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志萍 《求知》2009,(10):19-2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的权威性。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当前.正确理解司法公信力.分析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主要原因,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及四中全会之后我国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司法公正实现的重要手段就是司法民主。而司法民主化在我国司法制度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即为人民陪审员制度。最高法院在司法改革的纲要中提出了完善现有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要求。本文试从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司法民主的关联性出发,对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阐释,进而探索解决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司法实践的需求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3.
王洪祥 《理论视野》2014,(2):10-12,44
正我国的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我国搞法治的时间并不长,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司法制度一直在改革中前行,不断地探索中国特色的法制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了一系列规定,描绘了建设公正权威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愿景和路线图,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  相似文献   

4.
施杰 《民主》2013,(12):12-1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无疑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历史再一次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此次全会成为一次“关键性”的会议。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在充分尊重国情的基础上,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认真研究问题,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集思广益,针对中国的改革关键点、难点、要点作出了重大决定,相信本次会议将解决中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革的方向性和路线性问题。习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将是我国新一轮民主进步、法治昌明是衡量改革成功的重要指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到重大历史关口。“法治不仅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保障。”笔者作为一个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律师,尤为关注司法体制改革。下面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谈一谈学习心得。《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笔者认为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对于政府制  相似文献   

5.
民事上诉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吸收不满、纠正事实错误、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以及巩固司法体系合法性的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对于民事上诉制度的定义,由于各国在司法制度以及法律传统上的不同,对于民事上诉的定义有着较大的差异。从比较法的视角,着重研究我国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各国在民事上诉制度中审级设置与审理范围方面的异同,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立峰 《求知》2014,(12):9-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法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内容。欲提高司法公信力,需要加强司法正当性建构。这不仅是因为司法是法律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因为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司法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法治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5)
加快法律职业化建设是我们贯彻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措施,更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我国进行法律职业化建设意义重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的主题,极大地推进了法治进程。法律人有其自己的思考方式、处理纠纷特点,是法律职业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司法考试在法律职业化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选拔法律人才的唯一门槛,为司法职业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推动法律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2)
美国刑事司法制度有些地方优越性非常明显,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有益的参考借鉴价值。如:提高对程序公正独立价值的认识,实现法律公正;刑事案件认罪程序简化审,提高办案效率;切实执行证人出庭制度;提高司法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9.
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问题剖析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这就对中国的司法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司法制度目前又存在着诸多缺陷。我国司法制度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以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权源在人民,法源亦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的基本政治立场,为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创造了前提和条件。对封芝琴案和黄克功案的司法审判,既是陕甘宁边区推动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司法、追求实质的平等和正义的生动实践与探索,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司法管辖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管辖制度作为一种审判制度,为我国司法机关的审判实践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在推动我国法治化和建设法治国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司法管辖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受到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大量实务工作者的关注和抨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重新审视了司法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相对具体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思路,即“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民族,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国的司法公正思想在深深扎根中国社会的同时,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先进国家治理中的好东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精神要义,指出:法律公正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制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丰厚滋养,认为:司法官吏严格执法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社会效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司法官吏会对实现司法公正产生巨大影响;西方先进文明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深刻借鉴,提出:实现司法公正要注重司法改革与法律制度的创设、要将人民群众普遍参与司法制度化、要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的负面影响,加之专门化的涉农司法制度的缺失以及基层司法管理体制的滞后,我国农村的司法建设一直落后于农村经济和政治建设.司法救济不力不仅会使法治观念本来就淡薄的农民失去对法律的信仰,而且也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必须加强涉农司法体制改革、农村司法制度的创新和基层司法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韬  陈儒丹 《团结》2005,(3):33-35
当前的中国已成为了一个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多法域国家,出现了“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格局。大陆属于社会主义法系,香港属于英美法系,台湾和澳门属于大陆法系。各法域之间的法律制度、法律理念、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司法实践的差异是巨大的,法治发展程度也不一。在两岸四地纷繁复杂的司法体制之中,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司法协作尤其显得敏感,以至于每向前跨出一小步,都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解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代表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以微观法律制度设计、法律制度体系、法律思想等为视角进行分析,探究影响金融体系形成的法律因素,并试图解释"同样是英美法系或者大陆法系国家为何存在着不同的金融体系的问题"。法律传统有可能决定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芳  陈慧 《理论探讨》2019,(2):38-43
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正是对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人本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的目的论、一切依靠人民的方法论以及一切实践成效由人民来检验的效果论等三个层面的理论核心要义。新时代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从坚持立法合民心、执法顺民心、司法服民心、普法向民心等四个具体层面来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李奕霏 《学理论》2015,(8):61-62,67
司法为民是指坚持有利于人民的司法制度,使司法工作能够真正地为人民群众解决纠纷。陕甘宁边区司法为民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方便人民的指导思想,保障人权的基本做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和依靠群众的实现途径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陕甘宁边区司法为民的制度和实践活动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其蕴含着延安精神的优秀传统,是应该一直被继承下去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
在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中,法治是政治社会整体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律进步与发展是一项有使命的事业,法治服务治理乃应有之义。法治建设不仅只是披露和表述时代的法律,还要和国家制度使命相一致,服务于社会进步和发展。法治的公共服务性更加易于建立起人民对社会法治治理和司法正义的公信。  相似文献   

19.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法律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审判规则,无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早已在司法实务中予以确立并逐步完善。在当前两大法系相互融合、充分借鉴的情况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价值的体现,也是刑事诉讼基本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是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深圳要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国梦"做出特区新贡献。建议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探索建立"一线一票一考"制度,不断提升依法执政的能力水平;改进立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建设一流法治政府;推进司法改革,提升司法效能和公信力;创新普法内容形式,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