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4):F0002-F0002,F0003
2006年6月12日-6月27日,太原市第三期市管副县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到苏州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考察。大家听取了当地招商引资的经验、统筹城乡发展的办法、发展民营企业的思路,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开发区、三得利啤酒厂、华西村等地。学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发达地区探索创新的勇气、胆识和气魄。  相似文献   

2.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地一个村党支部书记随团去韩国考察"新村运动",回来后发了一通感慨:"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花了上百万,啥也没学到."文中还提到,某省为了让村支书开阔眼界,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拿钱组织村支书到华西村参观学习.一些地方村支书还没组织起来呢,有关部门参观后要交的汇报材料都准备好并审查通过了.这很自然让人得出结论:好端端的学习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3.
何建明 《实践》2007,(6):43-45
2003年对华西村来说,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七一"党的生日期间,华西村召开了第六届村党代会,经吴仁宝本人提议,他把当了48年华西村"一把手"的岗位,留给了39岁的年轻人,自己则退居华西村总办主任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二把手"位置。  相似文献   

4.
又是一个火热的7月。18日,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启幕。为期3天的会议采取现场参观考察和召开大会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省各市(县)的代表现场参观考察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等典型地区,展示发展成绩,总结交流经验,对全省进一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进行深入部署。  相似文献   

5.
董新国 《实践》2007,(3):43-45
到六十年代末,华西村依靠一个"小五金"厂和一台小磨坊,便积累了100多万固定资产和100多万现金存款。而此时的华西村村民们也全部搬进了大队统一盖的新瓦房,并且家家有存款。从这时候起,外村姑娘嫁华西村甚至小伙子"倒插门"来华西的风潮一直延至今日……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8日到20日,福建省委党校8位同志组成了“苏南学习考察组”,前往苏南的锡山、江阴和张家港三个县级市进行学习考察。通过这次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情况,对苏南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高效发展;对苏南乡镇工业的迅猛崛起;对苏南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形成;对苏南广大农民共同富裕、安居乐业,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等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1992年,李鹏总理为“华夏第一村”——江阴市华西村作了一个寓意深远的题辞:“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在这前后,华西村的经验逐步而又迅速地普及到苏南广大农村。如今,类似华西村的先进集体在苏南广大农村中已经比比皆是,并形成了富有特色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苏南模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9,(2):118-119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作的“仁宝”牌报告,与华西金塔、农民别墅并列为华西引以为豪的三大自创品牌,也是慕名来华西参观的客人必选菜单之一。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没有听吴仁宝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华西村,威名四海,被称为“天下第一村”。久闻大名,但无缘“相见”。这次专程赴华西村考察,百闻不如一见。虽是走马观花,但确实感受深刻。本人未去国外,不知道发达国家有无类似中国的村级体制,所以华西村算不算“天下第一村”,还不敢断言,但称为“中国第一村”名副其实。华西村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第一村"、"中国首富村"之称的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县,是全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型.华西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3,(5):54-54
3月20日的《长江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说,江苏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近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华西村"、华西模式"再次摆在人们眼前。50年来,华西村作为农村"样板"屹立不倒。但是,华西这个典型,任何时候都不曾被复制过。前赴华西取经的团队历来络绎不绝,人们各取经验,唯独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7,(6)
<正>50多年前,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只是一个只有0.96平方公里的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全村最大的财富只有9头水牛。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人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艰苦创业之路,创造了快速发展、共同富裕的传奇,华西村被称为"天下第一村"。如今,漫步华西,村中别墅错落有致,周边厂房鳞次栉比,酒店、公园、医院、文体活动中心……让人俨然置身于现代化都市。建设"百年企业、百年村庄"是华西村现任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19日至30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也强,省国资委副书记、副主任陈敏等一行五人对德、法两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采取座谈交流、参观等方式,考察团对德国达本多夫无线电设备公司等三个企业和有关中介组织进行了参观考察,并利用晚上时间,先后几次集中对考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加深了考察团对职业教育培训是经济发展之"秘密武器"的认识。 考察团回国后马上给省委递交了考察报告,结合我省实际,对加强贵州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建议。 省委书记钱运录很快在报告上作了批示,肯定了考察团提出的建议,要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地抓,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副外"考察"了一次,到南京市时去拜访部队时的战友,等多时才找到他。一见面战友抱歉地解释:他承担单位接待任务,异常繁忙,全国到张家港参观学习的,几乎都要到南京来。他们要出入出车出钱陪这些兄弟单位考察"取经人"四处"参观"。近的要到苏州、上海,远的甚至要到杭州。不接待怕伤了感情;全接待又力不从心,令单位和陪者叫苦不迭。听了战友的唠叨,我也就坐不住了,草草叙叙旧就走。回想一下,战友说的"考察"其实是一种公费旅游。唐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为了  相似文献   

14.
冯治  徐敏宁  时伟 《唯实》2015,(2):40-42
吴仁宝同志自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组织书记始,直到2013年去世,56年如一日,为民务实清廉,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了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美丽的小城市。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内涵,展示了"为民"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目的,"务实"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清廉"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塞上华西人     
江苏淮阴华西村的成功,昭示着这样一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种精神如今已溶入宁夏塞上华西村每个人思想中。华西村这种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在党员干部中尤为突出,宁夏华西村管委会副主任曹凯龙就是其中的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曹凯龙,是1994年被宁夏农建委任命到塞上华西村主持工作的。宁夏华西村做为东西合作的形象工程,在短短几年内,从昔日镇北堡人望洋兴叹的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06,(6):19-19
“十一五”期间,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将投入2500万元,免费培训国内5万名村支书,努力实践“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共同富”。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说,这一计划从2006年4月份开始启动,以全国各省区市为单位,每年邀请1万名村支书到华西村免费学习培训,其中省内村支书培训3天,省外村支书培训5天,5年内要与5万个村支部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致富,为全国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新经验。近年来,华西村已先后为中西部20多个省、自治区举办过100多期培训班,直接培训村干部1万多名,智力扶贫带动了10多万人脱贫致富。此外,他们还在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目前正筹划在江西吉安建设第三个省外“华西村”。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通州市对村党支部书记采取走出去进行实地培训的新办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开展实地培训,集中学习时间短,外出考察、对接时间长,每期仅有一天集中培训,并尽可能安排在晚上进行,其余大部分时间带领村支书去考察市场、参观典型,并安排一到两天时间让学员去寻找业主自由对接,即“看、听、问、谈”方式。“看”,即现场参观,让学员身临其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村支书主要在上海参观孙桥现代化农业开发区,考察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铜川水产品专业市场和曹安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来自较富裕村的学员除考察上海农副产品市场外,…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4)
<正>满洲里市立足口岸实际,通过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效。一是依托红色资源,奠定"做"的基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参观六大展馆,重温党的历程"和"牢记‘守望相助’嘱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来满视察讲话"为内容的"两个重温"活动,通过强化"学"奠定"做"的基础。二  相似文献   

19.
正人物小传:初志国,汤原县香兰镇庆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被评为佳木斯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2月被授予全省农村"百名好支书"荣誉称号。十年前,初志国从人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考察回来就"郁闷"了。老伴见他有些不对劲儿,以为他着凉感冒了,赶忙去拿药。初志国指着胸口说:"别忙活了,我这是心病,吃药不好使。"出趟门咋还得上心病了?老伴  相似文献   

20.
华西村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多年来,他们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情况,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