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依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 ,日本企业间的长期连续性交易是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组织内交易中间的治理结构 ,其有利之点在于 :可以消除信息的非对称性 ,在反复交易中能回收资产专用性投资 ,也能防范机会主义的风险。这种治理结构可分为“有限竞争型”和“信息共有型”。在制度环境变化时 ,不同的治理结构体现出不同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论俄罗斯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济转轨的回顾与反思,俄罗斯政府已认识到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才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为了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俄政府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措施,使得俄罗斯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得到了初步发展,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俄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是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商务风险投资的重要因素.政府主动分担商务投资风险,重视和保护私营资本的发展,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投资兴趣.俄罗斯的风险投资基金构成主要有三部分.经济转轨中俄罗斯风险投资主体运作模式属于准政府投资机构.随着俄经济5年的持续发展和国内政体改革的深入进行,风险投资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风险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戴宇 《东北亚论坛》2015,(3):31-37,127
近年来愈发严重的日本社会右倾化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认识战后日本,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根源。日本学者白井聪就在《永续战败论》一书中,从"永续战败"这一独特的视角对战后日本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省和批判。白井聪认为战后日本所存在的"只要坚持‘对美从属’就可以‘否认战败’,而要‘否认战败’就必须坚持无限度的‘对美从属’"这种"永续战败"体制,作为战后日本的核心,深深地制约并影响着战后日本,战后日本的历史认识、与邻国的领土纠纷等问题都和这种体制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对美贸易是一种从属性质的贸易。美国通过对日倾销垄断了日本的进口,掌握了日本的国内市场,同时通过对日本所需粮食、原材料、燃料、机械设备以及日本商品的国外销路的垄断,也  相似文献   

5.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中国的和平崛起,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战略选择正处于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国内精英层对东亚安全中日本的定位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派别:"现实主义派""东亚共同体派"和"脱离对美从属派"。日本国内精英界有关东亚战略选择的讨论也呈多元化的趋势。在官方层面,自2012年上台的安倍政权的战略选择徘徊于"对美从属"和"自主独立"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国家战略的具体落实往往受到其国内政治、美国的态度和其自身文化思维——身份认同和非理性因素的制约未来日本的战略走向,将取决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实力消长、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日本自身对其身份认同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说明中小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述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利用风险投资的作用 ,以及如何才能吸引风险投资家的关注 ,阐明中国发展风险投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各领域风险积聚联动,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必要性凸显。本文引入风险社会理论范式,提出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是在人类活动的全球性和现代社会制度的高度复杂性共同催生的全球风险下,既有治理体系的风险认知和管控机制失灵,进而引发的各治理领域中不可有效预测、缺少规律性和必然性的状态和趋势的总和。具有来源人为化、作用方式制度化和影响范围超时空延伸的主要特征。以国际关系学科的不确定性研究视角审视,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不仅源于行为体有限理性,而且应被阐释为全球风险在体系层次引发的复杂系统效应。为有效消减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应变革基于工具理性的规则治理理念,重塑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共同发展为导向建设包容型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共同风险下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东道国政治风险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中国投资东盟的政治环境进行测度,并以政治风险指数为中心构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拓展引力模型评估政治风险冲击及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倾向出口导向和战略资产寻求型,政治风险冲击、要素禀赋、出口、汇率及GDP等是影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在制度质量良好的国家,政治风险不是影响对其投资的长期主要因素,但政治突发事件对对外投资的影响显著,并在短期内降低了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中国对东盟部分国家的直接投资存在所谓的"政治风险偏好"现象,但整体并不显著,政治事件冲击使"政治风险偏好"消失。  相似文献   

9.
日本跨国公司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至关重要。俄罗斯的区位优势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北部 ,以能源为中心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日本对俄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对俄直接投资企业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也积累了经验。在俄投资应选好区位、制定计划、从小规模投资开始 ,循序渐进 ,注意分散因俄投资环境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水电开发在东南亚是一个容易引发社会分歧、政治争端的议题,尽管区域水电保持蓬勃发展态势、构成电力主要来源,但其开发进程仍遭遇诸多阻力。基于水电固有的政治属性,引入“政策体系”的研究视角,将水电开发决策视为一个政策体系的运作,体系中不同行为体的立场、行动与互动构成了水电开发的影响因素。东南亚水电开发的积极因素有能源安全与转型的现实压力、各国开展电力贸易的经济诉求、国际层面行为体的推动、民众对水电效益的认同;消极因素包括政府在投资便利性上的低效治理、区域国家对湄公河开发的日益敏感、非政府组织因环境社会影响的反对和域外大国的干扰。在可预见的未来,水电仍是东南亚能源投资和运营的重点,但各国政府的开发立场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中国应重视相关政治风险,变“反应型治理”为“能动型治理”,倡导绿色水电开发,挖掘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idiosyncratic preinvestment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that influence the dismissal of management team members of venture capital-backed firms in the postinvestment phase by analyzing sixty-three portfolio firms. We considered two salient perspectives within the literature on governance o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which are related to positional and collaborative negotiation styl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ositional bargaining in the preinvestment phase may be a reliable indicator that there is a greater risk that new venture team members will be dismissed when things get tough in the post-investment period.  相似文献   

