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确立共同理想和价值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其有效途径的选择上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治理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正确处理教化与引导的关系,坚持人生价值与人格价值的统一;调动全社会力量,提高践行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受众理论反思当前的榜样教育,既有理论上的可通约性,也有实践上的必要性。当前的榜样教育,存在着忽视受众的兴趣与需要、缺乏与受众互动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分注重榜样教育的社会价值与忽视受众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价值观多元化与受众自我意识主体化之间的矛盾、榜样形象的超现实性与受众需求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对此,榜样教育要实现主体间性榜样教育的现代转向,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转变教育模式,化偶像为榜样。  相似文献   

3.
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据,根据残疾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政治参与意识方面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应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性教育并重。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人道主义与全纳思想相结合、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结合、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切实促进残疾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机会平等、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4.
冯军伟  高菁 《世纪桥》2023,(9):11-13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实践路径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内在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相同、内容交叉、目标一致。在价值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怀、提升理论育人功能方面相融相通。在实践路径上,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为任务,树立大历史观的科学理念;以挖掘“四史”育人价值为内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以搭建数字共享平台为抓手,“四史”资源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政育人发挥融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社会突发事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大学生对社会突发事件的体悟,容易引起其思想的震荡、心灵的共鸣和内心价值信念的重构。因此,整合特定境遇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社会突发事件中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创新培育路径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突发事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大学生对社会突发事件的体悟,容易引起其思想的震荡、心灵的共鸣和内心价值信念的重构。因此,整合特定境遇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社会突发事件中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创新培育路径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高校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加强宣传舆论、课堂教学、学术理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阵地建设,在反分裂反渗透教育中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教育与惩戒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通过一定的话语表达形式与青年学生产生关联,并以特定的教育活动为中介植入青年学生的价值系统。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话语体系的有效实现形式。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在坚持政治性、教育性、青年性、时代性特征基础上,应着力加强教育活动的主题设计、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坚持个体理性原则,开展平等思想对话,回应重大社会关切,创设生活情境,探索一条话语体系与主题教育活动协同融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承续百年的初心使命,必须在新时代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从战略导向上看,需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从目标导向上看,需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从问题导向上看,需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从实践导向上看,则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林学启 《世纪桥》2008,(2):12-12,20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有这样一些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前提;要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依靠民主的方法,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力争把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扮演好"信息接收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克服辅导员工作与网络舆情引导的冲突,要在理念上坚持建构性引导与交互性主体地位,内容上坚持价值性坚守与时代性更新,形式上坚持生活性表达与教育性融入。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体制、信息社会、多元文化、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发展呈现多样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多重性、矛盾性与从众性特点.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保证多样化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坚持"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13.
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校园、走进青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基于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对象和目标上的高度契合,高校应积极挖掘党史作为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创新理念的宝贵资源,通过“四个坚持”,即坚持顶层设计与统筹推进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协同、坚持需求把握与价值引领相融合、坚持资源整合与队伍建设相促进,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地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活青春动能。  相似文献   

14.
江潭瑜 《新视野》2007,1(6):80-82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经济、政治和文化互动催生的社会转型中,在这样一个时代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然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等方面改革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实现科学发展与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理论建构上的与时俱进与理论发展上的一脉相承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品格的本质规定性;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内在价值取向的本质规定性;在发展主体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的统一、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特质的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基本采用显性的"灌输法"教学,虽然这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社会趋向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想交流、碰撞,给思想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单一依赖显性的"灌输法"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隐性思想教育理论起源于国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八个统一",是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当前,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就必须准确认识、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即处理好"表"与"里"、"道"与"术"、"破"与"立"、"虚"与"实"、"变"与"不变"、"权"与"责"、"灌"与"疏"、"博"与"专"之间的关系,以期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作为规范性教育的学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尽人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资源的丰富性、内容的隐含性、方式的迂回性、过程的顺然性、效果的长久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本文旨在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指出学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进行学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人们达到身心和谐、人际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宣传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人们能了解和谐社会中存在矛盾的普遍性,有利于理顺情绪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能证明其有用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20.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