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新高潮。而高校则应当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中贯穿协同创新思想,通过领军人才和师资队伍协同创新培养、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协同创新构建、实践基地运行机制与评价机制协同创新完善等路径对现有的实践基地进行升级再造,以主动适应国家协同创新战略,以自身的协同创新建设提升高校协同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炳森 《奋斗》2007,(4):39-40
创新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共识。建构创新教育机制,其根本的目的是激励教育资源优化,并促使资源向创新教育的需求方面流动。高校创新教育机制的建构包含了制度机制、文化机制,以及包含诸方面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海建 《探索》2013,(1):139-143
协同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多主体性、多环节性、多领域性决定的,并与协同创新过程所具有的目标的一致性、系统的开放性、机制的协调性、作用的非线性等特征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树立协同创新观念、建设协同创新队伍、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创业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机制建设、服务地方、树立标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对于深化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适应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为此,国家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通过梳理这些政策发现,呈现出与时俱进制定指导性文件、注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鲜明导向。在这些政策的驱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迈进规范化发展轨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活力逐步提高等方面。同时,也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政策要求未同步、“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尚未健全、高校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不够浓厚、重项目而轻学生与重数量而轻质量等问题,需要通过规范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平台、积极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等路径,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可持续道路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校来说,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校培养创新型青年学生干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实践出发探寻培养高校创新型青年团干部的重要性及手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必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线。本文通过对教学服务型高校人才培养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其在培养人才方面尚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一步提出教学服务型高校应当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促进培育基地的建设,设立培育基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出以“打基础、建基地、设基金”为核心的“三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放  刘少宝 《世纪桥》2014,(4):77-78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实现。高等教育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探索和实践高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本文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念、初步成效、完善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途径及规律,逐步探索出适合农业院校特点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丁海娣  张铮 《山西青年》2023,(4):157-159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对于学生和高校的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能够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更多的机遇,从而实现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人才的目标。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是一份十分复杂的工作,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也让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始走上了创新的道路。许多高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寻求新的方向、新的路径、新的方法,以期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完全融合新媒体的环境,所以在创新中显现出了一些局限性。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创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运用STS工具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机制。其中,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动力机制的内涵以及STS的相关理论基础,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在STS视角下的内外驱动力,总结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动力机制,进而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促进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王平 《学习月刊》2014,(8):87-87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承担了大量科研任务,取得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如何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需求,将掌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目前高等院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教育主体自身及双方的良性互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文章就主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构筑教育者主体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的协同机制,培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生教育机制、创新生生协同教育机制,建立良性教育主体间双向协同合作关系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和活力迸发的高校创新生态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高校政治生态与创新生态之间是相互涵育、协同共促的。推进高校政治生态和创新生态互育共促要以“三风”建设为出发点,以“三创”赋能为关键点,以“三力”并进为落脚点。新时代要着力健全完善高校政治生态和创新生态互育共促的协同发展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分析研判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教育主体自身及双方的良性互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文章就主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构筑教育者主体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的协同机制,培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生教育机制、创新生生协同教育机制,建立良性教育主体间双向协同合作关系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秦霞   《唯实》2008,(8):84-85
高校院系分党校是新形势下高校党校的延伸和拓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理念;加强基本建设,创新工作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创新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杨小娜 《山西青年》2023,(9):151-153
随着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社会各方都在推动创新,教育也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改进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高等学校应当努力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提出了如下要求:创新观念,提高能力;大胆进行创新实践。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制度、平台和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毅军 《新长征》2010,(4):60-62
受市场经济以及国际化、信息化的影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诸多的挑战。针对新的形势特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从促进国民个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思路,精心整合教育资源,切实深化教育创新,为塑造国魂、提升国力、振兴国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创新力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创新活动从创新意识激发,到创新思维启迪,再到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能力强化的内在规律,构建符合大学生成才成长曲线的渐进式创新力培养体系,并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20.
顾兴华 《唯实》2010,(12):17-19
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涌现出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探求在教育理念、工作机制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创新的途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