12.
创业投资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人所共知的。多年以来,各国学者和业界人士致力于研究美国的创业投资问题。比较美国和日本创业投资的实质可以看出,创业投资之所以在美国形成并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仅有物质层面的原因,还有精神层面的原因。即美国创业投资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创造文化引领下,由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美国独特的创造文化对高新技术及创业投资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牵引与推动的作用;而日本的创业投资之所以未取得理想效果,是因为其依附型文化,只能使其专注于制造流程中的渐进的创新,而非产品的创新。日本长期以来银行主导型的融资模式也限制了创业投资的发展。因此,我国若要发展创业投资,重视创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培育促进原始自主创新的创造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美日创业文化对创业投资发展影响的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文化是影响创业投资成败及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业文化的不同 ,导致与之相应的创业投资的发展轨迹和效果也不同。奉行“拿来主义”并曾获得巨大成功的日本 ,将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最活跃的美国的创业投资模式“拿”到了日本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虽然其创业投资总额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 2位 ,但是 ,其创业投资的内含却与美国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 ,具有日本特色的创业投资也没有像美国那样 ,使创业资本真正成为本国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创业投资本身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效应在日本未能被充分地释放和利用。究其原因 ,美日特有的文化 ,尤其是创业文化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并且在以后几个月内相关的规则将陆续出台,这意味着我们期待已久的创业板不久就要启动.随着创业板的推出,风险资本和高新技术有了很好的结合平台,风险资本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Euro area countries and Japan are confronted with similar challenges. Potential output is on a declining trend in the Euro area, and the decrease started well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Japan, low-output growth is a striking feature since many years, despite the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stance and numerous fiscal stimulus program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a growth accounting exercise based on a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development in both economies can be traced to a weak evolution of TFP. Weak capital deepening is detected especially in the Euro area. Driven by high uncertainty, the willingness of firms to undertake investment is only modest and constitutes the Achilles’ heel for a smooth recovery. Both economies are not well prepared to manage the demographic challenges caused by an elderly population. Given that debt-to-GDP ratios are already at record heights, the scope for further demand-driven policies is limited, especially in Japan. Instead, structural reforms are on the agenda to promote the framework conditions for higher investment and long-run growth in both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李晓霞 《东北亚论坛》2021,30(1):92-103
长期以来,全球经济治理由西方国家主导,遵从新自由主义的资本逻辑和竞争单方取胜的经济全球化运行逻辑,建构单方面契合西方国家利益偏好的统一规则治理模式。当前,这一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亟待变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以"中国道路"的成功为事实基础,顺应发展导向与实践理性相互加强的理论逻辑,践行"发展共赢"的包容性全球化运行逻辑,塑造以包容性发展机制为核心特征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方案"。对发展逻辑而非资本逻辑的遵循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17.
韩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分析及启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明  赵鹏 《东北亚论坛》2005,14(3):73-76
韩国具有垄断资本特征的、依仗政府的扶植政策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企业集团的产生及成长过程决定着其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家族控制与家族经营、过度依赖政府、资本结构中负债率过高等。在企业集团治理机制方面,企业控制权通常掌握在某一个仅持有少量股份的家族所有者———管理者手中,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控制使得银行总是在扮演着“提款机”的角色。探讨韩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我国企业内外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Chinese investment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EE) is booming. As China’s investment pattern has emerged so far, it appears to have little to do with Chinese firms’ preferences for liberal policy regimes, tolerance for corruption, or reliance on communist-era networks. This article documents the current size and shape of Chinese firms’ efforts to internationalize in this economic space, demonstrating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investment behavior in CEE and in the EU-15, namely the region’s much more active use of greenfield activity (and lighter use of M&A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Case studies of each mode (greenfield, M&A,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reveal little evidence of a “China, Inc.” approach and much evidence that Chinese firms are more motivated by market access than by technology or management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却迥然不同。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印两国创业投资活动的现状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基于创业投资发展的外部保障即法律监管环境、资金来源即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资本的退出渠道即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三个视角,阐述了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总结了中国和印度创业投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 the wake of the financial crises of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promo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has emerged as a priority concer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mmunity. This paper draws attention to the role played by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s) in this process. It shows that SWFs’ enactment of a common set of shareholder-oriented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s has not solely been driven from the ‘outside in’—i.e. conforming to prevailing global financial norms and pressures. Indeed, various SWFs are in fact attempting to change financial best practice from the ‘inside out’ by promoting a transformative shareholder-value mode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out the companies they hold in their investment portfolios. To better elucidate the dynamics of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experience of two SWFs in Asia and Europe. More specifically, it will explor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gendas of Norway’s Government Pension Fund-Global and Malaysia’s Khazanah Nasional Berh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