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禹 《实践》2010,(4):15-15
<正>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沈浩书记的事迹感人至深,精神难能可贵,成就催人奋进。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为之惊叹,为之感动,我不仅钦佩沈浩书记在平凡岗位上用生命书写的伟大,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沈浩书记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与愚公移山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突出表现。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内涵丰富,以不忘初心、知难而进为信念根基,以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为内容指向,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实践遵循,其生成是双重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推动的价值生成,二是在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的文化认同;同时,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联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精神动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相融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文化支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贯通、为新阶段新征程新奋斗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三者统一中彰显出重大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区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传承苏区精神,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更需要我们推进苏区精神的时代化,把弘扬苏区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相连。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传播是其理论逻辑,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传播发挥了“立其基,导其先河”的作用;李大钊的建党探索与实践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围绕“为何建党”“建何种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李大钊最大限度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开创性贡献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为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卓越功绩。  相似文献   

5.
王胜利 《实践》2010,(4):14-15
<正>沈浩这个普通的名字孕育了不平凡的内涵,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面不倒的红旗,是一首长留天地间的浩气之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沈浩精神为榜样,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学习沈浩刻苦勤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的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沈浩同志热爱农村,扎根基层,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直到临终前还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确实,这些伟大的精神推动形成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极大引领推动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极为深刻地塑造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中,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清楚伟大梦想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实践意蕴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21,(9)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其组成部分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显然,我们可以将其它红色精神理解成以此为源的众多支流。因此,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红色基因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的关联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就北大荒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关联进行探讨,以揭示两者在生成、内涵和发扬路径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创先争优     
<正>市直机关工委对机关干部学习沈浩精神提出具体要求近日,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召开了"学习沈浩精神,做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暨《第一书记》观影座谈会。会上,市直机关工委号召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要学习沈浩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将个人发展同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党和人民的要求有机融合;学习沈浩同志"想办事、办成事"的执著精神,学习他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对于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如何学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特定领域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大庆精神,它们产生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以及时代价值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契合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缘起,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演进,而大庆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这些伟大精神,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融入高校铸魂育人,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复旦大学近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贯穿融入铸魂育人的整体实践,总结形成了“一线贯、全面穿、有机融、深度入”的具体做法和相关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一扇亮丽的“中国窗口”。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北京冬奥精神丰富了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0,(5):54-54
<正>仝志辉在2010年第2期的《同舟共进》上撰文指出:媒体在突出报道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忘我工作精神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沈浩是如何使他的事业取得很大成就的。沈浩的工作中蕴含着治理农村的道理,这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纵观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具有严密的逻辑架构,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指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凝结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探索。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信仰追求,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奋斗主题,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鲜明特质,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优良作风。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知、情、意、行协同发力,在认知上加强理论武装,在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在意志上锤炼坚韧品质,在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精神血脉。文章从党的百年党史的整体性出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分析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交织交融的关系。从二者关系上讲,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建党实践下的产物,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精神内核,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所承载的政治信仰、初心使命、斗争精神和忠诚品格;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在理论、历史和实践层面深深扎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载体。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基因,蕴含着人民性、实践性、革命性等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历史起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的整个历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提供了重要思想力量。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的历史内涵,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力量,推进党在新的百年征程里继续引领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6.
<正>沈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又是江淮大地上涌现出的时代英雄。沈浩事迹像一面镜子,映衬出共产党干部的时代风采;沈浩精神像一把火炬,照亮着共产党员砥砺奋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以及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时期创立的、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彻底胜利和顺利实现历史转变的伟大精神。其科学内涵具体表现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团结群众、实现统一的民主建国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赶考”精神。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在当年顺利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保障。而且在新世纪新阶段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张晓明 《当代贵州》2023,(29):74-75
<正>光荣而艰辛的建党历程,不仅锻造出领导中国前进的全新政治力量,还淬炼出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建党实践所内含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催生伟大建党实践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的伟大民族。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工作要求。它具有落实“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为“中心任务”的实现提供强大支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等价值。然而,这一要求的实现也面临着现实挑战,包括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主流思想舆论生产尚未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主流思想舆论传播体系与奋进新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等。基于此,我们必须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健全网上网下综合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主流思想舆论话语内容及表达;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在20世纪30年代创建、发展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伟大革命斗争中,苏区风貌和干部作风的生动写照,是苏区精神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根本是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核心是联系群众、求真务实;本质是无私奉献、清正廉洁;渠道是模范带头、争创一流。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带动下,人民群众被广泛动员起来,激发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干部作风的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