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4,(2):48-49
孔明效忠 【原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人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遂诣亮,凡三,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2,(4):52-53
孔子闲居,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道不尊也,非道德不明也。虽有国之良马,不教服乘,不可以取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而可以守;三至行,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故日: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日:“不劳不费之为明王,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此则生财之路也,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8,(3):42-42
【原文】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也。”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有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矣,遂不得见。  相似文献   

4.
章诗同注《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注释简明。第荀氏之书,语多僻词难释,而以虚词尤甚。欲求精当,戛戛其难,《简注》注释,尚多可斟酌者,辑而成篇,意在商榷。凡五十有二例。[编者按:选刊十五例。] (1)为善不积邪④,安有不闻者乎?(第4页) ④邪,同“也”。 此注欠安。刘淇《助字辨略》“邪”字条引此书例注曰:“此‘邪’字,耳辞也。言为善特不积耳,安有积而不闻者乎?”刘说是也。“耳”助词,表限止,今语而已之意。训耳,乃为下文诘问作势,杨树达先生注曰:此乃反诘之辞。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4,(9):53-53
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日:“不可。古人有言日:‘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日:‘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日:“晋师悉起,将至。”郑人囚而献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乃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汝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日:“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之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合之以归。(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6.
松梅札记     
予尝闻今之交友,多惑于功利,以贿交之,以赂结之,觥筹交错,谄媚轻薄,诚可畏也。然夜读《忆大山》,惟幸习贾之交,高山流水,古风尚存。 是友也,因文结缘,性情相契;客舍论道,夙夜难寐;腾蛟起凤,畅谈五经六艺;紫电青霜,纵横古今兴亡。其谊也,发乎心,止乎礼,虽关山万里而惺惺相惜,然久别重逢似云淡风轻,如是十数载。后天不假年,子期西去;朝乾夕惕,伯牙绝音,乃撰文祭之。读斯文,至诚至真,至谦至敬,其情其谊,直如苍松寒梅,傲雪凝香;松擎天字,梅凝雪中;经霜而碧,历雪愈红,诚谓松梅之友、君子之谊也。  相似文献   

7.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9,(10):40-41
宋真宗对宰相寇准是比较尊重和厚待的.史书中说“帝待(寇)准极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寇)准先退,帝目送(寇)准,(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畏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王)饮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寇)准有社稷功,何也?’  相似文献   

8.
开卷有益     
《中国保安》2012,(13):3-3
“开卷有益”一词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乏。”据记载,太宗不仅自己践行“开卷有益”,更引领了大宋朝开卷之风尚,就连平素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闭门研读《论语》,后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此段是否乃颂圣之辞,无从考证,但其表述的观点却毋庸置疑:只要翻开书本,总会有所受益。  相似文献   

9.
《卜居》是写楚怀王末期“屈原既放年三,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时的景况。屈原遭遇不幸,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实是一个重要原因。故于《卜居》内,屈原愤然曰:“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口足)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此“妇人”当指郑袖无疑。郑袖者,怀王之宠姬,为时人目为“幸夫人”(《战国策·楚策二》)。她是个权变而又愚顽的女人,是屈原的政敌。屈原把她作为自己主要对立面而加以指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卜居》里另两问,“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历来注家多以为指贵人、诸侯。其实“大人”可指女性,此处即谓郑袖;故五臣注:“云‘大人’,谓君之贵幸者。”(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对郑袖,屈原一称“大人”,乃揶揄之;一称“妇人”,更轻贱之矣。  相似文献   

10.
佐人 《现代领导》2006,(8):19-19
读史得知,唐玄宗每用人必问:“风度能若九龄乎?”听那口气,对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真是欣赏之极。  相似文献   

11.
古代论隐私     
《韩诗外传》第九卷第十七章,有这样一段故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礼。”  相似文献   

12.
遊刃有餘     
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音椅),砉(音虛)然響然,奏刀騞(音獲)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幕菥?“譆(同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同隙),導大窾(音款),因其固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陆逊拜将的故事。说的是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率大军直扑东吴。孙权惊慌失措谓众将曰;“周瑜、吕蒙俱亡,谁能担任大将?”满朝文武皆无计可施。这时,谋士阚泽出班奏曰:“现有擎天柱,如何不用耶?”孙权急问何人。泽曰:“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主上若用之,破蜀必矣。”阚泽话音刚落,老臣顾雍反对:“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若不服则生祸乱,必误大事。”但孙权自有主张:  相似文献   

