领域广泛,有高新技术、交通、能源、电信、机械、化工、医药、房地产开发和服务业等方面.这些项目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见效快.如台湾稳阁企业有限公司与重庆无线电二厂等单位共同投资创办的  相似文献   

16.
融资困难是大陆台资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69家珠三角台资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除了企业内部融资外,大陆台资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向台湾、大陆以及第三地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融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台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强烈,不同的经营方式,对于台资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也不一样。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多数台资企业倾向于向大陆境外资本市场(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导致融资渠道的“单一化”。解决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问题,关键在于扩大资金来源,减少和消除融资障碍,使融资渠道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台资企业投资经营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7.
四川成都,作为西南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以其发达的经济和良好的人居、投资环境位居西部城市综合实力之首,被誉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加快了成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带来了城市治安防范工作的新时代。作为未来国际大都会的成都虽然有一支强大的治安与防范力量但其技术防范联网工程建设却不在全国的先进行列。大搞“科技创安”,力创建“平安成都”,是成都保安人当前的首要任务。 技术先行  迫在眉睫 传统的人防建设历来是治安防范工作的重点。四川省成都市保安服务总…  相似文献   

18.
在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员手册的序言中,协会会长、苏州三阳高尔夫球场董事长林茂吉先生深情地写道:人说苏州是水乡,有水即有桥,苏州成了多桥的都市。而今又一座“桥”架在了苏州的台资企业与政府之间、台资企业之间,那就是1995年9月28日成立起来的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转眼之间,两年多过去了。苏州市台资企业协会这座兼具多种功能的“桥”,在沟通政府各部门与台资企业的联系,增进会员间的了解与合作,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很好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受到空前严重的冲击,台湾经济也出现大幅度的衰退。借助ECFA及其后续协议的谈判与签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台资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台资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截至2012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与台湾经贸交往发展很快,目前已有台资企业326家,引进台资4.7亿多美元。这些台资企业在动作过程中,不免要与各方产生一些矛盾,导致不少台商向有关方面投诉。 “台办也是我们台商的家” 1995年2月,台资企业上海卜威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先生给台办发出了一封投诉信。该公司的司机撞伤一位民工,民工家属率众来公司,使公司无法进行正常工作,请求台办协助解决。 台办接信后,立即派员前往该公司了解情况,听取了吴先生的意见。然后前往医院探望了受伤民工,并听取了院方的意见。院方认为病人已近痊愈,可以办理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