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京煦园夕佳楼后廊,有一座半嵌入墙式的碑亭,内有两块石碑,高2米,宽0.85米,字迹多已漫漶,少数依稀可辨。其中一块石碑是乾隆赐给两江总督萨载的。碑上写道:节度江南历多岁,练于吏治悉河工。唯应益慎勤诸事,勿以己知懈一躬。不患士文武莫驰,欲求民裕俭为崇。久而敬者晏平仲,絜矩为师尔我同。萨载,谥诚恪,满洲正黄旗人,一生大都在两江地区做官。由于成绩突出,乾隆特赐御诗嘉奖勉励。但是他在江苏做官伊始,却犯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萨载在两江前后几十年,大部分精力在“悉河工“。他亲临勘察、力排众议、采取措施,缓解了黄准水患,特别是对于江宁周边地区,提出:“分水脊即茅山之麓,地峻土坚,势不能开凿。请濬七里桥到巷口桥河道,与上、下河道宽深一律“。并提出从镇江钱家港至江宁龙潭开挖新河,修濬金山对渡瓜洲城河,以及拓展涟河、骆马  相似文献   

2.
陶澍和魏源同为清道光时期卓有成效的改革家。陶澍官至两江总督,终老任所,道光帝晋赠太子太保,并谥“文毅”。魏源则长期为幕僚,宦海浮沉,仅官至高邮知州,且蒙冤革职,其志未伸。现在,魏源被公认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爱国者。陶澍则无人问津。可见,陶澍与魏源在生前和死后的遭遇完全相反。但是,陶魏二人又同为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领袖和核心,思想相近,观点相同,友谊深厚,心心相印,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晚年自号髹樵,又号桃花渔者,湖南省安化县小淹乡陶家溪人。魏源(1794——1857)小陶澍十五  相似文献   

3.
魏源(1794—1857),湖南隆回魏家塅人,我国近代早期湖湘文化的主要代表,鸦片战争时期爱国思想的集大成者。略早于他的陶澍(1779—1839),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官至两江总督。陶澍虽然年长魏源16岁,且又是显赫的大官,但由于  相似文献   

4.
杭州是否要修复左公祠,对此,我们应该考虑西湖文化的当务之急。11月29日某报“人文版”中《杭州应重建左公祠》一文说兰溪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陈星发现清朝浙江巡抚杨昌睿撰、两江总督陶澍书的“左公祠碑拓片”,呼吁寻找原左公祠地点云云。此“左公祠碑拓片”不看便可断为赝品,且伪造水平粗劣。浙江巡抚杨昌睿当为杨昌浚,一个巡抚总不至于将自己的名字写错。此一误。两江总督陶澍死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如何能为死于1885年的左宗棠写碑?此二误。陈星又说,  相似文献   

5.
施友佃  ACE 《福建乡土》2006,(5):23-24
郑侨,字惠叔,号回溪。永泰龟岭(今属赤锡乡)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乙丑科状元。郑侨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士大夫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启蒙老师是被朱熹称为“始终全德”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也许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后人的品格,一代代传承和发扬,垒叠起社会核心价值的高碑。记者为大家讲述的这几个平凡人的家风故事,或许也是我们大家曾经的故事。为人正直做事清白林长河:石家庄农业银行退休干部在随机的采访中,记者正巧遇到了来广西探亲的石家庄农业银行退休干部林长河。被问及家风,林长河不假思索地回答:"为人要正直,做事要清白。"林长河的父母是农民出身,都是不善言辞的人,但从小跟他说起这句话却是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7.
田文金  刘红 《世纪行》2014,(2):38-39
<正>一位头顶自然卷发、满脸胡茬的老先生,经常穿行在鄂西南山区长阳的大街小巷或山间的小路上,人们熟悉不过地称他"老来俏"。说起他,不论是机关干部还是山乡农民,没有哪个不夸他的。他就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县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站副研究馆员吴开荣。"老来俏"之痴吴开荣出身于土家发祥地武落钟离山一个农民家庭,2013年7月过花甲之年,从小  相似文献   

8.
早就见过他的名字:在农工党中央委员名单上,他是农工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上,他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委员;在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参政议政高层协商名单上,他是医药卫生界的专家。一直都想采访他,但是,听人说采访他很难,有很多人要采访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倒不是因为他架子大,而是因他忙,再就是他为人低调。我的采访没有那么正规,他的回答也很从容。从小崇拜中医,梦想当一名医生说起为什么学中医,于文明陷入了回忆。他说,有两件事使他对中医很崇拜。第一件事是他小时候,母…  相似文献   

9.
平阳县职工业余京剧社社长、农工党党员董伟桐是温州市远近闻名、被京剧票友尊称为票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他亦是一位闻名暇迩、乃至在浙江省有一定知名度的痔瘘专科医生。说起京剧,董伟桐能够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能说一个上午。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初中时是上海市南市区文化馆业余话剧团一名话剧演员和独唱演员;读卫生学校,又是杭州市大专院校歌咏比赛第三名指挥能手获得者;分配平阳工作后,有缘向资深票友陈君衡先生学唱京剧青衣唱腔。从此,一发不可收,迷上京韵京腔,京剧成为他心中最爱。改革开放后,他自办诊所,业务上忙得不可开交,既便如…  相似文献   

