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①1924年,朱德在德国歌廷根②194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朱德60岁祝寿。这是毛泽东等在祝寿会上③1961年4月,朱德和儿童在一起④朱德在开国大典上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1940年5月,朱德《出太行》诗手迹(左图)1947年10月23日,未德就有关石家庄战役问题致中央军委的电报稿(中图1950年8月1日,朱德手书:“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反对侵略,保卫和平。”(右图本版图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组提供纪念朱德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相似文献   

2.
吕传彬 《前线》2014,(12):126-126
<正>在过生日这件事上,毛泽东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很是不同。毛泽东一生拒搞特权,在自己50大寿、60大寿、70大寿、80大寿的寿诞之期,他都坚决不让亲属及群众给自己祝寿。而遇到国际友人以及受到党内外尊重的人的生日,毛泽东却主动真挚地去为他们祝寿。过生日与不过生日,事情虽小,却显示出毛泽东廉洁自律又古道热肠的伟人风范。1943年12月26日。时任中宣部代理部长的凯丰,为庆祝毛泽东的50岁生日,专门制定了宣传计划,即宣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明确批示:"生日决  相似文献   

3.
俞荣新 《当代贵州》2014,(15):58-59
正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曾在工作和生活万面制定过律己治家的"约法三章"。其操行守则,简明扼要,字字千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高风亮节。毛泽东:坚决不搞特殊化抗战时期在延安,毛泽东谢绝别人为他祝寿并提出"三条理由":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机关的同志没有粮食吃,搞庆祝活  相似文献   

4.
周勇军 《理论导报》2011,(10):59-60
三个时代的弄潮人1945年3月28日,毛泽东、朱德及党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的负责人亲临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在这里真诚地向一位"革命老战士"祝贺其60寿辰。这位老战士,就是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  相似文献   

5.
正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又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为维护和促进国共合作曾三次到延安的经历,至今仍被传为佳话。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采纳了美国大使赫尔利的策略,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给延安连续发了3封电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应蒋介石电邀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图为毛泽东等离开延安时的合影。  相似文献   

7.
正1945年8月14日—23日,蒋介石3次给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且把邀请电报在广播电台反复播放,以显示他的和谈"诚"意。但他却不做任何和谈准备,因为他认定毛泽东不会来重庆。不料,8月24日,毛泽东接到第三封邀请电报后,复电说:"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造成蒋介石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驻延安  相似文献   

8.
我家珍藏有延安时期的两张毛泽东木刻像。 这两张毛泽东木刻像,是我的伯父杨廷宾1945年在延安的作品。 一张是1945年4月23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党代表大会。5月2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了毛泽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随同重要报告,刊登了毛泽东的木刻像。  相似文献   

9.
"你为人民做了好事" 1942年2月20日,延安.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给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及华中局的电报中说:"除吕振羽、贺绿汀外,其他高级文化人亦望抽一批来延安从事学术研究,他们在苏北游击环境无研究学术可能,不如来延安成就较大."后来,在党的安排和保护下,吕振羽与贺绿汀等同志辗转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13,(1):2+57-F0002,F0003
1947年3月,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时,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国民党军25万余人,解放军2.6万余人。胡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兵员充实,装备精良,有一定的战斗力。3月12日,从前线回到延安的彭德怀向毛泽东建议,在贺龙回到延安之前,由他暂时统一指挥在陕北的解放军,以便粉碎胡宗南的进攻。毛泽东说:"很好!"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边区各兵团及一切部  相似文献   

12.
<正>1.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对"1945年7月初,为巩固民主团结、促成国共谈判,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员造访延安。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中共领导人的朴实稳重,红色延安的民主祥和,让黄炎培不禁感慨:"延安五日中间所看到的,当然  相似文献   

13.
正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2013年11月4日至6日,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党校系统党史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在长沙联合召开"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央党校及全国各省级、副省级党校和部分地市级党校党史党建教学研究领域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与遵义会议、毛泽东与延安整风、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范长江是继首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后,首位进入延安的中国记者。1937年2月9日晚,毛泽东在延安与范长江彻底长谈,还于一年后亲笔写信,感谢范长江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贡献。1970年10月23日,河南确山县"五七干校"的监管人员在一口井中发现了范长江的尸体,一代新闻巨子6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5.
姚远 《党史纵览》2007,(5):21-26
初识 1940年6月,萧军携妻女到达延安,定居在"延安文协"窑洞里. 从1941年7月起,萧军和毛泽东来往信件频繁,有时还直接到杨家岭毛泽东家去拜访.  相似文献   

16.
<正>延安时期,随着毛泽东逐渐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以及全党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认同,以歌颂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热",在根据地内外兴起,到党的七大达到高潮。《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的出版热销是延安时期"毛泽东热"的起点延安时期"毛泽东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以歌颂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当时,国民党在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经济封锁的同  相似文献   

17.
正1947年3月13日,延安保卫战打响。14日,中央军委电令尚在防御前线的习仲勋"即回延安与彭德怀同志一处主持边区全局"。16日,中央军委决定,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统归彭、习指挥。在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彭、习往来电报达96份之多,毛泽东在电文中直称"彭习军"。彭习军横扫敌军三战三捷,一举稳定西北局势。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赶考"新中国成立前后,有人散布"共产党可以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论调,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外一些友好人士也担心中国共产党会经受不起执政的考验。例如早在1940年,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时就指出,"然陕北地贫,交通不便,商业不盛,地方非广,故治理较易风化诚朴。设中共若握着东南富庶市场,区域广大,不知能如此廉洁,兴利除弊,为人民造福如延安之精神乎?"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后,也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类似的警示。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  相似文献   

19.
正朱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的奠基人。抗战胜利后,朱瑞带领延安炮兵学校进入东北,创建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被人誉为"炮兵之父",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中国的炮兵元帅"。2009年9月10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可他人生短暂的两次婚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毛泽东坐镇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朱德亲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他们作为党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共同指挥抗日军民坚持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使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毛泽东坐镇延安指挥朱德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日,中共中央发表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朱德、毛泽东和其他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