14.
曹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善于用人,使天下豪杰云集帐下。 一、主动求贤 曹操曾三次下令求贤。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下令:“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传说姜子牙知道周文王求才,钓于渭水之滨以待)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传说刘邦的谋臣陈平与其嫂有染)……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主张主动求贤而不是“守株待兔”。此后,曹操又两次颁布求贤令,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之情。 二、舍仇奔怨 曹操到南阳征讨张绣,…  相似文献   

15.
谈友论道     
云溪子 《小康》2005,(8):66-67
无论何人、何等人,只要不是鲁滨逊式地独处,都会交朋结友。有君曰:人之一生,亲情、爱情、友情,若阳光、空气、水,缺一不可。吾深以为然。盖因人自祖先始即群居之故,交友之事绵延千万年,并伴人类文明史留下了许多佳话。伯牙为子期绝琴,生“知音”一词,使寻觅知音成为人生一大追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曲阳关三叠,引出无数离情别泪。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友之乐夫子尚如此,何况后人!吾之一生,得友之教多矣,受友之情重矣,获友之助巨矣。老来得闲,常思之:“友”为何?直叫人魂牵梦萦、相知相帮、终生不忘!翻了…  相似文献   

16.
财杀人     
云溪子 《小康》2006,(9):72-73
财可以富人,而不义之财可以杀人!儿时即闻人们常云一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吾多年于此相信不疑,也常用此语对一些事发表感慨。后来,懂的理、经的事渐渐多了,便觉得此语并不尽然。待到雪染双鬓,更感此语虽有几分道理,而不当之处多多。人为“财”死与鸟为“食”亡,几不能相提并论。食,为鸟生之必需,无食之鸟能活几时?无食是死,故觅食求生。然鸟食不乏人所下之饵,鸟食饵而被扑杀,故鸟为食亡。此情可怜,鸟乃为生不得已而为之矣!食,亦为人生之必需。若人为“食”死,则情同于鸟为食亡矣。然“财”与“食”不能等同。财既含求食所必须之费,更…  相似文献   

17.
漫画     
不认识GQ吧?那么认识 IQ、EQ吗?对,这里 的 GQ,叫“官商”,是摹仿 IQ智商、EQ情商而来的一个词,我“创造的一个缩写词,土洋结合的一个词,G,汉语拼音的缩写,Q,英文第一字母的缩写──援用IQ、EQ之惯例。以上算是解题。 最近读报,说,深圳公开选拔官员,出一题,让应考者考考对“坐怀不乱”之柳下惠的行为评价。读后喷饭。我们的官员的智力水平是不是都有问题了?这个题目还用去考?起码的道德准则还要去装模作样“测试”?就这样,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GQ”新词来…… 按此思路,突然发现这“官商”确实是个…  相似文献   

18.
“死心塌地干摄影”──顾长卫访谈录李尔葳,荣韦菁顾长卫不擅言,故尔寡言。此乃他之长处,亦系他之短处。然吾等喜爱他之寡言,他之讷言。唯其如此,他之言才会言简意赅,才会出自肺腑,才有真情实感,亦才有可能留下价值。顾长卫现任职于西影,居北京。祖籍江苏,生长...  相似文献   

19.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20.
保镖与强盗     
在中国历史上,晋惠帝司马衷也算得上是个出了“名”的皇帝。一次,听见蛤蟆叫,司马衷问左右:“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又一次,天下荒乱,传来百姓饿死的消息,司马衷问道:“何不食肉糜?”于是,《晋书》在记载了这样的事之后,给晋惠帝下了断语:“其蒙蔽皆此类也。”从此, “晋惠闻蟆”和“食肉糜”也就成了典故,人们常把这当成笑话说。然而,认真分析,一个寻究蛤蟆“官乎,私乎”的人傻也傻不到哪儿去,毕竟尚知物有官、私之分;而总算还知道肉糜好吃,也强似疯魔症吃屎者。其实有一个问题被史书忽略了,那就是这个晋惠帝生在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