10.
修瑭 《台声》1995,(10)
金鸿钧又名爱新觉罗鸿钧。一见爱新觉罗这个姓便知他是清朝皇族后裔。他出身显赫,但性情却随和至极,朴实谦逊,神情举止绝无名门骄矜;身材魁梧,方头大脸,说起话来却慢声细语,言谈做派绝无名家做作。他从艺几十年,在画界堪称是位好画家;他任教三十载,在学校被尊为好老师。 然而,当今中国艺术界不少人趋之若鹜的一些时髦做法,金鸿钧却难以适应。多少人把迎合市场需要视为奋斗目  相似文献   

11.
一部《亮剑》,让军人硬汉“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一举成名。今年年初《闯关东》又让他再度火爆大江南北,成为时下娱乐圈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可是说起他的新婚妻子史兰芽,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其实这位出身名门的才女,同样是实力派演员,她出演的《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红日》里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红颜知己“王玉龄”等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圈内人都知道,李幼斌的成功,她功不可没。尤其是今年3月的“偷拍门”事件发生后,李幼斌被卷入舆论的漩涡中,正当无数人为他的前途暗中捏把汗时,没想到她手中一张红彤彤的《结婚证》。却使局面一下变得“云开日出”。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众多的归国华侨中,有一位空军英雄。他一生坎坷,颇受磨难,但有一颗拳拳爱国心,自抗日战争以来,为国家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就是印尼归国华侨吕天龙。 百天龙,祖籍广西陆川县,1910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其父吕云山,20岁时被“卖猪仔”到了南洋,在邦加岛锡矿做苦力;因为穷,年至40才结婚成家。后小本经营胡椒园,克勒克俭,艰苦创业,逐渐成为小康之家。当年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吕天龙从小就耳濡目染殖民主义者对华侨的欺凌。他7岁入学读书。当地家境较好的子弟多以入荷兰帝国  相似文献   

13.
在香港商界,近些年出现了一颗十分耀眼的明星,引起了众多人的瞩目。他就是已故“船王”包玉刚的二女婿、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新华分社聘任的香港事务顾问吴光正先生。他出身名门,父亲吴绍磷曾留学德国,获得工程学博士,吴光正对身为建筑师的父亲十分崇敬,以做像父亲一样敬业的人为荣。他常骄傲地说:“我父亲在德国学习时,考九门功课,门门都是100分,这个纪录到现在也没人打破过。”吴光正从小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他在香港读完小学和中学后,就到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读书,主修物理学和数学。他热心参加学校的社会活动,一直是…  相似文献   

14.
备课卡片     
科目公民“部长郎中”在南昌市叠山路居民区的草药门诊部,每周一、三、五晚上,都有一位白发斑斑的大夫在为病人诊治,他就是中共南昌市委统战部长、市政协副主席朱斯龙。自这家草药门诊部开业五年来,他坚持业余为群众治病,已为一万多人看过病,却分文不取,被群众称为“部长郎中”。朱部长出身于中医世家,由于工作需要,这位精通医术的人却当上了行政干部,并先后在不同岗位担任过党的领导工作。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他要用自己的医术去医治受病痛熬煎的人民群众。他自学了中医大学的全部课程,并利用节假日跋涉江西的崇山峻岭实地考察了1,000余种草药,和同志一起创办了江西省唯一的草药科研所和草药门诊部。许多危重病人被他医治好后,由衷地感激他,给他送去礼品,但都被婉言谢绝。几年来,仅被他挽救的严重肝炎患者就有30多位。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0月17日至19日,在陶澍的故乡安化县召开了首次陶澍学术讨论会。会议就陶澍的研究状况,陶澍的历史功绩和影响、陶澍的思想以及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关于陶澍的研究,以前几乎是一个空白,其原因不少与会者进行了分析。认为一是由于陶澍是一个临界人物,处于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因而容易被史学界所忽略;二是由于错误思潮,尤其是左倾思潮的影响,认为清官比贪官还坏,以致  相似文献   

16.
书记受贿被判刑。在当今中国已不新鲜,而新鲜在这份判决书,竟被人大量复印在街头公开出售,应该说这是一条罕见的新闻。 邢党婴出身孤儿,是党的“奶水”把他养大的,故起名党婴。然而,他当  相似文献   

17.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摘自孙中山《悼祭渔父之诔词》 在桃花源这块被称为“仙源乐土”的地方,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一位风云人物,他就是国民党创始人,第一个为“宪法流血”的宋教仁。 他从小聪颖好学,尚武经文,排满倒清,嫉恶如仇,立志报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出任法制院总裁,5月,出任北京政府的农林总长。同年8月,他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事长。1913年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8.
杨德明被熟悉他的人称做“杨司令”,这个称呼的由来,在河南安阳流传着三种“版本”:一是杨德明军人出身,身高1米80,体格魁梧健壮,风度气势不凡,俨然一副“司令”的架势;二是24年的军旅生涯,豪放不羁,敢做敢当,被人身后唤作“司令”似也顺理成章;三是自他脱下军装又从警,被任命为河南省安阳市公安局行政财务处副处长兼法医门诊医院院长,十年间,呼风唤雨,所向披靡,风光无限,再没有比“司令”这一称呼更能显示杨德明当初志得意满、无与争锋的心态了。  相似文献   

19.
政协西华县委员会委员、著名书法家全区闻名的口腔科镶复技师王殿珍出身贫民,从小跟随父亲颠沛流离,辗转于鲁豫.奔波的生涯中,从父辈那里学得镶牙绝技,严格的家规、崇高的医德的熏陶,成了他人生的航标.他从医三十多年,为十多万人镶装过牙齿,从  相似文献   

20.
《乡音》2007,(4)
金信光,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的为商者。在他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最具商业头脑,被称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商人的特质,又领略了出身草根的他朴实无华的秉性和义利相容的为商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