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发展、繁荣非短期工程,"文化"要点在于"化"字,即化入人心、文化化人和文化社会、规范社会。求真、务实、为人民是文化发展、繁荣之根,关注细节,多做能发展、繁荣文化之实在的事是文化发展的追求与任务。发展、繁荣文化重心与落脚点在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角。文化建设、繁荣应着力丰富人,提高人的素质、推进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助益于建构讲理性、讲秩序、讲效益与讲权利、讲义务的社会,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2.
《政协章程》明确指出: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何使全市各级民建组织参政议政工作走在前列,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尼古拉斯·周思的作品《红线》中,女主人公鲁丝的文化身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杂糅性:她是位地道的澳大利亚女性,但非常痴迷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到中国与沈复灵相识后,受启于佛教转世轮回的思想,与沈一道成为《浮生六记》中芸娘与沈复的转世,在今生续写了两人未了的爱恋。从杂糅性的概念、杂糅视角的特征,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启示来分析鲁丝的生存状态发现,她身上更多体现出的是中澳文化的平等对话,而无所谓到底谁是主流秩序。  相似文献   

4.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思想家.同为史籍,先秦史籍如《左传》、《战国策》等记事都往往只限讲政治、讲人事,而司马迁的《史记》兼及了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问题的研究,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谈及经济问题的人.他在《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卷一百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软”实力、是化人的。“人”字两画,一撇一捺,表征的是“人”之为“人”的两个支柱:物质与精神;“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洞开的是文化涅菜、文明蝶变的秘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凝炼和揭示的是文化春色倍还人的规律。拥抱21世纪文化新时代的中国,“软”实力必须“硬”!  相似文献   

6.
《易经·贲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我国传统文化对文化本质的深刻揭示。由此可以简单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檀弓上》中“必诚必信,勿之有悔”、《韩非子》中“小信诚则大信立”、《新唐书》中“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宋晁说之“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等等,都是教诲诚信的名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内外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诚信对人而言.就如品牌和质量对于商品。诚信如道德领域里的一座山峰。登顶临风的有德之人。方能以开阔的胸怀极目远方:讲诚信的人。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8.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文本——《共产党宣言》,无论是写作的历史语境及其在工人运动中的广泛传播,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阐发与应用,都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代问题相结合的鲜明理论品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依据经典文本回顾《共产党宣言》写作和传播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规律,全面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重新研读《共产党宣言》启示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的研究,形成与新的伟大历史实践相契合的中国化时代化阐释模式,助力党的创新理论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科研中心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党员干部工作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为党员干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促进了科研中心的科学和谐发展。具体做法是:学《孝经》,塑氛围,树立党员干部乐学之风;抓深化,促践行,增强党员干部实干之劲;讲奉献,倡和谐,强化党员干部爱民爱企之为。  相似文献   

10.
《管子·霸言》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中国人讲“以人为本”都讲了几千年了,那是最老资格的了。但是讲企业如何以人为本,中国人似乎是没有资格的。  相似文献   

11.
按:佩吉·努南曾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撰稿人,同时也是畅销书《本次革命见闻录》的作者。努南承认自己在40岁之前一直是公众演讲的怯场者。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段来排除障碍以至最终成为首脑人物的优秀的演讲撰稿人呢?前不久作者发表了《无非是发言:如何清晰得体言之有物地进行思想交流》一文,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及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今刊登此译文供大家鉴赏,想必会对人们提高演讲水平有所启迪和帮助。正如有人曾讲过:“大脑是奇妙的东西,人脑随着人们的出生就一直运转不息、但当人一旦站起人介对公众讲话时,人的思维似乎也就随…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课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湖湘文化英译》注重湖湘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学生英译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文中从《湖湘文化英译》课程的思政教育意义、《湖湘文化英译》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三个方面,对《湖湘文化英译》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学生讲好湖南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魁北克是加拿大唯一的法语省。在以讲英语为主的加拿大为什么有一个讲法语的省分?它是怎么来的?现状又如何?本文对此作了介绍和研讨,全文分6个部分:1.法国人远涉重洋来到加拿大,新法兰西成为法国皇家殖民地;2.英法两国对北美霸权的争夺及法国的战败;3.加拿大的法裔人与英商人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妥协与让步;4.魁北克的民族运动及魁北克的独立问题;5.魁北克人──生活在那里的法裔、英裔、北美印地安和因纽特人以及外国移民;6.魁北克的某些特色:气候、水力资源、林木、枫糖、宗教、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篇光辉理论文献,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主要是:要准确地提炼和概括出契合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理论问题;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和概括实践经验,形成新的理论;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任何一个理论创新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不懈努力,不断重新认识时代和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质量文化研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特殊的社会组织,其核心的使命是育人。高校的质量文化应该是关于人的文化,是高校关于人的培养目标与手段相协调的文化,是操作层面的技术文化与理念层面的精神文化的统一,要解决的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质量文化要通过质量理念化、理念制度化、制度文化化等三个进程,促进价值的内化与意义的共享,最终实现大学的质量追求。  相似文献   

16.
《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终生著作的思想起点。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当前学术界对《博士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博士论文》的文本注释研究,《博士论文》的具体思想研究,马克思与黑格尔、鲍威尔等人的区别研究,并对当前研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自从《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问世以来,国际学术界对马克思的自然观产生了广泛的兴趣.80年代初开始,我国学术界也广泛地关注这一问题,并出版了一些论著,但总的看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作为相对应的一对范畴就是其一.它最早见于《自然理论与现时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书中,而后又在肖明老师主编的《哲学》和《哲学原理》中出现.“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维度。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和剖析具有文化特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文化“化”人的功能,用文化的力量去塑造人、滋养人、凝聚人,既是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面临困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重构,更是对教育的人性价值的反思与回归,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一个更加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而非“个别结论”的中国化;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唯有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彰显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把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目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