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雪  李紫烨 《理论导刊》2022,(8):122-127
文化强国战略与意识形态安全相互建构、彼此促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方面。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属性夯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根基:它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文化的全面渗透。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向度: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独立发展、坚守文化安全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秉持多元文化平等交往,世界文化只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以平等的文化主体身份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共荣共生,才能真正构建出多元文化差异化共存、和谐化共处的现代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一、微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生活方式、社会心理、文化传播、价值生态正日渐发生变化。随着人们生存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改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生态也发生了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认同危机、控制力下降、话语权消解等问题。首先,微媒体传播内容的任意性降低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社会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是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目标向度,其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坚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3)
文化全球化带来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受到冲击。在社会生活领域,我国主流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强势挑战,文化的精神抚慰功能和价值引导功能削弱,非主流文化滋生。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4.
张明纲  韩旭 《理论导刊》2021,(3):67-72,86
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政党形象建构是一个围绕政党意识形态发展而丰富自身内涵的过程。在当前意识形态治理新理念下,政党形象滞后于主流意识形态新要求、多元意识形态纷争对政党形象的内涵侵蚀、网络意识形态场域中政党形象的传播困境,凸显了政党形象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因此,党的形象建构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同时,注重在意识形态语境创新和治理方式创新中推动政党形象内涵的细化发展,提升政党形象的知晓度与感受度,积极利用新型媒介打造政党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发展中主流意识形态责任的思考来自于对文化产业生产逻辑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全球化、社会转型挑战的反思。其实质是当代文化领导方式和文化领导权的更新和变革,建构、维护、批判责任是其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深入思考主流意识形态责任面临的现实困境,对深化文化产业发展中主流意识形态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世界的利益矛盾逐渐向网络空间迁移和聚合,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多元意识形态交流交融和交锋的新场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的重大论断,鲜明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争夺和维护,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久稳定,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在建构过程中遭遇西方话语霸权挤压、异质非主流意识形态消解、网络治理困境、网络话语资源结构冲突等问题。为此,要建基于"破"与"立"的问题意识,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理论批判及话语体系创新,破解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构困境。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根据主体时空背景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社会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三个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语境中想要凸显的"主流"应该是社会场域中的主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是我国官方的主导意识形态,但官方的主导意识形态并不天然就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与"主流"之间潜藏着巨大的建设空间。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从场域定位来看,其本质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成为社会场域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使其在价值多元的社会意识形态竞争中居于主导性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森  李明 《理论导刊》2023,(1):106-112
视觉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和实践指向。一方面,它凭借感性形象呈现意识形态内容,通过主体询唤建构意识形态认同,借助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它也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视觉表达泛娱乐化、视觉消费符号化、视觉文化多元化等风险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实效,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效传播,亟须强化视觉图像叙事、增强视觉信息把控能力、规范视觉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日益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要充分实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呈现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的引领,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的认识维度: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身建设,为引领多元文化奠定牢固根基;二是全面认识多元文化的本质及其影响,为实现正确引领提供辩证思路;三是促进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持续不断地良性互动,从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8,(12)
当今社会呈现文化多元共同发展的状况,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中,我们必须建立文化共识,把握主流文化,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文化共识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对外关系。我国具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文化共识的必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当前应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的重大变革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的挑战,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建设,加强对新闻、网络媒体及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3)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导致多种西方意识形态进入我国。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有一些消极的思潮沉渣泛起,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既包括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下"和平演变"、后现代思潮、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又包括国内的多元文化思潮如民主与宪政、民粹主义、新左派、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面对复杂局势,我们坚守主流意识形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推进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根据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变革突破、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为此必须努力建构治理型、融合型和感性型意识形态,不断凝聚价值认同和改革共识,持续为改革开放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生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无界"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有界"社会思潮的边界夹缝中,是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之义。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分散化的困境。着眼于意识形态功能化的战略考量,需要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政治主导力、经济支撑力、文化聚合力和交往影响力。具体而言,要深化以"权力—知识—话语"为有效手段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增强政治公信力、理论供给力、舆论引导力,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而来的网络、移动手机、数字报刊等新媒体的出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建构多元、立体、有效的传播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话题.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建构红色文化体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国家级主流媒体与地方媒体的互动合作;创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加强多种符号要素的立体运用.它们在建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逐渐实施数字化传播策略,表达红色文化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算法推荐正在超越人工智能的技术范式,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新兴权力,这一权力形态在资本逻辑加持下,已经开始扮演起意识形态的角色。算法推荐的意识形态属性不断僭越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生成、认同建构、价值凝聚和议题设置,以致造成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功能或被遮蔽的风险。规避算法推荐的意识形态风险,需要推动政府、平台、算法、公众、媒体等多元治理主体在社会主体层面、算法技术层面、意识形态层面的共管共治,形成协同治理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算法技术不仅是智能化时代的科技引擎,更是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量。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地位—角色理论分析算法技术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互动和权力关系是一种更为中观和动态的考察范式。从内在逻辑上看,算法技术与主流意识形态互动依循“差位—借位—高位—复位”的复杂机理。算法技术出场的工具隶属地位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间的位能差异使两者呈现出一种差位状态。然而,在向数字技术和商业资本的双重借位过程中,算法逐步摆脱“工具”角色,实现“权力”角色的高位进阶。与此同时,逆转的算法权力不断规训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和生存空间,全方位挑战其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纠偏算法技术场域中主流意识形态的负向危机,需要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通过匡正算法的技术理性倾向、构筑技术革新力量、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作用以实现算法技术理性和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理性的融合共进。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思潮的个体主义,在中西历史文化语境中有着迥乎不同的境遇,通过不同意识形态的言说之后,被整合进各自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逻辑中,个体主义始终被主流意识形态所遮蔽,呈现出形式上的悖反特征,但在本质上,个体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特性是旨趣相形、相互融通的。正确认知个体主义的人文内涵,使其适应中国文化的崭新话语体系的建构,有着深刻的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或思想解放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解放思想这一有力武器,有效地推动了自身意识形态的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变革在历史进程中呈现出"拨乱反正"、"自我建构"和"自我调适"等三个重要阶段。"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独特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3)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任务。然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媒体时代及多元文化思潮等带来的挑战,使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倾向。因此,开展各种形式的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升高校教师意识形态认同度,成为新时期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