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蔚 《唯实》2008,(10):28-31
“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考察近20年国内执政党理论研究文献就会发现,执政党与民主关系是民主执政研究的基本理论脉络。早期的传统研究中已涉及执政党与民主问题,到探讨苏东国家执政党失败原因时才真正开始主动探索这一问题,在对中外政党制度及执政党的比较研究中逐步确立执政党民主执政的依法、科学的取向。正是在近20多年学界与政界的良性互动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民主执政”的提出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探索并及时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体系逐步形成。这是党的建设新的20年。一、历史的曲折发展,呼唤着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的科学回答从国际上来看,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了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经过早期的探索,形成了所谓“斯大林模式”,后来又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从中国共产党来说,关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探索,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建立新中国后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探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巴西劳工党     
薛琳 《党课》2008,(11):79-81
2003年元旦,随着巴西新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西尔瓦宣誓就职,巴西劳工党也随之成为巴西执政党。劳工党白手起家,仅用了23年时间,便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百万党员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对其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的全面把握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执政党及执政党建设的相关概念;二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三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
声音     
《党课》2010,(6):70-70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合法性指的是民众对执政党的拥护、支持与认同,它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伴随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执政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权威和执政合法性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与执政党合法性的传统模式相比,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在价值取向层面已发生了转变,传统执政党合法性的人治、集权、意识形态教化等诸多价值取向都失去了原有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一、执政党地位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所处的执政地位及面临的客观环境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任务。这是毛泽东探索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点之处。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这是党为领导…  相似文献   

8.
摸索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八大通过的党章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时,党已成为执政党,党组织分布到全国各地区、各个单位和各个民族。党员人数比七大时增加了8倍,达到1073万。执政党的地位使党遇到了新的考验。如何加强执政党...  相似文献   

9.
执政党的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积极探索,把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经过60年的努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05,(4):7-7
湖北省委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所长宋刚峰撰文指出,执政道德是执政党治党治国应当具备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执政道德不仅由党内法规明文规定,而且要靠执政党的理想、信念、作风、品格、形象等形成和维持。它是执政党治理国家、整合社会的伦理基础和道义基础,体现着执政党治党治国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协商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进程。文章通过深入研究西方国家执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状况,客观阐述我党发展协商民主的范畴及适应性条件,明确指出推进执政党协商民主应该防止的倾向,进而理性提出借鉴西方国家执政党协商民主发展经验,推进我党协商民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荣臣 《党课》2009,(10):10-16
执政党建设是执政后党的建设的一项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先后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贡献。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0年了,在未来的执政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环顾世界执政党执政史,党政“一肩挑”并不仅仅是无产阶级执政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个长远目标的使命而实行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执政方式,而且也是世界执政党所采用的最一般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政治领导核心,以党的领导为标志的政治秩序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才能化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矛盾和冲突,才可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因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是实现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巨大而又急速的社会变迁带来的各种问题使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那么,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并实现政治权威的重构,就成了当代中国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执政党权威何以是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重点探讨了执政党权威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执政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以其有效的政治权威给中国一个持久稳定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与执政党的纵向比较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西方执政党的横向比较中可以透视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是:在党内关系上强调党内民主,在党政关系上注重维护现政权,在党群关系上注重密切联系群众、但也出现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在党法关系上注重维护法制,在党际关系上注重与八个民主党派的全面合作;重视意识形态的功能,与各个民主党派是友党关系,正在由直接执政向间接执政转型,既是中国的执政党也是中国的领导党,执掌所有国家权力,等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9年一些国家议会大选的分析,可以看出民心是政党赢得议会大选、获取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执政党的政绩能够得到民意的认同是执政党能够获得选举胜利、延续执政的关键,依据民意制定竞选政策是政党赢得选举的基础,密切联系民众、争取民心是政党获取执政地位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判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民众的关系,应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来考察,这种关系,既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与生俱来的与民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内在特质、理论根据及历史积淀,是我们继续搞好执政党与民众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又有作为执政党随之而来的与公共权力、政党功能体现的密不可分,是新时期做好执政党与民众关系应关注的重点和关键。因此,执政党与民众关系,既是先锋队与基本群众之间的关系,又是委托与代理关系,还是利益诉求与利益满足关系,同时是认同、授权、监督与被认同、被授权、被监督关系。执政党与民众关系的状态,将会在一致与冲突、和谐与震荡两端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18.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相比较,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纯洁性。只有保持纯洁性,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创始人非常重视纯洁性问题。列宁曾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执政合法性是政党执政的基本条件,执政党必须时刻回应特定历史条件下执政合法性问题,这也体现了执政党对获得政权合法性的主观觉醒。但是,执政合法性反映的仅仅是民众对执政党的整体看法,是对执政绩效的主观评价。具有执政合法性的执政党,还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通过完善执政体制、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来提升执政合理性。否则,执政合理性的不足最终必将导致执政合法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发展史上,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性。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进一步总结列宁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