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制度安排和角色赋予的绝对话语权,但微时代话语传播权的弥散,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性话语权、知识性话语权和个体性话语权等主体话语权的变迁。教育双方话语圈子"代沟"的存在,将阻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一种凸显多维代际话语主体共存的后喻文化理论,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前喻""并喻"和"后喻"三喻主体形态,为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得出了单主体论、双主体论、多主体论和主体间性论等不同的说法,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含领导人、教师、媒体人和家长等四类,构成了一个锥体状。其中领导人是"四主体"锥体的中心,家长、教师和媒体人三者构成"中介主体",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同时又与教育客体构成一个反向锥体,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梭形"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体论论域为基础,从总体上梳理和评析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涵的代表性学说,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实质主体在隐性层面表现为规定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向和性质、享受教育成果、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代言人的政治集团;形式主体在显性层面表现为始发教育信息、组织教育活动、调控教育方向,在与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互动时通过提高客体的主体性并对其思想政治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相似文献   

4.
高君 《世纪桥》2023,(11):69-72
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高校学习、生活各方面,是引导广大大学生群体走出思想困境的有力措施,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探究“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旨在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或潜在问题,重点分析当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举措,在“三全育人”的视野下提供加强、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求实》2005,42(6):84-8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把教育对象视为被教育者,即教育主体影响和塑造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则认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二者是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的一种双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特性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和工作思路,增强其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迷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问题本不是个需要研究与争论的问题,这是因为任何事物、任何活动,只要有主体存在的可能,主体就是自然显见的,是无须争议的,这是一个活动或事物组成的最基本因素。但是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却成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什么?""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到目前依然未得到解决,并且伴随多视角、多学科研究的介入以及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与研究的深化,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应明确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定位,教育者主体具有主体性、受动性,教育对象客体具有客体性、主动性,二者既有明确界限又互促互成,由此形成了"主客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把教育对象视为被教育,即教育主体影响和塑造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则认为,教育和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二是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的一种双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屌丝"文化是继无厘头文化、嬉皮士文化之后又一种迅速兴起的网络亚文化,是消解主流文化的解构文化。近年来,"屌丝"文化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快速传播,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从国家、媒体、高校、个人层面对"屌丝"文化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关键问题是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的内容、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实施的有效载体。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检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教育主体的全员性彰显不够、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把握不好、教育资源的系统性整合不力等问题。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这三全视角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多元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是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创新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由传统的截然对立转向了相对和不确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一体化的关系。在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下,这种新的主客体关系对建立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新型师生关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其主体性的生成是同时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力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生成经历了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感性形态向理性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以主体政治能力的成熟为基础的,而主体的政治能力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实践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预先给定的、先验的存在,也不是自封的、永恒的存在,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锻造基础上形成并不断获得和确证自身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首先需要解决理念性的"主体是什么",进而探究"什么是主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实体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国家等思想政治教育群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三是作为阶段性主体的教育对象(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逻辑演进中生发的新问题,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但尚存在概念使用随意、理论简单移植、现实困境凸显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深化"主体间性"研究要从"学科间性"审视"主体间性",辩证分析"主体间性"相关概念,合理限定"主体间性"的学科方位。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其主体性的生成是同时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力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生成经历了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感性形态向理性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以主体政治能力的成熟为基础的,而主体的政治能力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实践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预先给定的、先验的存在,也不是自封的、永恒的存在,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锻造基础上形成并不断获得和确证自身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张守义 《世纪桥》2007,(2):142-142,146
小康文化内在地存在着诸多冲突,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这种现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时代之中,提高工作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