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李觉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1993年1月14日,在李觉80寿辰庆祝会上,著名科学家、原核工业部副部长王淦昌举杯向李觉敬酒时说道:"你是中国原子弹研究的第一功臣。"此话对李觉作了极高的评价,并非虚言。  相似文献   

2.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根据最近解密的资料,为了这枚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元人民币。结合早前公布的模糊资料,中国在截至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整个核计划上,投资相当于一个宝钢规模的钢铁厂——据此估计是3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在美国的阿拉默果尔举行,当天美国官方发布的公报是:一座装有大量烈性炸药的军火库发生爆炸。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政府当晚发布的声明中,就宣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世界上一个有核国家首次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7)
正1964年10月16日,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升起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巨大的政治冲击波掠过太平洋、欧洲及整个地球,震撼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国家。中国人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成千上万人的血汗和泪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核盾牌"。中共中央决策制造核武器1945年8月,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  相似文献   

5.
叶慕安 《世纪风采》2014,(11):36-4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今年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为空投原子弹试验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6.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了弹爆炸成功。中国人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随着历史的延伸,所有有良心有自尊的中国人和中国人民的朋友都会更加感到,中国搞原子弹,绝对是一个及时、正确、伟大的决策。 可以说,这个决策当时也只有毛泽东这样有深远战略眼光和巨大气魄的领袖才能作出。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真正将核武器用于战争只有一次,那就是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进行的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6日和9日,随着两朵蘑菇云在日本广岛、长崎腾起,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灭亡,同时也宣告了人类原子时代的到来.在原子弹投掷前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  相似文献   

8.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新疆罗布泊地区金光喷发,火球凌空,一阵山呼海啸的巨响震撼大地,一团蘑菇云腾空而起,霎时间,那片天空云蒸霞蔚。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当人们关注着中国的西北角那些原子弹的研制者时,也许人们还不知道,在当年秘密开进原子弹试验场的万名将士中,还有一支活跃的“娘子军”。尽管她们  相似文献   

9.
王勇  王鹏 《党史博览》2001,(4):52-53
原子弹部件神秘被盗 1966年初秋的一天,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906”保密工厂,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特大盗窃案:原子弹重要部件“G-1107”被人从总装车间盗走! “G-1107”究竟有多么重要的价值? 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形成爆炸,进行杀伤和破坏。“G-1107”的正规名称为“能量转换裂变容器”,铀、钚的最初裂变就是在这里面发生的。“G-1107”的外壳由稀有金属铂(白金)制作,据专家估测,仅它的外壳材料价值就超过12万元人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真正将核武器用于战争只有一次,那就是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进行的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6日和9日,随着两朵蘑菇云在日本广岛、长崎腾起,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灭亡,同时也宣告了人类原子时代的到来。在原子弹投掷前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一美元的开发利润1942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领导“曼哈顿计划”的刘斯李·葛罗普斯将军经过努力,终于与美国杜邦公司总裁瓦尔达·卡班达签署了一项关于该公司全面协助“曼哈顿计划”的合作协议。其合同内容包括:杜邦公司…  相似文献   

1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那段往事,犹如心中搁着一瓶蜜罐,久埋心底,却越品越甜,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初,国际形势异常尖锐复杂。帝国主义国家依仗手里掌握的核武器,推行核讹诈政策,动辄便以原子弹作威胁。人类和平时刻处在核战争的威胁中。 面对霸权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威胁,早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彭真、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参加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周恩来对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一向十分重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派代表团出国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时,周恩来曾支持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建议,批准拨出一笔外汇从国外定购研究原子核科学所需要的器材。1950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组建  相似文献   

13.
孟红 《党史纵览》2014,(10):31-36
正1964年10月16日清晨,罗布泊地区晴空万里,碧蓝如洗。中国核试验基地笼罩在一片紧张、肃穆的气氛中,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试验进入了倒计时,起爆零点被设定在北京时间当天下午15时。试验场中,由8467个构件组成、重70吨、高102米的铁塔,在金色阳光的辉映下,傲然挺立。在它顶端  相似文献   

14.
曾有人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两弹一星”的爆炸和飞天,铸造了和平的盾牌。当年,周恩来总理负责具体筹划和组织实施“两弹一星”工程。如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中国铸造和平盾牌的艰难历程随着档案的揭秘,慢慢掀开它神秘的面纱,逐渐为国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1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0月16日,一直处在核讹诈威胁之下的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一举爆炸成功,震惊世界。然而,由于当时采用的是“地爆”方式,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核反击能力,因此,使用飞机投掷原子弹,实现“空爆”,被提上我国核试验的议事日程。 1965年5月14日和1972年1月7日,我国先后  相似文献   

17.
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有一颗没有爆炸,当时日本长崎的防空报告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一情况。由于爆炸的那颗原子弹偏离目标约2000米,所以另一颗未爆炸的原子弹,并没有受到损害。接到报告后,日军大本营立即派人将这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严密看管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1958年6月,当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坚定地提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时,还清晰地预判了搞成这件事的时间表:"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的。"这些掷地有声的话,不单单是一种口号,它既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发展原子弹、氢弹和洲际导弹等尖端武器的决心,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国防力量的信心。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就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忘我奋斗,独立自主地完成了"两弹一星"等尖端国防技术的突破,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奠定了中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在日本广岛仅扔下了一颗原子弹,就将一座城市变成了废墟,造成生灵涂炭,连植物都没能幸免。然而,一种叫松茸的植物幸免于难,它是遭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  相似文献   

20.
<正>核武器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造成日本大量伤亡,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一直关注核武器的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新中国于1955年开始创建、发展核工业。中国核武器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出"原子弹是纸老虎,但也是真老虎"毛泽东最早开始关注核武器是在抗日战争后期。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两地共死伤20多万人。美国的原子弹攻击震动日本朝野,显示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原子弹的爆炸在中国国内也引发轰动。延安《解放日报》在刊登原子弹的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